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与实践探索

作者

席霖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西安供电公司 710032

引言

伴随着国企改革推进,党员教育管理遇到了新挑战和机遇,在市场环境变化莫测的时候,怎样守住党组织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改进党员队伍的综合水准,这是国有企业一定要应对并且解决的大事,笔者会从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现实情况入手,仔细剖析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给出打造长效机制的办法,给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赋予一些新的想法和办法。

1 国有企业中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党员教育管理属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直接牵涉到党组织战斗力的强弱以及企业发展的方向,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其党员队伍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进程的关键力量,党员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教育管理,可以促使党员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加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证企业的发展始终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契合,而且,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还会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风险防控等关键领域形成示范效应,凝聚起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变成企业的发展优势。

2 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培训内容与形式的限制性因素

当下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在内容与形式上很难完全符合新时代党员成长需求,内容上与企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理论宣讲大多只是浅层解读,对于党员关心的行业动态、企业战略与党建融合的实践路径挖掘不多,致使教育内容缺少吸引力和针对性,形式上依然沿用传统的集中授课、会议学习,互动式、体验式、数字化教学手段应用不够充分,难以调动党员的主动参与意识,这种局限性造成教育培训容易陷入“走过场”状况,难以真正触动党员思想深处,影响教育效果的转化。

2.2 管理制度与机制的不足

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与机制不完善,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常态化开展,有些企业缺少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对于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分工,流程规范,保障措施界定不清,造成工作推进时出现推诿扯皮,标准不一的情况,动态管理机制有短板,对党员的日常表现,思想动态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尤其是在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存在盲区,难以做到教育管理的全覆盖,制度执行刚性不够,缺少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致使一些好的制度设计只是形式上的东西,没有真正落实下去。

2.3 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亟待完善

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弱化是党员教育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障碍,评估指标设计不合理,重视参与率,笔记数量等数量型指标,缺乏党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作风改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等质量型指标,致使评估成果无法体现教育管理的实际成效,反馈途径不畅通,缺少有关党员学习需求,意见和建议的常规获取机制,教育管理工作调整优化缺乏针对性,评估成果利用不足,与党员评先评优,晋升发展联系紧密度不强,不能构成有效的奖励限制,致使党员参加教育管理的主动性下降。

3 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研究

3.1 优化教育培训体系

构建多元化、精准化教育培训体系,毫无疑问是提升党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在教育培训内容设计上,一定要结合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党员自身岗位的现实需求,把党的最新创新理论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改革创新举措、企业文化成果等内容有机融合起来,由此开发出既有行业特色又贴近岗位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以此来增强教育培训内容的实践性与指导性,让党员能够在实际工作当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教育培训形式上,要积极采用和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诸如线上学习平台,VR 虚拟现实实景教学,案例深度研讨,现场实地研学等各种各样,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也能很好地满足党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极大地调动起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效果显著。

3.2 健全管理制度与机制

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机制是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保证。建立责任落实机制 , 要明晰落实党委的主体职责,支部的具体责任以及党员个人责任 ,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 健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 , 建好党员信息库 , 及时跟进掌握每个党员的思想动向、学习状况和工作状态,实现对所有党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 特别是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等要纳入管理范畴 , 不留死角,增强制度执行刚性约束,建立常态化监督考察机制,定期评估并公布制度执行情况 , 把制度落实到实处 , 营造“人人用制度管人、处处按制度办事”氛围。

3.3 强化效果评估与反馈

科学的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是促使党员教育管理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关键因素,要保证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度,就要形成起一个多角度的评估指标体系,这个体系既要看重像学习参与程度,课程完成率这类可以量化的指标,也要重视党员政治素养提升,工作成绩明显改善,群众满意程度稳步提升这些难以直接量化的指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科学有效的办法,做全方位的评估,就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党员教育管理的真实成效。在反馈机制的搭建上,一定要保证反馈渠道的畅通无阻,要形成党员意见定时收集制度,通过线上留言板,定时举行的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比较方便的途径,及时,准确地知晓党员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以及宝贵的建议,这些来自一线的反馈信息,将会给教育管理工作的改良与改善给予强有力的资料支撑和参照根据。

3.4 促进党建与企业文化深度交融

把党员教育管理融入企业文化创建当中,这是提升教育管理感染力和渗透力的有效途径,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当发挥文化引领功能,把党的优良传统,红色基因同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塑造独具党建特色的文化品牌,让党员在文化熏陶下加深身份认同感和责任意识,通过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把党员教育管理同企业文化落地实践联系起来,促使党员在践行企业文化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靠实际行动去影响带动全体员工,借助企业宣传栏,内部刊物,新媒体平台等手段,宣传党员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文化环境,使得党员教育管理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结语

伴随着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建构并付诸实践,令我们十分高兴地观察到:越来越多国有企业渐渐注重并且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力度;通过改良教育培训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及机制设置、巩固效果评价与反馈制度以及促使党的建设同企业文化融合等举措落实以来,国有企业整体上的党员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党组织自身的凝聚效能及其战力水平也有了相应程度的强化,如此诸多积极改变发生之后,既给国有企业自身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带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贡献着重要能量。

参考文献:

[1] 李赛 . 浅谈国有企业中青年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J]. 人才战略,2023,22(5):158.

[2] 王安琪 . 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与措施[J]. 青年与社会,2019(28):123-125.

席霖;男;: 汉族;1973 年10 月;陕西蓝田;大学本科;助理政工师;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