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融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困境与对策探究

作者

陈显东

梅州日报社 广东省梅州市 514021

引言

融媒体技术快速更新换代重新塑造了信息传播生态,地方主流媒体身为区域舆论引导的关键力量,正遭遇传播格局巨变所带来的严峻挑战,社交媒体有即时性和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地位,众多传播主体纷纷涌入,导致地方舆论场呈现出复杂混乱的状况,虚假信息以及情绪化表达等情况时常出现,给地方社会稳定和公共治理带来负面影响 11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地方主流媒体怎样在保持权威性的前提下顺应融媒体环境的传播规律,切实引导网络舆论,成为关系到区域舆论生态健康以及媒体自身生存发展的关键议题,其研究价值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变得日益较大。

一、融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困境

1. 新闻传播有待提高

地方主流媒体于新闻传播环节存有不足,主要体现在内容生产以及传播效能两方面较为薄弱。内容方面,部分报道依旧沿用传统模式,出现“会议通稿化”“政策解读生硬”等状况,缺少对民生热点的深入挖掘以及贴近性表述,难以引发网民情感共鸣;传播渠道上,虽已进入新媒体平台,然而多是简单的内容搬运,没有依据不同平台的传播特性开展差异化运营,致使内容形式与平台属性不相符,用户粘性较低。此外,新闻发布的时效性欠佳,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常因审批流程繁杂而落后于商业平台和自媒体,错过舆论引导的黄金时期,造成网络话语权丧失。

2. 融媒体时代冲击

融媒体技术发展速度较快,这对地方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体系造成了多维度的冲击,信息传播路径呈现出去中心化的态势,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局面。自媒体以及社交平台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来源,然而这些平台的内容缺乏专业审核机制,容易出现碎片化、情绪化乃至虚假信息等情况,干扰公众对于事件的客观认知。受众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对媒体内容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轻群体更加倾向于个性化、互动性较强的内容形式,但是地方主流媒体在内容创新以及新技术应用方面相对滞后,新型传播方式应用数量较少,很难有效吸引年轻用户群体,使得舆论引导的覆盖面以及影响力持续缩小。大数据算法推荐机制得以普及,导致用户陷入“信息茧房”,地方主流媒体的优质内容难以触达目标受众,削弱了其舆论引导效能。

3. 深度融合体制约束

地方主流媒体在推动融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遭遇了多种体制机制方面的妨碍。管理体制较为僵化,多数地方主流媒体依旧采用传统媒体的层级化管理模式,部门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壁垒,采编、技术以及运营团队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使得融媒体产品的生产效率变得低下,人才机制相对滞后,懂得新闻采编又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储备不够充足,现有的员工考核激励机制仍然将传统的发稿量当作主要指标,对于新媒体传播效果、用户增长等指标的权重设置不太合理,抑制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在资金投入方面,地方主流媒体财政拨款额小,市场化融资能力比较薄弱,有限的资金在硬件采购、平台建设、内容创作等方面分配得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融媒体发展的规模效应,对舆论引导能力的系统性提升造成了制约。

二、融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对策

1. 重视地方主流媒体引领作用

在融媒体时代这个大背景下,信息传播呈现出多元化以及碎片化的特性,地方主流媒体身为权威信息源,它所发挥的引领作用是极其关键的。地方主流媒体需要承担起舆论引导的关键责任,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价值导向,凭借专业的新闻素养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复杂的舆论环境里找准方向。借助深入分析本地政策法规、解读民生热点事件,给民众解答疑惑,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提高民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凝聚社会共识,让地方主流媒体成为本地信息传播的核心枢纽以及民众信赖的信息来源 [2]。

各级党报作为党委政府的“喉舌”,可组建专门负责时政新闻报道的团队,对本地政策出台的背景、目标以及影响展开深入分析,在报道新的产业扶持政策之时,团队要及时公布政策条文,而且还要借助采访政府部门负责人、相关企业代表以及行业专家,制作一系列深度报道,运用图文、视频、访谈等多种形式,详细阐释政策对本地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创造以及企业转型升级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上情下达”做到位,使民众全面领会政策内涵,引导民众积极响应政策,在本地舆论场中树立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与引领地位,提高主流媒体对本地舆论走向的把控能力。

2. 创新地方主流媒体发展机制

创新发展机制是地方主流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保持竞争力与活力的关键。要突破传统媒体的体制束缚,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从内容采集、编辑制作到发布传播,进行全流程优化。引入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以传播效果、用户反馈、创新程度等为指标,激励员工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创新,培育既懂新闻业务又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吸引具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技术能力的专

业人才,为媒体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地方党媒可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重构,设立融媒体中心,整合原有的报纸、网站、新媒体等采编力量。建立 “中央厨房” 式的内容生产模式,记者采集的新闻素材统一汇聚到素材库,编辑根据不同平台特点进行内容二次加工与分发。在绩效考核方面,除了考量稿件数量,还要将稿件的阅读量、点赞数、评论数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的转发量等纳入考核指标,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与晋升机会。在人才培养上,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新媒体技术培训、数据分析课程等,提升员工技能。并且,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从互联网企业、科研机构等引进掌握大数据分析、算法推荐等技术的专业人才,充实媒体创新发展的人才队伍。

3. 构建地方主流媒体信息平台

构建高效、多元的信息平台是地方主流媒体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能的重要举措 [3]。一方面,整合自身资源,打造集新闻资讯、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客户端,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增强用户粘性;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主流媒体、商业平台的合作,拓展传播矩阵,实现信息的广泛覆盖与精准推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为用户画像,从而实现个性化信息推荐,提高信息传播的精准度与有效性。

比如,这几年,广东省加大对 “掌上梅州” 客户端的建设投入,优化界面设计,提升用户体验。在客户端中增设政务服务板块,接入本地政府部门的办事系统,如社保查询、公积金办理、交通违章处理等,方便民众办事。同时,丰富生活服务内容,提供本地天气预报、美食推荐、旅游攻略等信息。通过与省内外主流媒体建立内容共享机制,将梅州本地的特色新闻、文化活动等内容传播到更广泛的区域。与抖音、微信等商业平台合作,利用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将的优质内容推送给对梅州文化、旅游等感兴趣的潜在用户,扩大媒体影响力与传播范围,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不错成效,值得借鉴。

4. 创设特色地方主流媒体内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特色内容是地方主流媒体脱颖而出、吸引受众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深入挖掘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社会热点事件等,以新颖的视角、生动的形式进行呈现;采用微视频、直播、H5 互动页面等新媒体形式,打破传统新闻报道的单一模式,增强内容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关注本地民生百态,讲好百姓故事,以情感共鸣为切入点,提升内容的感染力与传播力,使地方主流媒体的内容成为展现本地特色、传递本地声音的重要窗口。

《梅州日报》作为梅州市地方主流媒体,可策划系列主题报道,如 “客家文化探秘”,深入挖掘梅州地区丰富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包括围龙屋建筑艺术、客家山歌传承、客家美食制作工艺,以及各个红色遗址等,通过拍摄高清微纪录片,以精美的画面、详实的解说,展现梅州独特的客家文化底蕴和浓郁的红色文化;利用直播平台,对客家传统节日庆典进行现场直播,让观众实时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制作 H5 互动页面,让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滑动等操作,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细节。同时,推出 “梅州百姓故事” 专栏,聚焦普通市民的奋斗历程、暖心事迹,以朴实的文字、真实的影像,讲述发生在梅州大街小巷的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持续加强对本地新闻的评论力度,引发民众的情感共鸣,提升媒体内容在本地受众中的认可度与传播效果。

结语

融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的网络舆论引导是一项兼具复杂性与时代性的系统工程,其面临的困境既源于技术变革带来的传播逻辑重构,也与媒体自身转型节奏、社会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相关。对这些困境及对策的探究,不仅有助于厘清地方主流媒体在新传播生态中的定位与作用,更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照。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主流媒体需在实践中不断调适与创新,始终保持对舆论场的敏锐感知与有效引领,在服务地方发展、凝聚社会共识中持续彰显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峰林 , 谷家渝 . 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理路 [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24(1).

[2] 王玲 , 陈昱霖 .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实现[C]//2022.

[3] 刘露露 . 论红色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J]. 时代人物 , 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