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冯明珠
溧阳市燕山中学 江苏省溧阳市 213300
引言:“ 双减” 政策的实施,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旨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深度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本质、提升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契合 “ 双减” 背景下的教学需求。《有理数的加减法》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内容,其教学设计对学生后续数学学习至关重要。通过研究 “ 双减” 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探索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减负增效,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双减” 与深度学习的内涵及关系
(一)“ 双减” 政策的核心要义
“ 双减” 政策围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展开,其核心在于回归教育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控制作业总量与时长,提高作业质量,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压力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自主学习与兴趣培养。同时,规范校外培训市场,遏制过度商业化的培训行为,避免学生陷入盲目培训的困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创造良好环境。
(二)深度学习的概念与特征
深度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而非被动接受知识。它具有主动性、批判性、理解性和迁移性等特征。主动性体现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探索知识;批判性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和反思,形成独立见解;理解性强调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与本质,而非停留在表面记忆;迁移性则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能力提升。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设定局限
部分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中,单纯强调运算规则的掌握和计算能力的训练,未能从深度学习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减法的本质意义,以及其与实际生活、数学其他知识的联系,导致教学目标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二)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讲解运算规则和解题方法,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缺乏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机会。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应用价值。
三、“ 双减” 背景下《有理数的加减法》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一)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基于 “ 双减” 和深度学习要求,重新设定《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还需理解其算理和数学本质。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二)整合与拓展教学内容
对《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拓展,打破教材局限。将有理数加减法与实际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引入丰富的生活实例,如温度变化、收支情况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同时,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有理数加减法与数轴、绝对值等知识进行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深度学习。运用问题驱动法,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深化对有理数加减法知识的理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应用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利用几何画板、数学教学软件等,直观展示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和几何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法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思维发展等方面。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小组评价、测试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收集学生学习信息。同时,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自身不足,学习他人优点,促进学生自我提升和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
(五)合理设计分层作业
“ 双减” 背景下,设计分层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针对《有理数的加减法》内容,将作业分为基础巩固、能力提升和拓展创新三个层次。基础巩固作业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算规则和方法,夯实基础;能力提升作业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拓展创新作业则具有一定挑战性,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拓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实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结束语:“ 双减” 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有理数的加减法》为例,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和设计分层作业等措施,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实现减负增效。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基于 “ 双减” 与深度学习理念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推动初中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杜倩男. “ 双减” 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例习题设计研究[J].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 (17): 29-31.
[2]姜悦. “ 双减” 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逆向教学设计[J].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23, (08): 35-37.
[3]李峻仪, 敖恩. “ 双减” 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以《有理数的加减法》为例[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 (11): 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