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马尾松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作者

谢祥彬 侯明果

重庆市永川国有林场 重庆永川 402160

引言

马尾松是我国重要的乡土树种,在林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木材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可用于建筑、造纸、家具制造等多个行业,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生态方面,马尾松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马尾松的生长状况受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直接影响,科学的栽培技术能够保障马尾松健康生长、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则可减少病虫害对马尾松的危害,降低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因此,深入研究马尾松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对促进马尾松林业产业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尾松栽培技术要点

(一)种子采集与处理

种子采集是马尾松栽培的首要环节,需把握合适的时机与方法。应选择树龄适宜、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采集种子,一般在球果由绿色变为黄褐色、鳞片尚未开裂时进行采集。采集后的球果需放置在通风干燥处晾晒,待鳞片开裂后,轻轻敲打收集种子。收集到的种子要进行精选,去除杂质、瘪粒和受损种子,以保证种子的纯度和质量。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还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可采用浸种法,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使种子充分吸水膨胀,打破休眠状态;也可运用层积处理法,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促使种子完成生理后熟,为后续播种做好准备。

(二)育苗技术

育苗是培育优质马尾松苗木的关键阶段。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育苗地,以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且呈酸性的地块为宜,这样的环境有利于马尾松根系生长。育苗前需对土地进行深耕、耙地和平整,改善土壤结构,同时施足基肥,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养分。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按照一定的行距开沟,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播撒在沟内,然后覆盖适量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播种后要加强苗期管理,包括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适时施肥,遵循 “ 薄肥勤施” 原则,根据苗木生长阶段施用不同比例的氮、磷、钾肥;及时除草,防止杂草与苗木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还要做好病虫害监测,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苗木健康生长。

二、马尾松病虫害防治策略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马尾松常见病害对其生长发育危害较大。松材线虫病是极具毁灭性的病害,染病马尾松会出现针叶变色、枯萎,最终整株死亡。防治该病害需严格控制疫情传播,加强检疫工作,严禁从疫区调运苗木和木材;一旦发现染病植株,要及时进行清理和销毁,防止线虫扩散。松疱锈病主要危害马尾松枝干,导致枝干出现疱状病斑,影响树木生长。防治时可选择抗病品种进行造林,加强营林管理,提高树木自身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采用化学药剂涂抹病斑进行防治。对于马尾松赤枯病,其主要侵害针叶,造成针叶枯黄脱落,可通过合理密植、加强林地通风透光,以及在发病期喷洒杀菌剂等方式进行防治。

(二)主要虫害及防治

马尾松虫害种类繁多,对树木生长造成严重威胁。松毛虫是马尾松的主要食叶害虫,大量发生时可将整片松林针叶吃光,严重影响树木光合作用和生长。防治松毛虫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利用天敌抑制松毛虫种群数量;也可使用微生物农药,如白僵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进行防治。松梢螟主要危害马尾松主梢和侧梢,导致顶梢枯死、侧枝丛生,影响树木干形。防治时可在成虫羽化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结合修剪去除受害梢头,减少虫源;在幼虫孵化期,可喷洒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三)综合防治原则与方法

马尾松病虫害防治应遵循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原则。首先要加强营林管理,营造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合理选择造林树种、科学配置林分结构、加强抚育管理等措施,提高马尾松的自身抗病虫害能力。生物防治作为绿色环保的防治手段,应优先采用,利用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等控制病虫害种群数量,减少化学药剂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如灯光诱杀、人工捕捉等,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或局部区域使用,降低害虫密度。化学防治则作为应急手段,在病虫害大面积爆发时合理使用,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环境污染和害虫产生抗药性。

三、马尾松栽培与病虫害防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面临的问题

在马尾松栽培与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栽培技术方面,部分地区仍然沿用传统落后的栽培方式,种子处理不规范、育苗管理粗放、造林技术不合理,导致苗木质量参差不齐,造林成活率低,影响马尾松林业产业的发展。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着监测体系不完善、防治手段单一的问题,一些基层林业部门缺乏专业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难以及时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过度依赖化学防治,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破坏生态平衡。此外,林业从业者对马尾松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也是制约马尾松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需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在栽培技术改进上,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如容器育苗技术、轻基质网袋育苗技术等,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加强对基层林业人员和林农的技术培训,普及科学的栽培管理知识,规范栽培技术操作流程。病虫害防治方面,完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大监测设备和技术投入,培养专业的监测人员,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推广综合防治技术,引导林业从业者合理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手段,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加强对新型防治技术和药剂的研发与应用,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林业从业者对马尾松栽培与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科学管理意识和专业技能,推动马尾松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三)发展展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林业发展理念的更新,马尾松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栽培技术领域,智能化技术有望得到应用,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育苗环境和造林地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提高栽培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可能为马尾松品种改良提供新途径,培育出具有更强抗病虫害能力和优良生长特性的品种。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生物防治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天敌昆虫或病原微生物,提高其防治效果;信息化技术将助力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升级,实现远程诊断和智能化防控。同时,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马尾松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将更加注重生态友好型技术的应用,推动马尾松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马尾松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是保障马尾松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发挥其生态与经济价值的关键。尽管当前在栽培和防治工作中存在技术落后、重视不足等问题,但通过采取改进栽培技术、完善防治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等有效措施,能够逐步提升马尾松栽培质量和病虫害防治水平。未来,随着科技发展和理念革新,马尾松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将不断创新和优化,为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1]邹渭. 马尾松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 园艺与种苗, 2025,45 (04): 24-26.

[2]陈燕芳. 马尾松苗木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路径分析[J]. 河北农机,2024, (19): 91-93.

[3]陈伟琴. 马尾松的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的有效防治[J]. 现代园艺,2019, 42 (23): 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