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角下人教版初中英语新教材真实情境活动的应用策略

作者

陈海燕

西华师范大学

一、“ 真实情境” 在新教材中的体现

(一)主题情境的单元整体设计

新教材以 “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三大主题范畴为主线,单元设计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新发展与科技成果。例如,“ 学校科目(school subjects)” “ club” 等话题从旧版下册提前至七年级上册,更贴合初中生学习节奏。每个单元新增 “ 基本问题、情境问题、学习目标”等环节,通过 “ Project” 板块设置项目式任务(如制作英语手抄报、表演短剧),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完成语言输出。

对比旧教材,其单元话题较为分散,缺乏整体性框架。如旧版七年级上册 Unit 3 围绕 “ 颜色词汇” 开展机械操练,未形成深层情境关联。

(二)多模态语篇与真实情境的整合

新教材大量采用真实照片(如 “ 家庭” 单元展示成员互动场景),图文关系从旧版 “ 互补为主” ( 41.2% )转变为 “ 文字附属于图片” 比例提升至 22% ,增强语境代入感。同时引入地道英语表达(如短语 “ driveme up the wall” ),通过电影片段、英语歌曲等多媒体资源模拟真实语言环境,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旧教材图文多为辅助性插画,且缺乏多媒体资源的系统整合。

(三)任务型活动与语言实践的结合

新教材突破旧教材语法操练模式,通过 “ Reflecting” 环节引导学生自我评估,并设计角色扮演、英语演讲等真实任务。例如,新增 “ 以读促写” 设计,学生阅读后需撰写个人经历短文,教材提供写作支架降低输出难度。

(四)文化元素的多元化渗透

新教材通过 “ Reading Plus” 等板块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 “ 节日” 主题中对比中西文化(如春节与圣诞节),培养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语篇既涵盖 “ 宇宙探索” 等国际话题,也融入 “ 校园规则”等本土场景,如 Unit 2 结合中国学生日常讨论 “ 规则的作用” 。

旧教材文化内容以西方为主,本土元素较少,如 “ 节日” 话题仅介绍圣诞节。

(五)教学环节的结构化调整

每单元首页设置 “ Warming-up” 环节,通过问题链(如 “ 如何介绍朋友?” )激活背景知识;“ 评价反馈” 模块形成 “ 学 — 评 — 教” 闭环,教师可即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运用真实情境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主题情境的深度建构 —— 发展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

深入解读单元学习语篇是挖掘主题意义的基础。教师需要对语篇的主题、 内容、 文体结构以及语言风格进行详尽分析, 以确保准确理解和把握主题意义。(杨娇,2023)教师需整合单元主题与生活场景,设计文化对比任务。以七年级上册 Unit 8《When is your birthday?》为例,学生分组研究中西方生日习俗(如长寿面 vs 生日蛋糕),制作双语对比海报并撰写《生日背后的文化密码》短文,解释差异根源;进阶任务要求设计 “ 跨文化生日派对策划案” (如融合京剧表演与迪士尼装饰),用英语阐述文化融合逻辑。

(二)多模态资源的场景化应用 —— 提升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

除了教学有融合多模态资源的趋势之外,教材是最能反映现代社会多模态趋势的语篇之一(郑佳、杨孝融,2021)。利用教材图文、音视频资源创设沉浸式语境。如 Unit 3《Is this your pencil?》设置实景任务链: ① 拍摄教室失物招领箱照片,用英语标注物品特征(如 “ a blue notebook with apanda sticker” ); ② 扫码获取 AR 资源,观看英美学校失物招领流程视频;③ 模拟校园广播播报失物信息,使用 AI 语音测评工具优化发音。

(三)任务型活动的分层设计 —— 强化语用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基于学习活动观,教师可设计层次递进、综合关联的意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建构并内化新知,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与素养(王蔷等,2021)。基于学习活动观设计 “ 基础 $$ 拓展 $$ 创造” 三级任务。以 Unit 9《My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为例:

基础阶段:匹配学科与工具(如 “ chemistry $$ test tube” ),制作英语学科工具卡片;

拓展阶段:采访同学统计 “ 最受欢迎学科” ,用英语绘制柱状图并撰写报告;

创造阶段:设计 “ 火星学校课程表” (如 “ Low-gravity PE class” ),开展“ AI 教师是否应取代人类教师” 辩论(使用 I agree/disagree because...句式)。

(四)动态评价体系的融入 —— 促进学习能力与元认知发展

将过程性评价嵌入任务各环节。以 Unit 4《Where's my schoolbag?》为例,设置评价量表:

(五)跨学科真实项目实践 —— 实现素养融合发展

联合多学科设计综合性任务。如 Unit 10《Can you play the guitar?》中,学生可: ① 采访社区老人学习二胡的经历,编写《银发音乐家》双语故事集; ② 组织 “ 中英音乐疗愈工作坊” ,用英语主持活动流程,融合音乐、社会学与语言学习。

三、启示

(一)教学实践层面

真实情境活动能够有效衔接语言知识与实际应用,教师应主动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社会化情境素材,通过角色扮演、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促进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协同发展。

(二)教材设计层面

新版教材中情境活动的编排体现了核心素养的渗透性,但仍需进一步强化跨学科整合与本土化情境设计,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师发展层面

教师需突破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局限,提升情境创设能力与资源整合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差异化表现,通过动态评价机制促进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培育。

(四)教学技术层面

可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拓展真实情境的边界,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实践路径。

四、结语

真实情境活动作为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材改革与课堂转型的突破口。本研究揭示了新教材情境活动在激活语言运用、培养批判思维等方面的价值,并提出适配性策略。未来需持续关注情境深度建构、评价动态优化及资源更新,推动英语教学从 “ 知识传递” 向 “ 素养生成”转型,为新时代人才培养赋能。

参考文献

[1]杨娇.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 ( 中学篇) , 2023(2):31-36.

[2]郑佳、杨孝融. 2021. 单元主题意义建构的多模态分析——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2019 年版)为例[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6):13-19.

[3]王蔷,钱小芳,吴昊.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内涵、架构、优势、学理基础及实践初效[J]. 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2021,4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