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测绘工程测量中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运用关键思路分析

作者

王凯

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测绘工程测量作为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城市规划、资源勘探、基础设施建设等众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测绘技术在面对复杂地形、大面积区域以及紧急测绘任务时,往往存在效率低、精度有限、受环境影响大等诸多弊端。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兴起,为测绘工程测量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其融合了无人机技术、遥感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优势,能够快速、高效、精准地获取地理空间信息,极大地提升了测绘工程测量的能力与水平。深入研究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运用关键思路,对于充分发挥该技术的优势,推动测绘行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无人机遥感技术概述

(一)技术原理

无人机遥感技术主要是通过搭载在无人机平台上的各类遥感传感器,如光学相机、多光谱传感器、激光雷达等,对地面目标进行观测。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传感器按照设定的参数获取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这些信息以图像或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随后,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将获取的数据实时或非实时地传输到地面控制站。在地面控制站,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解译、分析和处理,从而提取出地物的位置、形状、属性等有用信息,最终实现对测绘区域的全面感知与测量。例如,光学相机通过捕捉不同波段的可见光,利用地物对不同波段光的反射差异来识别地物类型;激光雷达则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其反射光的时间延迟,精确获取地面物体的三维坐标信息[1]。

(二)系统组成

无人机遥感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技术体系,由五大核心模块构成。平台方面,固定翼机型凭借高速巡航和长航时特性,适用于大范围测绘;旋翼机型则以垂直起降和灵活机动见长,适合复杂环境作业。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核心,可根据任务需求匹配不同类型——多光谱传感器支持植被分析与土地分类,热红外传感器专注地表温度监测。数据链路系统通过无线通信实现高效回传,保障信息实时性与完整性。地面控制站集成了飞行规划、参数设定及状态监控功能,确保任务精准执行。数据处理中心则通过影像拼接、几何校正等算法,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高精度测绘产品,形成从数据采集到成果输出的完整技术闭环。

(三)技术优势

无人机遥感技术相较于传统测绘技术具有诸多显著优势。首先,其具有极高的灵活性,无人机体积小巧,能够在山区、森林、水域等复杂地形以及城市狭窄空间中自由飞行作业,不受地形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可到达传统测绘手段难以企及的区域。其次,无人机遥感技术的作业效率大幅提升,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区域的测绘任务。例如,在进行城市大面积地形测绘时,无人机可按照预设航线快速飞行,一次飞行即可获取大量数据,相比传统的人工测绘方式,大大缩短了作业周期。再者,该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数据,传感器的不断发展使得无人机获取的影像分辨率越来越高,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地面上的微小地物,满足高精度测绘的需求。此外,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成本相对较低,无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大型测绘设备的购置与维护,降低了测绘项目的整体成本[2]。

二、测绘工程测量中无人机遥感技术运用的关键思路

(一)任务规划与航线设计思路

任务规划与航线设计是无人机遥感作业的基础环节,必须严格遵循“精准、高效、安全”三大原则。首先需开展需求分析,明确测绘任务的精度指标、覆盖范围及成果形式,结合测区地形特征与气象环境,科学选配无人机机型与传感器类型。在航线设计阶段,依托专业规划软件制定最优飞行路径,根据传感器性能参数及精度需求,精确设定飞行高度、旁向与航向重叠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并合理选择航线模式。同时需规避禁飞区与障碍物风险点,预先设计应急响应预案,包括异常天气处置、设备故障应对等措施,确保全流程作业安全可控、高效执行。

(二)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思路

数据采集是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测绘成果的精度。为获取高质量数据,需根据任务需求匹配传感器类型,并精细调节参数(如相机曝光、感光度等)。飞行稳定性同样重要,需借助高精度惯导系统和稳定云台来减少姿态偏差导致的成像畸变。质量控制贯穿全程:作业前须校验设备状态;飞行中实时监控数据流,及时干预异常;采集后需系统筛查原始数据,剔除云层干扰、过曝或欠曝影像,以及点云密度异常的激光雷达数据。后续通过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算法优化数据,并引入地面控制点进行精度校准,最终确保成果符合项目规范。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思路

在测绘成果转化体系中,数据处理与分析发挥着核心作用。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数据格式统一转换、航空影像无缝拼接以及激光点云噪声滤除,确保数据质量达标。随后通过空中三角测量技术建立三维控制网,进而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正射影像图(DOM)等基础产品。针对不同应用需求,采用多源数据融合、专题信息提取等分析手段,深度释放数据价值。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测绘数据处理带来革命性变化。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解译算法,在地物分类精度上达到 95% 以上,特征识别速度提升近百倍。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在影像变化检测、三维重建等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从人工判读到全自动处理的跨越式发展,使数据处理效率提升10 倍以上,同时显著提高了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推动测绘行业向智能化时代迈进 [3]。

(四)与其他技术融合应用思路

无人机遥感技术通过多领域深度融合,正引领测绘行业智能化升级。系统整合 GPS/INS 导航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使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飞行,数据采集误差率降低至 0.5% 以下。与 GIS 平台深度联动,支持多源数据实时融合与三维空间分析,显著提升地理信息处理效率。VR/AR 技术的创新应用,将传统二维测绘成果转化为可交互的三维虚拟场景,使数据解读效率提升 60% 。大数据平台的引入实现了 EB 级数据的智能处理与知识挖掘,使信息提取速度提升 10 倍以上。这种技术集群效应不仅重构了测绘作业模式,更推动了“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的建立,为智慧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全域、实时、高精度的空间信息支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人机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工作原理、模块化系统架构和显著应用优势,正在重塑现代测绘工程测量模式。从前期任务规划、航线优化到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再到智能化处理与多源技术融合,这一技术体系已突破传统测绘在复杂地形、广域覆盖及应急响应中的瓶颈,实现了效率与精度的双重跃升,为城市规划、资源调查、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提供了高精度地理信息支撑。当前面临极端环境适应性、海量数据处理等挑战,但随着传感器革新、算法优化及跨技术协同的深入发展,这些制约因素将逐步化解。未来,无人机遥感必将推动测绘行业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转型,成为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 王冠. 测绘工程测量中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运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24,(29):193-195.

[2] 晁冲 , 褚会鹃 .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4,9(12):202-204.

[3] 孙振杰 .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J]. 世界有色金属 ,2024,(11):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