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集群阅读支持幼儿园课程深度发展

作者

康海燕

浙江省象山县东陈乡中心幼儿园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工作中,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图画书阅读在支持儿童学习方面的意义。在这一背景下,集群阅读作为一种整合性的阅读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集群阅读围绕特定主题,将多本图画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阅读内容,旨在通过多本书籍的互补与整合,帮助幼儿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深化对主题的理解。与传统单一图画书阅读相比,集群阅读不仅打破了单一阅读的局限性,还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集体讨论、小组合作、游戏互动等,支持幼儿在主题探究中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

一、集群阅读图画书甄选路径

集群阅读支持幼儿园课程的深度发展,教师的关键任务是依据课程主题,精准筛选并提供适宜幼儿园儿童阅读的图画书,这些图画书需切实发挥支持儿童学习的作用。集群阅读中图画书甄选路径为:先从选择渠道入手,循着可信赖品牌、优秀作者、知名出版社、可靠书单;再依据儿童性、文学性、艺术性、互动性、多元性、科学性等筛选原则;接着根据小、中、大班主题目标匹配进行主题图画书精选;最后从图画书语言、内容、阅读方式等方面进行主题图画书优选,教师要摒弃高控思维,捕捉幼儿问题与兴趣开展集群阅读。

以《你好,家乡的树朋友》主题为例:

初选阶段:我们运用课程整合与创生理念,同时秉持全方位、跨领域的筛选原则,广泛收集与主题紧密相关的图画书,高度重视图画书类别与题材的多样性,旨在通过丰富的内容实现领域补充,深入挖掘主题内涵,从而丰富主题活动的层次与深度。《你好,家乡的树朋友》主题中,涉及多个领域的图画书,科学领域有《看!树木》《DK 神秘的树百科》等,助幼儿探索树木结构、生长规律及与环境作用;生命领域选《上山种下一棵树》等,让幼儿了解树木生命历程,探索生命奥秘;环保领域挑《一木倒,万物生》等,借生动画面与故事,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引导其关注家乡树木与生态联系。

精选阶段:教师全面观察粗选阶段投放的图画书,结合幼儿自主、同伴共读情况以及借阅、阅读记录和现场观察数据,精准把握幼儿对不同图画书的兴趣点。基于此,教师开展多样化阅读活动,并根据幼儿兴趣针对性投放图画书,补充主题资源。这不仅提升阅读效果,还让教师能动态调整课程,使其贴合幼儿认知与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例如,幼儿自主阅读《树真好》图画书时,开始关注到“ 树” 与人类的关系,于是,教师投放了《想要一棵好大的树》《再见,小树林》《在肯尼亚种树》等图画书,帮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到人类与树木之间存在着多方面依存关系。

优选阶段:主要考虑图画书的投放方式和阅读方式,着重体现创造性与适宜 性,目的是将图画书与具体互动的主题学习场景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充分挖掘图画书核心价值,为幼儿打造深度学习体验。 在对树的探究过程中,“ 竹子是树吗?” 引发了幼儿的讨论,教师发现幼儿虽知晓树有树冠、树干等结构,但尚未形成 “ 什么是树” 的清晰整合概念。于是,教师组织现场观察比较,并与幼儿共读《看!树木》《DK 神秘的树百科》《竹子》三本图画书,引导幼儿发现竹子与树的异同,同时鼓励幼儿尝试用泡图记录,助力其构建关于树的完整认知经验。

二、集群阅读阅读方式

在集群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多元需求,主要包括场景融合式阅读、深度对话式阅读和跨领域联合式阅读。虽然这些阅读方式在不同教育场景下有所差异,但核心目标一致,都是将阅读与主题探究紧密结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机会,同时有效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全方位推动幼儿的深度学习与成长。

(一)场景融合式阅读

场景融合式阅读是将图画书与实际的学习场景紧密结合,通过构建特定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材料,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如自然角种植洋葱过程中,幼儿观察其发芽生长,好奇 “ 小芽为何从头上长出来” ,但因看不到洋葱内部结构和发芽过程,很是好奇。科普图画书《洋葱》的 P8- P10 页描绘了洋葱内部结构、胚胎变化和营养储存方式,弥补了幼儿的认知空缺。教师借助《洋葱》创设“ 洋葱诱导桌” ,放上洋葱、放大镜、小刀等材料,引导幼儿探究洋葱内部结构及胚胎变化,还在自然角用不同土壤开展种植实验。

(二)深度对话式阅读

深度对话式阅读主要聚焦于集体讨论与合作,涵盖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师幼互动,以及幼儿彼此间的同伴合作过程。当幼儿投入到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图画书集群阅读时,基于阅读中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他们往往会产生诸多问题,并且自然地将书中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情境相联系,进而萌生出与教师、同伴展开讨论的意愿。例如图画书《奇妙的树世界》,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讨论画面内容,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动物是如何围绕着橡树生活的,即橡树对这些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师:一棵大树就是一座房子,我们看到了有一些鸟类、哺乳动物和昆虫等动物居民围绕着橡树生活。请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画面,想一想橡树为这些动物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什么呢?(教师提出幼儿容易理解的问题引发他们的讨论。)先来说说啄木鸟吧。

琪琪:橡子可以作为啄木鸟的食物,啄木鸟还会用嘴巴在橡树上啄出一个个小洞,然后把橡子藏 进去。

教师:没错,橡树为啄木鸟提供了食物来源。(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概括。)

瑶瑶:橡树上有昆虫,啄木鸟也可以吃昆虫。

教师:补充得很好,除了橡子,橡树上的昆虫也是啄木鸟的食物。

茜茜:啄木鸟会在树上筑巢,孵小鸟。

教师:嗯,橡树还为啄木鸟提供了筑巢安家的地方,巢穴也是它们繁育后代的地方。(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概括。)那它们的巢穴是怎样的?(不同鸟类筑巢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请幼儿详细说明巢穴的样子。)

在与幼儿的讨论中,大家发现橡树对啄木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顺势将讨论内容记录在气泡图上。在教师引导下,孩子们从“ 食物来源、筑巢安家、繁育后代、安全保护、社会交往” 这些角度,深入理解了橡树对鸟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延续这一经验,教师鼓励孩子们以小组的形式,选择画面中熟悉的哺乳动物(如松鼠、鹿)和昆虫(如蜘蛛、蚂蚁),讨论橡树为这些动物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什么,并以气泡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在这样的互动中,幼儿对“ 一棵大树就是一座房子” 的理解不断深化,这正是深度对话式阅读在幼儿阅读活动中的生动体现。教师通过巧妙提问、恰当回应和有效反馈,激发幼儿思考,突破思维局限,从表面认知深入到本质理解,将表层学习引入深度学习。

(三)跨领域联合式阅读

幼儿园的集群阅读,不能按照传统观点将其简单归属于语言教育的范畴,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将阅读与其他领域内容有效连结起来。幼儿的学习经验涉及到阅读与数学、阅读与科学、阅读与健康、阅读与艺术、阅读与社会等学习与发展领域。与此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幼儿运用前书写方式记录所有的学习、讨论和思考过程,这些都是他们语言学习经验参与其中的体现。

以《你好,家乡的树朋友》主题为例,在探索过程中,为了帮助幼儿厘清“ 树怎么生长” 的科学问题,教师提前在阅读区投放了一套以思维导图为主题的图画书。书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了 8 种神奇的思维导图,例如气泡图、树形图等。在幼儿观察大樟树的过程中,这套图画书支持他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自己的学习过程,将阅读与科学探索紧密相连。在幼儿感知大树开花、领略花朵之美的阶段,教师将《桃花源的故事》投放在美工区,鼓励孩子基于此展开艺术创作。书中描绘的大片桃林,与幼儿园里单棵桃树差异明显。若能运用书中“ 遮挡关系” 描绘桃林,作品会更具层次感。但教师发现幼儿在表现物体前后空间时,多采用平摆式推移,对遮挡空间理解不足。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挑选书中展现遮挡关系的画面,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关注桃树前后位置、大小变化及枝叶遮挡情况,比如“ 小朋友们,看看这棵和后面那棵桃树,树干有啥不一样?” 同时,教师给予全程指导,助力美术活动成为阅读的延伸。

三、集群阅读支持策略

(一)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支持是集群阅读得以成功实施的核心要素。在集群阅读中,教师告别了高控者的身份,转身成为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让教师能够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根据幼儿的动态表现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并提供多样化的支持策略,使阅读活动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契合。教师不再秉持着诸如“ 严格规定课程发展方向”、“ 设定幼儿图画书阅读量”、“ 明确提升认知经验的具体指标” 等强烈的目的性。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着重思考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始终遵循课程发展逻辑,以不同形式为幼儿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这种支持紧紧围绕幼儿的真实需求展开,充分尊重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尊重幼儿成果

在幼儿园集群阅读中,图画书作为独特的教学手段,打破了教师个人经验的局限,为教学注入新活力。教师依据儿童兴趣和经验来规划课程走向,这一过程中,幼儿收获的知识和体验常常超越图画书本身的设定,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学习历程。幼儿在集群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读后感、绘画作品,以及基于图画书内容进行的各类创作,都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体现,教师要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同时把握幼儿兴趣价值,及时做出判断和支持,持续推动集群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构建学习生态

幼儿园集群阅读聚焦于学习环境体系的构建,通过环境创设、资源整合、家园共育等策略,致力于营造优质阅读环境,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与探究欲望,构建整合学习生态。在环境创设方面,幼儿园精心打造“ 一室、一廊、一厅、一馆” 。从室内的班级教室,到室外连接各班的长廊;从面向家长与幼儿开放的图书馆,到供接送家长使用的大厅,全方位打造阅读空间。丰富的阅读资源与多元的空间,极大地拓展了幼儿的阅读范围,有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资源整合上,幼儿园整合园内图画书资源,创设亲子阅读馆并向家长开放,解决家庭藏书不足的问题,实现家园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阅读的关键力量。幼儿园借助家长会、工作坊和网络平台,将专业指导与家长的实践经验相融合,家园双方紧密合作,共同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集群阅读创新了幼儿园阅读教育模式,有力推动课程深度发展。

研究成果不仅在园内获得积极反馈,在社会层面也备受关注。2023 年,《图画书支持主题课程发展与生成》这一主题在第 76 届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国际研讨会上进行观点汇报,向全球学前教育领域展示了集群阅读的实践探。2024 年,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你好,家乡的树朋友》,进一步将集群阅读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梳理与呈现,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彰显了集群阅读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价值与潜力。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集群阅读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探索更多创新教育方法,为幼儿成长和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