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估值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翁琳娜
湖南科技大学 411201
摘 要:无形资产的估值准则和实际测算的不完全匹配使得其成为管理层操控公司利润的一种手段。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公司的数据,探究无形资产估值对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无形资产估值对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次,无形资产估值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期一般在两年左右;另外,异质性检验还表明,当公司盈利状况好时,无形资产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没明显影响,否则反之。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无形资产;滞后性
引言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推动现代市场经济,有效整合和配置经济资源。会计信息至关重要,会计盈余是核心指标,备受理论界关注。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盈余管理行为泛滥,影响会计盈余信息质量,国务院、证监会颁布法规改进,效果不佳。解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对证券市场意义重大。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市场向科技创新转型,无形资产地位提升,可提高营业利润。准确估值无形资产,有助于公司管理层调整盈余管理模式、保障公司平稳运行并提升资本收益率;利于投资者做出合理投资决策;也有助于金融监管部门防范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无形资产对盈余管理影响
Francisca Castilla-Polo和M.Isabel Sánchez-Hernández(2020)通过研究表明,无形资产涉及区域竞争力[1],采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策略了解并应用无形资产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内无形资产研究起步晚于国外,部分研究方向与国外一致,但更注重结合国内市场和政治特点。许勤菲(2018)发现研发支出资本化可影响企业利润,盈余管理具有双面性[2];郑书贤(2020)强调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创造关键,影响企业持续发展[3];刘石玲(2016)指出我国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操作的灵活性为盈余管理提供空间[4]。金树颖、李小盼(2021)研究科创板企业,发现无形资产净额差异大、占比低,与绩效正相关且影响存在滞后性[5];李桂子(2020)证实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负相关,盈余管理会削弱该关系[6]。此外,鞠濛忆等人(2014)分析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双重影响[7];黄太宏(2018)验证知识类无形资产对公司绩效的时间效应和中介效应[8];林华(2019)发现创业板企业研发支出影响会计利润、市值,并与盈余管理和绩效相关[9]。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本文的数据来自2007——2020年4629所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数据。研究中设置的变量解释如下:被解释变量为公司盈余管理,记为REMabs;解释变量为无形资产,采用企业无形资产期末数的对数,记为INTAN;具体控制变量如表1所示:
参照其他学者在检验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检验无形资产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金树颖 李小盼(2021)研究无形资产对科创板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影响时所采用的方法[5],构建两个检验模型,考察无形资产估值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具体表达式为:
模型(1)为检验无形资产估值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强弱,模型(2)为检验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估值对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滞后性。α0、β0均为模型中的常量,αn、βn为自变量及控制变量系数,ε1、ε2均表示在各模型下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结果的其他因素,可理解为假设中的其他既定条件。
回归结果分析
运用模型1和2,使用真实盈余管理分别对无形资产对数、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得出具体回归结果如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无形资产对数、滞后一期和之后二期始终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说明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估值对于公司盈余管理有足够的解释能力,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估值的会计信息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有较强的价值相关性,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不仅受当期无形资产对数的影响,同时也受上期、上上期无形资产对数的影响,证明无形资产估值对企业盈余管理有影响且具有滞后性。滞后二期呈负相关而滞后一期呈正相关的的原因可能为:前一年的无形资产估值导致的盈余管理决策偏向于进一步指出研发支出,导致成本增加,所以真实盈余管理增加;而无形资产开始真正具有获利价值可能平均在两年,所以两年前的无形资产估值在当期盈余管理中,支出会相较第一年少,额收入会相较第一年多,因此两年前的无形资产使得当期真实盈余管理降低。
结论与政策建议
无形资产对数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即无形资产估值增加时会抑制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无形资产估值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且影响一般延续两年,经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两年前的无形资产对当期的盈余管理呈负相关;而一年前的无形资产估值可能是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无形资产估值,但并没有研发完全,因此在当期还有支出费用摊销在其中,导致当期公司真实盈余管理上涨,呈正相关。
政策建议
改善无形资产管理
(1)增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
增强企业管理层对无形资产的重视,否则会增加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难度。第一,要加强企业领导层的思想建设,企业的决策权仍然掌握在最高领导层手中,因此,思想建设工作应该从最高领导层开始,每天做更多的宣传无形资产是企业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领导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理性的能让企业长远发展的无形资产决策; 第二,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管制度。要建立企业诚信文化,实施严格的监管工作,消除企业内部的腐败现象。
(2)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企业要积极实行有关部门管理和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审计制度,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了解无形资产的发展方向,确保无形资产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保持其价值的稳定。定期维护和利用现有无形资产,并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检查无形资产的摊销、减值、保值、增值、寿命等情况,必要时可聘请专家对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进行可靠的计量,以保全企业资产的价值。加强披露信息的细节化、系统化和标准化,在年度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相关信息。
(3)合理评估无形资产
需建立一套优质、稳定的评估管理系统,保证无形资产的价值。除此以外还应将研究及开发阶段进行严格划分,从而能够将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更准确的评估。
控制公司盈余管理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合理防范与控制有赖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内部控制越完善,无效盈余管理行为越少,反之则盈余管理行为越频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赖于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要加强内部控制,必须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在文化建设方面,必须提升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品牌意识,为企业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根本的顺利实施;在制度建设方面,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修改或重新确定适合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为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发挥作用; 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创造良好的制度保护环境,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强化企业的外部监督与管理机制
企业的外部监督和控制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督。在审计监督方面,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漏洞。在行政监管方面,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不能有效防止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过度。因此,要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管,必须首先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聘用机制和替代机制,保护管理层不受聘用和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另外,目前对有关公司盈余管理过度的惩罚还不够,不能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因此加大惩罚力度,增加违法经营的成本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许勤菲.无形资产与盈余管理[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6):212-214.
[2]郑书贤.企业资产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J].北方经贸,2020(04):127-128+146.
[3]刘石玲.浅析无形资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科技经济市场,2016(08):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