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教评学”东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链
徐红
淮南市潘集区第三小学
引言: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作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课堂的扩展,又是教师的辅助,它在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作业链在设计和实施上还出现了许多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增加。“教评学”思想强调了教学、评价、学习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协调,为小学教育中的作业链提出了一种新的思想与方法。借助“教评学”的东风,对小学生的作业进行了优化,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意义
1. 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与落脚点
教学目标是“教 - 学 - 评”一体化的重要灵魂,它直接影响着后续教育的内容、组织以及评价方式的选取。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作业,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的教学目的可以保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合理的布置。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课程标准,将特定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相融合,使其在每次课堂上都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脱离了教学目的的教学任务,会使老师不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目标的掌握状况进行判定,也不能对学生在做作业时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而“教 - 学 - 评”一体化的课堂作业的设计,是在明确的教学目的指导下进行的,可以将各种的教学目的都均匀地分布到课堂作业的各个部分上,并一起朝着达到的教育目的而去,持续地对教学目的进行检验,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育进行调节。在学生的课堂作业结束后,老师可以不断地获取有关自己的教学目的实现的知识,从而制定出自己的教育决定。因此,教室的作业确实是一种评估手段,可以用来检验学生的目的和老师的教学成效。
2. 作业设计要素合理,呈现清晰易懂
学 - 教一致,也就是所谓的“所学即所教”,就是在有了目的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和老师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学 - 教的一致性”指的是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对课堂作业进行设计,在课堂上,作业的表现是明确、容易理解的,老师的授课可以产生大量的学习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来源,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难度,不同的相关程度。作业的情景应该是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业是从教科书中延伸到课外的,作业的层次要合理,作业的种类要多样,作业的难度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强化课堂作业的联系,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做功课时,同学们可以得到真实的思维,并能把所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从而改善教学与学习的连贯性。在保证“学生明白”的前提下,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可理解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教学任务的特征,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教学任务,对于难度比较大的课程,老师要给他们做一些演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课程作业,确保课堂作业的顺利完成。
3. 评的行为引导为主,评价标准明确
教 - 评一致,又称“所教即所评”,主要是指老师的教学以及对学生的学习的评价之间的契合度。“教”就是要回答老师“为什么教”,“教得有效”,学生“是否学会”,“学到什么程度”,解决教学和评价“两张皮”的问题,使“教学”不沦为自由漫游的“孤魂”。老师评价时的行为,不仅要告诉学生正确与否,更要以“完成教学流程作为该过程的终结。
二、借“教评学”东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链的策略
1. 整合教材资源
在进行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审视,在进行具体的安排时,老师要对课文的课外训练题做出梳理和筛选,并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和设计。课本中有很多的课外习题,是老师们在课上就讲过的,而且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也会有相应的感受。在实施课外作业的时候,老师要从“听、说读写思”等方面进行考虑,根据课后练习的表现方式,根据同学们的学习需求,为学生设计了更多的立体化的作业,使学生能够在各种感觉的共同作用下,构建起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最根本的媒介,老师们必须做出细致的安排,只有将“教 - 学 - 评”的操作系统与“教学- 学习- 评价”相结合,才能够构建起一种充实的教育认识。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将相和》时,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课外任务:本单元包括三个单独的小故事,每个小故事中都有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们仔细地看一遍,最后在一个研究小组里做一个绘声绘色的演讲,选出一个“故事大王”。同学们听到要讲一个故事,都表示了高度的参与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去整理剧情,并试图将其呈现出来。老师着重介绍了讲故事时应留意的要点及表现手法,以给予同学更多的学习启发。在做好充分的预备后,班级里的情节会得以成功地进行,老师走进教室,仔细地看着同学们讲的成绩,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评估,对他们的成绩予以认可。一场“讲故事会”,把课外功课和“教学——学习—评价”融为一体,贴近生活,帮助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2. 尊重学生主体,引导自主探究
学生学习是“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转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和机械的教学方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给予指导与启发。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桂花雨》为例,在课堂上,我并未对课文进行具体的阐述,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我”心中,桂花树留下了怎样美好的记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1)为何以“桂花雨”作为主题?“桂花雨”又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 (2) 作家对桂花树的描写是怎样的? (3) 为什么对“我”来说,会有如此重大的意义? (4)作家对桂花树有何看法?(5) 母亲怎么觉得这儿的桂树不如老家院里的桂花香?在研究性学习中,通过问题的引入,可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在老师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提出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三、结束语:
借助“教评学”的东风,对小学生的作业链进行了优化,可以对目前的小学生习作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地改进,改善了作文的质量,从而推动了整个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明确作业目标,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改进作业评价制度,实现教学 - 评价 - 学习三者相辅相成,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刻领会“教评学”理念的含义,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结合学生的特征,对其进行不断地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俊虹 .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研究 [J]. 黑龙江科学 , 2018, 9(7):2.DOI:CNKI:SUN:HELJ.0.2018-07-034.
[2] 狄国民 . 旨向”双减”, 理念 , 优化小学语文实践型作业 [J]. 美眉 ,2024(3):0097-0099.
[3] 黄 亚 利 . 优 化 小 学 语 文 作 业 的 实 践 与 思 考 [J]. 新 智 慧 ,2024(15):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