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数字孪生技术在钢结构安装精度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李威

身份证号:110107198910191216

前言:在现代建筑工程领域,钢结构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体育场馆等大型项目。钢结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一旦出现安装偏差,不仅会增加施工成本和工期,还可能埋下安全隐患。传统的钢结构安装精度控制依赖人工测量、经验判断和二维图纸指导,存在效率低、误差大、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施工现场环境。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够构建与物理实体高度一致的虚拟模型,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仿真分析和精准调控。将数字孪生技术引入钢结构安装精度控制,有助于打破传统技术瓶颈,提升施工智能化水平,推动建筑施工行业向数字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1. 数字孪生技术的原理与架构分析

数字孪生技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物理实体进行多维度数据采集,构建与之对应的虚拟数字模型,并使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保持实时数据交互与同步更新,实现对物理实体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映射与动态模拟。其技术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数字孪生的基础,通过各类传感器(如全站仪、激光扫描仪、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等)实时采集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几何尺寸、空间位置、应力应变、环境参数等物理数据,为虚拟模型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数据层负责对采集到的海量异构数据进行清洗、存储、管理和分析,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挖掘数据价值,建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数据驱动的决策基础。平台层是数字孪生技术的核心,基于云计算平台构建虚拟模型,运用建模与仿真技术,将物理实体的几何信息、材料属性、力学性能等进行数字化表达,并通过数字线程技术实现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的双向数据流动。应用层则面向实际工程需求,开发可视化交互界面和功能模块,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监测、仿真分析、优化决策等服务,实现对钢结构安装精度的智能化控制。

2. 数字孪生技术在钢结构安装精度控制中的实施策略

在钢结构安装精度控制中应用数字孪生技术,需贯穿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全流程。施工前,利用 BIM 技术建立钢结构的三维数字模型,结合设计图纸和工程实际需求,对模型进行参数化设计和优化,明确各构件的几何尺寸、连接方式和安装顺序。同时,基于数字孪生平台对施工方案进行虚拟仿真,模拟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变形趋势和精度变化,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优化施工方案。施工中,通过感知层的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数据,如构件的空间位置、角度偏差、应力应变等,将数据实时传输至数字孪生平台,驱动虚拟模型同步更新,实现对安装过程的动态监测。利用平台层的仿真分析功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预测安装偏差的发展趋势,并与设计模型进行对比,及时生成偏差调整方案。施工人员根据平台提供的调整方案,利用智能设备对钢结构构件进行精准调整,形成 “ 数据采集 - 分析决策 - 精准控制” 的闭环管理。施工后,将安装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存储于数字孪生平台,构建钢结构的全生命周期数字档案,为后期的运维管理、结构健康监测和性能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

3. 数字孪生技术在钢结构安装精度控制中的应用优势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钢结构安装精度控制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实现了安装过程的可视化与实时监控。通过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的实时映射,施工管理人员能够直观地了解钢结构安装的实时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精度问题和安全隐患,避免因信息不透明导致的决策失误。其次,提升了精度控制的准确性和效率。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仿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安装偏差的原因,预测偏差发展趋势,并提供科学合理的调整方案,相比传统方法大幅提高了精度控制效率,减少了人工干预和误差。再者,促进了多参与方的协同合作。数字孪生平台作为信息共享与协同的载体,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纳入同一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互,各方可以基于统一的数字模型进行沟通和决策,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导致的施工错误,提高施工协同效率。此外,数字孪生技术还为钢结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对施工过程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能够为后期的运维管理提供参考,优化维护策略,延长钢结构使用寿命 。

4.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钢结构安装精度控制的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体育场馆钢结构安装工程为例,该场馆钢结构采用复杂的空间桁架结构,安装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在项目中引入数字孪生技术,施工前,利用 BIM 软件建立钢结构三维数字模型,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施工方案进行虚拟仿真,优化构件吊装顺序和临时支撑布置,减少安装过程中的结构变形。施工过程中,在关键构件和节点处布置激光测距仪、倾角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实时采集钢结构的空间位置、角度变化和应力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数字孪生平台。平台通过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当发现某一区域构件安装偏差超过允许范围时,立即生成调整方案,指导施工人员利用液压千斤顶等设备进行精准调整。同时,施工各方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实时查看安装进度和质量情况,进行协同决策。项目完成后,经检测,钢结构安装精度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工期缩短 15% ,施工成本降低 10% ,有效验证了数字孪生技术在钢结构安装精度控制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结束语:建筑施工数字孪生技术在钢结构安装精度控制中的应用,为解决传统精度控制难题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有效手段。通过对数字孪生技术原理、架构的分析,以及在钢结构安装全流程中的实施策略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充分证明了该技术在提升安装精度、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等方面的显著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钢结构安装及建筑施工领域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与创新,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深度应用,助力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

参考文献

[1]詹志勇.全楼层一次悬挂式外框钢结构安装技术研究与应用[J].建筑施工,2025,47(05):798-802.DOI:10.14144/j.cnki.jzsg.2025.05.029.

[2]张峰,任菲.对钢结构+PC 装配式住宅结构安装精度控制的思考[J].居业,2025,(05):243-245.

[3]邵加锁.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精度控制与调整方法[J].大众标准化,2025,(03):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