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掘进机(TBM)的智能掘进参数优化研究

作者

纪勇军

身份证号码:370623197210070318

一、引言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隧道工程作为穿越山脉、江河等障碍的关键工程,其建设规模与日俱增。隧道掘进机(TBM)凭借高效、安全、环保等优势,成为隧道施工的重要设备。然而,当 TBM 面临复杂地质条件,如破碎岩层、软土地层、富水地层、高地应力地层等时,传统的掘进参数设定方式难以适应多变的地质环境,容易导致施工效率低下、设备磨损加剧、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因此,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 TBM智能掘进参数优化研究,实现掘进参数的动态自适应调整,对保障隧道工程顺利施工、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复杂地质条件对 TBM 掘进的影响

2.1 破碎岩层

破碎岩层中岩石完整性差,节理裂隙发育,TBM 在掘进过程中刀盘容易受到不均匀的冲击力。岩石破碎后形成的岩碴大小不一,可能导致排碴不畅,堵塞出碴系统。同时,破碎岩层的自稳能力弱,易引发塌方,对 TBM的推进速度、刀盘扭矩、推力等参数产生较大影响,增加施工风险。

2.2 软土地层

软土地层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弱等特点。TBM 在软土地层中掘进时,容易出现刀盘下陷、掘进方向偏移的问题。由于土体承载力不足,过大的推力可能导致地表沉降,影响地面建筑物安全;过小的推力则会使掘进效率降低。此外,软土地层中的泥浆容易附着在刀盘和刀具上,降低刀具的切削效率,加剧刀具磨损。

2.3 富水地层

富水地层中大量的地下水会增加岩石和土体的流动性,使掌子面稳定性变差,容易引发涌水、突泥等灾害。地下水还会对 TBM 的电气设备造成损坏,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在富水地层掘进时,需要合理控制掘进速度和注浆参数,以防止地下水涌入隧道,保证施工安全。

2.4 高地应力地层

高地应力地层中,岩石处于高应力状态,在 TBM 开挖后应力释放,容易引发岩爆现象。岩爆产生的高速弹射岩块会对 TBM 设备和施工人员造成严重威胁。同时,高地应力会使刀具承受较大的压力,加速刀具磨损,影响掘进参数的稳定。

三、TBM 智能掘进参数优化方法

3.1 数据采集与监测

利用 TBM 上安装的各类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实时采集刀盘扭矩、推力、推进速度、刀具磨损量、掌子面图像等数据。同时,通过地质雷达、超前钻探等手段,获取掌子面前方的地质信息。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构建 TBM 掘进数据库,为参数优化提供数据基础。

3.2 智能算法应用

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等,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在破碎岩层中,神经网络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分析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与刀盘扭矩、推力之间的关系,预测在不同破碎程度下,如何调整参数以避免刀盘卡顿和出碴堵塞;遗传算法则能针对破碎岩层中岩碴大小不均的情况,在众多参数组合中搜索出既能保证掘进效率,又能减少刀具磨损的最优方案。

在软土地层掘进时,模糊控制算法可依据传感器反馈的刀盘下陷量、地表沉降数据等,按照预先设定的模糊规则,实时动态调整推进速度和推力,防止刀盘过度下陷或地表沉降超标。而对于富水地层,神经网络可结合地下水流量、掌子面稳定性等数据,建立涌水预测模型,提前优化掘进速度和注浆参数,避免涌水事故发生;遗传算法则可用于优化排水系统的运行参数,提高排水效率 。

在高地应力地层,智能算法可通过分析应力释放规律,结合岩爆监测数据,利用神经网络预测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和强度,进而调整掘进参数,如降低推进速度、增加刀盘转速,减少应力集中;模糊控制算法可根据岩爆发生时的实际情况,快速调整设备的防护措施和人员撤离预警机制。

3.3 专家系统与决策支持

建立 TBM 掘进专家系统,将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整理和编码,形成知识库。当系统采集到新的数据时,结合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为施工人员提供决策支持。专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设备状态,推荐合适的掘进参数调整方案,辅助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决策。

3.4 闭环控制与动态优化

构建 TBM 智能掘进参数闭环控制系统,将实际掘进参数与优化后的参数进行对比,根据偏差自动调整掘进设备的运行参数。同时,随着施工的推进,不断更新地质数据和设备运行数据,对优化模型进行迭代优化,实现掘进参数的动态自适应调整,使 TBM 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四、应用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

某隧道工程穿越多种复杂地质区域,包括破碎岩层、富水地层和高地应力地层。在施工初期,由于采用传统的掘进参数设定方法,TBM 掘进过程中频繁出现刀盘卡死、刀具磨损严重、涌水等问题,施工进度缓慢,成本大幅增加。

4.2 智能优化实施过程

引入 TBM 智能掘进参数优化系统后,首先对 TBM 设备进行传感器升级改造,实现数据的全面采集。在硬件方面,增加了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用于更精准地监测刀盘受力和地层位移情况;在软件层面,开发了专门的数据处理程序,能够快速对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清洗和分类。

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历史地质数据和掘进参数进行训练,建立地质 -掘进参数预测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研究人员不断调整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通过反复验证和优化,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掌子面地质情况和设备运行状态,将数据输入预测模型,获取优化后的掘进参数建议。同时,专家系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参数进行进一步调整,通过闭环控制系统自动调整 TBM 的刀盘扭矩、推力和推进速度等参数。

例如,当 TBM 进入富水地层时,系统监测到地下水流量突然增大,预测模型立即给出降低掘进速度、增加注浆压力的建议,专家系统结合现场掌子面的实际情况,对参数进行微调后,闭环控制系统迅速执行,有效避免了涌水事故的发生。

4.3 优化效果

经过智能掘进参数优化后,TBM 的掘进效率提高了 30% ,刀具磨损量降低了 40% ,涌水、刀盘卡死等故障发生频率显著下降,施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由于施工效率的提升和设备维护成本的降低,项目总成本节约了约 15‰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复杂地质条件下 TBM 智能掘进参数优化的研究,分析了复杂地质对 TBM 掘进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智能优化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未来,应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 TBM 智能掘进中的应用,不断完善智能掘进参数优化系统,提高 TBM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雪峰,杨延栋,李治国,等.基于复杂地质岩机作用的多维度隧道掘进机适应性评价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0):8916-8920.

[2]中铁二十四局南昌公司获一项城市复杂地质隧道施工国际发明专利[J].建筑,2021,(17):80.

[3]李林辉.复杂地质环境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快速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20,42(10):1945-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