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有资产服务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流程优化与实践研究

作者

曾如萍

资中县国有资产服务中心

引言

国有资产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具有规模庞大、涉及面广、管理复杂等特征。国有资产管理不仅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共服务质量,更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在这一过程中,服务档案作为国有资产使用、运营与处置的凭证,是监督问责、评估绩效和风险预警的重要依据。然而,受传统管理模式与制度约束影响,当前不少单位的国有资产服务档案管理仍停留在静态管理与事后记录的阶段,存在信息滞后、标准不一、利用率低等问题。这种状况不仅降低了档案的实际应用价值,也制约了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化与科学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档案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被引入国有资产服务档案管理领域。其核心在于对档案从形成、流转、利用到归档和销毁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动态控制,从而实现档案价值的最大化。本文拟从流程优化视角出发,探讨国有资产服务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与实践路径,力求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一、国有资产服务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与价值

国有资产服务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强调档案在形成伊始即被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之中并在其流转、利用直至销毁的全过程中得到动态监控与精细化管理。与传统的静态归档模式相比,全生命周期管理突出了全过程参与、全要素覆盖和全环节控制的理念。一方面,它保证了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使资产运行的每个阶段均有迹可循,提升了档案的可追溯性。另一方面,它强调档案管理与资产业务活动的深度融合,不仅服务于日常监督与审计需求,更能通过数据积累与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此外,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化与信息化,有助于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降低运行风险,提升资产效益。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一管理理念的引入,对于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提升资产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二、当前国有资产服务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国有资产服务档案管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管理流程割裂,档案生成、归档与利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导致档案信息分散,形成“孤岛效应”。部分单位仍将档案管理视为事后工作,缺少对档案生成阶段的重视。其次,标准不统一,不同部门和单位在档案管理制度、格式与归档要求上存在差异,缺乏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规范,影响档案的共享与互认。再次,信息化水平不足,部分单位仍依赖传统纸质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档案数字化程度不高,导致信息检索与利用效率偏低。此外,管理责任不清,部分单位在档案管理中存在权责模糊,缺乏专业人员与系统培训,导致管理流于形式,档案价值难以充分发挥。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国有资产服务档案的利用效率,也增加了资产运行的风险。

三、国有资产服务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流程优化思路

要实现国有资产服务档案管理的高效化与科学化,必须从流程优化入手,推动档案管理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转变。首先,应在档案生成阶段强化管理,确保档案在业务活动发生的同时即被归集与记录,从源头上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其次,应优化档案流转机制,推动跨部门、跨层级的档案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提升档案利用价值。再次,应加强档案利用环节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档案在监督、评估与决策中的支撑作用,实现档案管理由“存量管理”向“增值管理”的转变。最后,在档案销毁环节,应建立严格的审核与鉴定制度,确保档案销毁的合规性与安全性。通过流程优化,实现档案管理各环节的无缝衔接,推动国有资产服务档案管理向系统化、规范化与科学化方向发展。

四、国有资产服务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践路径

在具体实践中,推进国有资产服务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构建统一的制度体系,制定科学的档案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各环节有章可循。其次,强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存储、智能检索与动态监控,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与安全性。再次,推动业务流程与档案管理的深度融合,使档案生成、流转与归档同步进行,形成“业务即档案”的管理模式。此外,应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既懂档案管理又熟悉国有资产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为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智力支持。最后,应建立档案管理的绩效考核与监督机制,将档案管理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考核体系,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落地实施。

五、国有资产服务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国有资产服务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呈现出智能化、协同化与价值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将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动归档、智能检索与安全溯源。另一方面,跨部门、跨行业的档案协同管理将成为常态,推动档案资源共享与业务联动,提升整体治理效能。此外,档案的价值属性将进一步凸显,档案数据将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资源被深入挖掘,用于风险预测、绩效评估与政策制定。通过持续优化流程与深化应用,国有资产服务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在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强化监督合规与服务决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国有资产管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结论

国有资产服务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与保障国家资产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对现有问题的系统分析与流程优化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构建制度体系、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业务融合与人才培养等实践路径,强调了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提升档案完整性、可追溯性与应用价值中的关键作用。未来,随着智能化与协同化技术的发展,国有资产服务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将更加科学高效,为国有资产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晓华. 国有资产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1, 37(4): 58-64.

[2] 李建国. 国有资产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J]. 中国档案, 2022, 38(6): 72-77.

[3] 王丽.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国有资产档案管理优化路径探析[J]. 行政管理改革, 2023, 40(2):95-102.

作者简介:曾如萍(1987-11),汉族,女,四川资中,本科学历,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