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教学的四维关注策略
吴明霞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中学 安徽省合肥市 230041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病句修改作为语言运用的重要板块,在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高频考查(近13年17次)。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孤立化问题,本文提出“四维关注”教学策略:通过随文渗透语法知识、强化句子主干分析与病句类型辨析、注重修改能力实践养成、关联文言知识与现代汉语,构建系统的病句修改教学体系,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语法教学;语言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学生“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并强调在第四学段“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语法及病句修改”近13年考查17次,凸显其重要性。然而,传统病句教学常陷入孤立讲解的困境,需从多维视角整合教学资源,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一、关注语法知识的随文渗透
部编版教材遵循“随文学习”原则,将语法知识螺旋式融入课文与练习中:七年级上册聚焦词类,八年级上册深入句子成分,九年级上册拓展复句关系。教材“补白”栏目以课文为素材,精要呈现语法知识,如七上《春》课后补白结合“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解析“名词+动词”的主谓结构,直观易懂。
教师应依托教材编排,在阅读教学中自然渗透语法。例如,讲解《济南的冬天》“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小山”(主语)、“放”(谓语)、“济南”(宾语)的主干关系,体会“把”字句的表达效果。通过随文拆解典型语句,学生既能理解课文语言特色,又能积累语法感知经验,避免机械记忆术语。
二、关注句子主干分析与病句类型辨析
(一)主干提取:诊断病句的核心方法
句子主干(主谓宾)是判断句子结构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的关键。如病句“秋天的合肥,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提取主干“合肥是季节”,即可发现主宾搭配不当,这一看就是一个病句,“合肥”与“季节”搭配不当,应该把“季节”改成“地方”,或把“秋天的合肥”改成“合肥的秋天”。这是明显的“主宾搭配不当”的问题。
提取主干需结合语感与语法规则:先剔除定语(如“秋天的”)、状语(如“非常”)、补语(如“得很快”),再验证主谓宾逻辑。教师可设计“缩句练习”,如将“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缩为“小姑娘捡起碎纸”,强化学生对主干的敏感度。
(二)病句类型:聚焦高频考点与辨析技巧
常见病句类型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七大类。教学中可结合“10不放过”口诀精准辨析。如“看到两面词不放过”(例:能否考上高中,取决于努力学习),“看到介词结构不放过”(例:通过读书,让我开阔了视野)。
针对安徽省考高频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可分类整理真题例句:
例如:
·搭配不当:“提高”与“态度”(应改为“改善态度”)、“培养”与“水平”(应改为“提高水平”);
·成分残缺:“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受教育”(缺主语,删“通过”或“使”)。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快速定位语病类型,掌握修改规律。
三、关注修改能力的实践养成
皮亚杰认为知识结构通过相互作用而发展起来的。在《行为与进化》一书中,皮亚杰说“行为是进化的动力。” 皮亚杰认为外部环境的信息和个体(内部)的想法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个体发展过程的内化机制。他认为同化和适应过程在这种交互过程中都至关重要,因为个体从以往的交互经验中构建了新的知识。当我们把知识分享出去,我们会获得更多灵感,别人也会给我们很多反馈,我们把这些灵感和反馈再收集起来,然后再加工、搜索、使用、分享,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以致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课前三分钟说”:生活化病句辨析
设定“病句修改七大类型”主题,让学生结合新闻、故事或日常观察,分享发现的病句。如学生播报“通过这次考试,让我认识到基础的重要性”,引导全班分析“通过”与“让”导致的主语残缺,提出修改方案。此类活动将病句辨析融入真实语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二)“病句诊所”:互动式修改训练
组织小组合作,将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病句汇编成“病例”,设置“挂号(标注类型)—问诊(分析病因)—开方(修改建议)—复诊(评价效果)”流程。例如:
·病例:“请同学们记录并发现身边的诚信故事,踊跃投稿。”
·诊断:例句中“记录并发现”之间的并列关系不合逻辑,应该改为“发现并记录”。
通过角色扮演与讨论,学生在协作中深化对病句的理解,提升修改的精准度。
四、关注文言知识与现代汉语的关联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规则上存在相通性,借助文言知识可强化病句修改能力。
(一)文言停顿与句子结构分析
文言断句需依据谓语动词与成分关系,如《狼》“其一犬坐于前”,“犬”为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主干为“其----坐”,正确断句为“其一\犬坐于前”。类比现代汉语“她在教室里认真读书”,可划分“她\在教室里\认真\读\书”,通过成分分层,理解状语、定语的位置规律,避免语序不当。
(二)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语病类比
文言省略句(如“(主语)战于长勺”)与现代汉语主语残缺病句(如“通过跑步,增强了体质”)成因相似,均因介词结构掩盖主语。讲解《曹刿论战》时,可对比分析两类句子,让学生领悟“删除介词或补充主语”的通用修改原则。此外,文言倒装句(如“甚矣,汝之不惠”)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当(如“他详细地回答了”vs“他回答得很详细”)的对比,能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规范的重要性。
结语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教学需以新课标为导向,依托教材构建“语法随文渗透—主干精准诊断—实践能力提升—文白知识互联”的四维体系。通过多维训练,学生既能掌握病句修改的技术方法,又能在语言运用中形成自觉的规范表达,最终实现“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 温儒敏. 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与特色[J]. 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8.
[3]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M]. 王宪钿,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