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时代馆员角色转型与能力建设

作者

张玮玮

身份证号:320723198806060066

引言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的资源形态、服务模式和用户需求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资源转变,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从到馆查阅转变为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对个性化、专业化知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变化对图书馆馆员的角色定位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馆员作为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力量,其角色转型与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深入研究数字化时代馆员角色转型与能力建设问题,对于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提升服务效能、满足用户多元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数字化时代馆员角色转型与能力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1.1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资源建设方面,数字资源的比重不断增加,各类数据库、电子图书、网络资源等成为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模式上,从以馆藏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线上服务、远程服务、个性化服务逐渐普及;管理方式也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这些新趋势要求图书馆馆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实现角色转型与能力提升。

1.2 馆员角色转型与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传统馆员角色主要集中在文献整理、借阅服务等基础工作上,难以满足数字化时代用户对知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需求。馆员角色转型与能力建设是适应图书馆发展新趋势、提升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角色转型,馆员才能从简单的资源管理者转变为知识服务的提供者;只有加强能力建设,馆员才能掌握数字化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从而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1.3 馆员角色转型与能力建设的意义

馆员角色转型与能力建设对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促进馆员个人的职业发展,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的共同提升。此外,还能推动图书馆行业的整体进步,助力构建现代化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2.数字化时代馆员角色的转型方向

2.1 从文献服务者向知识管理者转变

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不再仅仅是文献存储和借阅的场所,更是知识管理和传播的中心。馆员需要从传统的文献服务工作中走出来,承担起知识管理者的角色。这要求馆员不仅要熟悉馆藏资源,还要能够对海量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和挖掘,构建知识体系,为用户提供知识导航、知识咨询等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帮助用户更高效地获取和利用知识。

2.2 从被动响应者向主动服务者转变

传统图书馆服务中,馆员多处于被动响应用户需求的状态。而在数字化时代,用户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馆员需要主动了解用户需求,通过数据分析、用户调研等方式,预测用户需求趋势,提前准备服务内容和方案。主动推送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开展知识培训、信息素养教育等活动,引导用户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3 从技术应用者向技术创新者转变

数字化技术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支撑,馆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馆员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现有技术的应用,还应向技术创新者转变。积极探索新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场景,参与图书馆数字化项目的研发和创新,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以技术创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3.数字化时代馆员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数字化需求

部分馆员的知识结构仍以传统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为主,对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在面对数字资源管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新工作时,往往力不从心,难以满足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服务对馆员知识结构的多元化要求。

3.2 培训体系不完善,能力提升受限

当前,图书馆馆员的培训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不能及时跟上数字化技术发展的步伐;培训方式单一,多以传统的讲座、授课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环节;培训资源分配不均衡,基层馆员获得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些因素导致馆员的能力提升受到限制,难以实现角色的有效转型。

3.3 创新意识不足,服务模式固化

受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部分馆员创新意识不足,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缺乏主动探索和尝试新服务模式的积极性。在服务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方法,不能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用户提供创新服务,导致图书馆服务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4.数字化时代馆员能力建设的优化策略

4.1 完善知识体系,提升专业素养

图书馆应鼓励馆员不断学习,完善知识体系。一方面,加强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深化,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业务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引导馆员学习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领域,提升综合素养。同时,鼓励馆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行业前沿动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4.2 健全培训体系,强化能力提升

建立健全完善的馆员培训体系,是提升馆员能力的重要保障。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工作需求,涵盖数字资源管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创新等方面;培训方式应多样化,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合理分配培训资源,确保各级馆员都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培训,同时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及时了解馆员的学习情况,调整培训方案,提高培训质量。

4.3 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

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应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为此,图书馆需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对在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表现优异的馆员给予奖励和表彰,以此激发其工作热情。同时,设立专项的创新项目基金,为馆员提供开展创新实践的物质支持。此外,定期组织创新经验交流活动,促进馆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技能互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图书馆能够有效激发馆员的创新意识和活力,进而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的持续创新发展,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提升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结束语

数字化时代为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馆员角色转型与能力建设是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明确馆员角色的转型方向,分析当前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推动馆员实现角色转型,提升馆员的综合能力素质。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馆员角色转型与能力建设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图书馆、馆员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推动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莹莹.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馆员服务转型的路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4,41(20):119-122.

[2]沈玉惠,杨天翔,范怡,董钰洁,郝汉舟.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创新服务思考[J].兰台内外,2024,(16):73-75.

[3] 乔 建 芬 . 数 字 化 时 代 下 的 图 书 馆 阅 读 推 广 [J]. 文 化 产业,2024,(09):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