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研究

作者

赵蕾

兰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甘肃兰州 730000

引言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中,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导向,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多个维度,对塑造学生数学思维、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在目标设定与达成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深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对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现状及问题

(一)目标设定偏离核心素养

部分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时,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未能精准对接核心素养要求。过于侧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将项目式教学简单等同于知识应用练习,忽视对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缺乏对数学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的深入挖掘,导致项目式教学难以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二)目标表述模糊笼统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够清晰、具体。使用 “ 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等模糊性语言,缺乏可观测、可衡量的指标,难以明确教学方向和评估教学效果。这样模糊笼统的目标表述,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教学重点,学生也无法清晰了解学习预期,降低了项目式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目标设定

(一)设定原则

基于核心素养设定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目标需遵循三大原则。其一为整体性原则,全面考量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要素,将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等目标有机整合,确保教学目标覆盖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各个维度。其二是适应性原则,充分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基础,使教学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符合学生的 “ 最近发展区” 。其三为实践性原则,强调目标设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数学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核心素养。

(二)设定方法

设定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首先需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精准把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结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分析项目主题,确定核心知识点与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点。采用 “ 分解 - 细化 - 整合” 的方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例如,从数学建模素养出发,针对 “ 校园绿化面积计算” 项目,设定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建立面积计算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等具体目标。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目标达成策略

(一)优化项目式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项目任务,确保任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合理安排项目实施步骤,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知识理解、发展核心素养。同时,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优化教学策略。

(二)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难以全面评估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需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视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思维发展等表现。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创新评价机制,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及时反馈,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改

进。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目标达成保障措施

(一)资源建设保障

充足的教学资源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基础。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资源的建设投入,开发和收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项目案例、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便捷使用。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自主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库,为项目式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师资培训保障

持续的师资培训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建立系统的师资培训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培训内容涵盖核心素养理论、项目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样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师资培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增强教师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的能力。

(三)制度建设保障

完善的制度建设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应建立健全与项目式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制定激励机制,对在项目式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监督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确保项目式教学规范、有序开展。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将成为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智能教学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设定建议。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创设更加真实、生动的项目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推动项目式教学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二)个性化发展趋势

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也将呈现个性化趋势。教师将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进度,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个性化的项目任务设计和教学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学评价也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是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尽管当前存在目标设定偏离、表述模糊和达成路径不清晰等问题,但通过明确设定原则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创新评价机制等策略,辅以资源、师资和制度等保障措施,能够有效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随着智能化、个性化和融合化等趋势的发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数学教育事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树. 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价值与策略[J]. 数学通报,2024, 63 (03): 34-37.

[2]王桂华, 王凤, 王洋.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跨学科学习探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3, 43 (06): 6-11.

[3]吴小兵. 初中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区域实践探索[J]. 教学与管理,2023, (34):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