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公用工程中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作者

阙庆汉

身份证号:352625197605140035

引言:

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旨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重的雨水管理问题,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暴雨、内涝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成为了全球城市管理中的关键课题。海绵城市通过采用渗透、储存、净化、排放等综合性措施,实现雨水的就地收集、渗透、利用和排放,从而减轻传统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城市雨水管理能力。尤其在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升城市的排水能力,还能有效减少雨水径流污染,恢复城市自然水循环系统,增强城市的生态韧性。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其应用于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包括道路、广场、绿地、建筑等多个方面,尤其在新建和改建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系统分析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在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评估其实施效果,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概述与应用背景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是通过综合运用渗透、储存、净化和利用雨水等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城市内涝、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建设理念。该技术通过优化雨水管理系统、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建设透水性路面、设立雨水花园等多项措施,将雨水收集并用于补充地下水、灌溉绿地、冲洗街道等。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水文变化,传统的排水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暴雨和内涝事件频繁发生。海绵城市技术通过模拟自然水循环,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尤其是在市政公用工程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引入,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排水系统无法应对的极端天气情况,还能够优化水资源管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海绵城市技术的推广已逐渐成为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海绵城市技术的核心措施与实施方法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及绿地系统,实现雨水的渗透、储存、净化和利用。具体实施方法包括渗透性铺装材料、雨水花园、人工湿地、雨水储存池等技术手段。首先,渗透性铺装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等地面设施中。通过使用具有透水性的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促进雨水渗透到地下水系统中。其次,雨水花园和人工湿地的建设,是提高城市绿地面积、优化雨水收集和净化的有效措施。通过绿植和土壤的自然过滤作用,雨水在流入地下之前可以得到初步净化,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城市水质。再次,雨水储存池的建设是确保雨水得到充分利用的关键设施,储存的雨水可以用于绿地灌溉、清洗、景观水体等方面,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优化排水管网,建设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分流系统,避免雨水与污水混流,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具体应用中,不同类型的市政公用工程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海绵城市技术。以城市道路建设为例,可以通过设置渗透性路面、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将雨水进行有效收集与渗透;在公园绿地建设中,可以通过建立雨水花园、人工湿地等方式提升绿地对雨水的吸纳与净化能力;在广场、商业区等地块,则可以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和绿地规划,增强雨水的存储和利用功能。

三、海绵城市技术在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海绵城市技术在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首先,雨水径流量的减少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提升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实施渗透性铺装、绿地建设和雨水收集池等措施,雨水可以有效渗透到地下,减少了地面径流,降低了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在大雨天气下,海绵城市技术能够减少因排水系统不畅而造成的城市内涝,保障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的正常进行。其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通过雨水收集和储存,海绵城市技术有效减少了对市政水源的依赖,雨水可用于绿化灌溉、冲洗道路、景观水体补水等,降低了城市用水成本,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再者,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建立雨水花园和人工湿地,海绵城市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绿化率,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在一些典型的海绵城市项目中,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过滤作用,有效净化了雨水中的污染物,提升了城市水体的水质。

四、海绵城市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海绵城市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未来,海绵城市建设将逐步向更加智能化、集成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测雨水收集、排放和水质变化,提升海绵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响应能力。此外,随着材料科学和生态工程技术的进步,海绵城市的基础设施将更加绿色环保、高效节能。例如,透水混凝土、环保雨水收集池等新型材料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海绵城市的性能,并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五、结论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为解决城市水管理问题、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雨水收集、渗透、储存与利用等技术手段,海绵城市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减少内涝,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有效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然而,海绵城市的建设仍面临着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政策环境的优化,海绵城市将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车伍,赵杨,李俊奇,等.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J].中国给水排水,2015,31(08):1-5.DOI:10.19853/j.zgjsps.1000-4602.2015.08.001.

[2]秦升益,陈梅娟,孙青亮,等.“水十条”背景下创新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J].建设科技,2015,(13):18-20+23.DOI:10.16116/j.cnki.jskj.2015.13.004.

[3]王建平.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污染治理职责——以我国《环境保护法》第 2 条效用性为视角[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5):66-70.DOI:10.13317/j.cnki.jdskxb.201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