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相融合的研究
刘小娟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广成学校 744000
引言:
养成教育为小学德育工作筑牢基础,是塑造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道德素养的关键阶段。以往养成教育往往着重规范与约束,缺少文化底蕴与精神指引,不易唤起学生内心的认同感。若谈及国学经典,如同《大学》《论语》《弟子规》之类,汇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教育结晶,内容包括修身、齐家、治国等多个范畴,可从根本层面培育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行为规范。把国学经典内容适度融入日常养成教育中,能为德育形式注入丰富内涵,还能提升教育的成效以及文化底蕴。
一、国学经典与养成教育融合的概述
国学经典身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关键部分,蕴藏着大量道德教育理念,凸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修身齐家等核心价值主张,与现代小学养成教育在目标达成上高度契合 。养成教育主要聚焦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规范的培育,而国学经典能为这些行为给予坚实的文化支撑与思想启迪。例如,通过诵读《弟子规》,学生可领会“ 父母呼,应勿缓” 这类行为规范,慢慢内化为主动践行的道德要求。
二、融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学经典跟养成教育融合理念被看重,然而在实际运用进程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部分学校实施活动时表现出“ 重形式轻实效” 趋势,仅徘徊于每天背诵国学的浅层范畴,缺乏对内容的体悟及行为的转化能力。教师专业素养状况参差不齐,对国学内涵的把握有失精准,难以把精神内核有效传达到学生那里,造成教育内容空洞浅薄。
现代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国学教学相脱节,存在语言难明、趣味性匮乏的现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怎么高,未达成情感上的契合[2]。同时,学校在课程规划、资源分配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也缺少系统性支撑,导致国学与养成教育融合的成效不明显。这些问题对国学经典在小学生行为养成方面的作用发挥形成了制约。
三、实现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内容,增强国学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宜性
实现国学经典跟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深度结合,应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作为开端。国学经典有着多样丰富内容,但不宜在小学阶段原封不动地全部予以应用。因此,学校与教师需对国学经典开展有针对性的整合编排工作,筛选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具备较强道德教化意义的精华内容,围绕“ 文明礼仪” “ 尊师孝亲” “ 诚实守信” “ 勤学上进” 等养成教育核心目标实施主题化编排。
例如,采用《弟子规》内“ 晨则省,昏则定” “ 父母教,须敬听” 等语句,引导学生感受家庭伦理与自我管理的重要意义;采用《论语》内“ 学而时习之”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等语段,引发学生尊师崇教、积极奋进的学习态度。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参与积极性
除了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同样意义重大,国学经典其语言本就古雅不凡,若采用机械背诵与填鸭式讲解模式,易让学生在理解上碰到难题,甚至生出排斥之感。因此,教师应着力进行情境、生活、互动化的方法创新,让学生借由具体的体验与实践感受国学魅力。
比如在讲授“ 礼仪之道” 时,可以设置“ 古代课堂” 情境,叫学生穿起汉服、行拱手的礼节,模仿古人表达尊师之意的行为样式;讲到“ 孝亲敬长” 主题时,可采用播放孝顺故事、举办亲情剧场、开展家庭实践打卡等形式,驱动学生在生活当中践行孝道之道。此外,角色扮演、国学快板、主题演讲、书法描红等活动可把静态文本转化成动态学习进程,推动学生多感官融入学习[3]。采用让国学精神呈现具体鲜活样态,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提升他们对国学内涵的理解及情感上的认同,使养成教育的实际成效更明显。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国学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是国学与养成教育融合的关键践行主体,其专业素养直接左右着教学效果的呈现。然而,目前小学教师于国学教学范畴,普遍存在基础不稳固、理解较浅显、方法不多样等问题。为此,学校须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在国学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两方面协同提高。
应采用组织国学专题培训、校本教研、专家讲座等不同形式,助力教师全面系统地研习儒家经典、传统礼仪以及国学教学方法,提高其文化认知及课程转化的素养。要鼓励教师参与国学课程研发及教学资源的开发,把自身教学经验转化成可全面推广的教学成果,也要建立起教师成长机制。此外,还应建立教师成长机制,如评优评先、教学观摩、校际交流等,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国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唯有创建一支既通国学又懂学生需求的教师队伍,才会切实实现国学经典在养成教育中的“ 润心启智” 成效。
总结:
实现国学经典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融合,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关键任务的有效做法。借助深入挖掘国学经典的育人意义,顺应学生成长特性与现实要求,可提升养成教育的文化底蕴与育人成效。在实践操作进程里,要把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创新放在心上,还得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以及制度保障水平,助力国学教育从“ 形式” 步入“ 实质”层面。
参考文献:
[1]周丽芹.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当代家庭教育,2023(16):195-197.
[2]赵军英.高职学生诗词写作基础能力培养方法初探——以《声律启蒙》吟诵教学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3):5.
[3]李小玉.理论引领于思 实践躬耕于行——运用国学经典思想指导明天学校孤儿教育的工作实践[J].世界儿童, 2023(4):005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