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创新

作者

曹小燕

身份证号:320223197603221569

引言

建设工程档案涵盖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的文件资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的后期维护、改建、扩建以及建筑行业的研究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目前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仍处于发展阶段,在管理理念、技术应用、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制约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推进与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创新,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对提升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传统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依赖人工操作,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到查阅,流程繁琐且耗时较长。数字化管理通过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数据,利用计算机系统和专业软件进行管理,实现档案信息的快速录入、分类整理与高效检索。工作人员只需通过关键词搜索,即可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档案资料,大大缩短了档案查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数字化管理还能实现档案的自动备份与更新,减少人工操作失误,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二)保障档案安全与完整

纸质建设工程档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如潮湿、虫害、火灾等)和人为因素(如磨损、丢失、篡改等)的影响,导致档案损坏或信息丢失。数字化管理将档案信息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服务器或云端,通过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手段,有效防止档案信息被非法访问、篡改或窃取。同时,数字化档案可进行多副本备份,存储在不同的物理位置,即便一处存储设备出现故障,也能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可用性,为建设工程档案的长期保存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促进档案信息共享与利用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建设工程档案的共享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部门、单位之间获取档案信息难度较大,难以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数字化管理打破了这种限制,通过建立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档案信息的在线存储与共享。建设工程各参与方,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可根据权限随时访问和查阅相关档案资料,便于协同工作与信息交流。此外,数字化档案还能为建筑行业的科研、教学、决策等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充分挖掘档案信息价值,促进建筑行业的知识积累与创新发展。

二、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滞后

部分建设单位和档案管理人员对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缺乏创新意识与主动变革的动力。他们认为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成熟,对数字化管理存在疑虑,担心技术不稳定、数据安全无法保障等问题,导致数字化管理工作推进缓慢。同时,一些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管理体系,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标准,使得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二)技术应用不足

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涉及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等多个环节,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然而,目前部分单位在技术应用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数据采集环节,数字化加工技术不够成熟,档案扫描质量不高,存在图像模糊、信息丢失等问题;在数据存储方面,存储设备容量有限,难以满足海量档案数据的存储需求,且存储方式不够灵活,不利于数据的管理与维护;在数据处理与传输方面,缺乏高效的档案管理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处理速度慢,信息共享效率低,无法满足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

(三)人才短缺

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既懂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档案管理队伍中大部分人员以传统档案管理专业为主,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有限,难以适应数字化管理的要求。同时,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相对枯燥、待遇不高,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专业人才短缺。此外,企业和单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投入不足,缺乏系统的数字化管理培训课程,无法及时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创新

(一)革新管理理念

建设单位和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动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意识。加强对数字化管理的宣传与推广,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提高对数字化管理的认知水平。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字化管理规划,明确数字化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将数字化管理纳入单位的整体发展战略,确保数字化管理工作有序推进。此外,还应加强对数字化管理的监督与考核,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数字化管理工作。

(二)融合应用先进技术

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推动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技术升级。在数据采集环节,采用高分辨率扫描设备和智能识别技术,提高档案扫描质量和信息提取效率;在数据存储方面,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档案数据的云端存储,提高存储容量和灵活性,降低存储成本;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档案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工程建设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搭建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档案数据的集中管理、共享与协同应用,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制度完善

加强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与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开设档案数字化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专业对口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业务学习,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此外,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档案数字化标准和规范,明确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加强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全过程管理与监督,确保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结束语

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当前存在管理理念滞后、技术应用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且面临技术安全、标准统一、资金投入等挑战,但通过革新管理理念、融合应用先进技术、加强人才培养与制度完善等创新策略,以及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推动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持续更新,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将不断创新与完善,朝着智能化、集成化、社会化方向迈进,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档案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1]薛艳. 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创新[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5,(11): 40-41.

[2]靳燕. 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创新[J]. 兰台内外, 2025,(10): 10-12.

[3]赵月. 建设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创新[J]. 办公室业务, 2024,(19):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