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幼儿园美术数字化教学中AI 技术对幼儿创作表达多样性的支持作用研究

作者

屈琴琴

重庆市垫江县教委实验幼儿园 40830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AI 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正渗透到各教育领域。幼儿教育作为国民教育起点,对终身发展具有奠基作用,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与审美能力的关键途径。当前传统幼儿园美术教学存在局限,创作素材和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幼儿多样化创作需求。幼儿思维天马行空,认知表达极具独特性,但传统画笔、颜料和模板束缚了创作多样性。在此背景下,将 AI 技术融入幼儿园美术数字化教学,通过 AI 工具应用,为突破传统瓶颈、降低应用门槛、支持幼儿创作表达多样性带来新机遇。

一、AI 技术提供丰富创作素材与工具,拓展幼儿表达形式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创作素材和工具是幼儿进行创作表达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幼儿创作的多样性。AI 技术凭借其开放的资源和便捷的功能,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创作素材和实用的创作工具,极大地拓展了幼儿的表达形式。

以 AI 绘画工具“Stable Diffusion 在线版”和“Mid journey 试用版”为例,教师可以提前根据教学主题生成海量的基础素材。在“四季之美”美术活动中,教师通过关键词“春天的森林卡通风格幼儿绘画素材”,利用 AI 工具生成了花朵绽放、小鸟歌唱等动态素材包。幼儿在平板上打开素材库后,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元素进行组合,有的幼儿将桃花、燕子、草地组合成春日画卷,有的幼儿用樱花树、蝴蝶、小溪搭建出自己心中的春天,素材的丰富性让幼儿的表达形式更加多元。

AI 工具“Canva 可画”的教育版为幼儿园提供了适合幼儿操作的模板和素材。其中的“魔法抠图”功能简单易操作,幼儿只需用手指圈出想要的图案,AI 就能自动抠取并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在“动物乐园”创作活动中,一个小朋友用抠图功能将狮子、大象、长颈鹿等动物素材添加到草原背景中,还通过“动态贴纸”功能让动物做出简单的动作,使静态的绘画变成了会“动”的故事场景。

“腾讯 AI Lab 的色彩搭配工具”是一款在线工具,幼儿输入自己喜欢的颜色,AI 就能生成和谐的色彩组合方案。在“我的情绪小怪兽”主题创作中,情绪敏感的幼儿通过该工具将“开心”与黄色、橙色搭配,将“难过”与蓝色、紫色组合,用色彩准确表达内心感受,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色彩搭配困难的问题。

通过这些 AI 素材和工具,幼儿不再受限于传统画笔和纸张的束缚,表达形式从平面绘画拓展到动态组合、色彩变幻、素材拼贴等多种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创作表达的多样性。

二、AI 技术激发幼儿创作灵感,丰富幼儿表达内容

灵感是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重要动力,而 AI 技术能够通过多种低成本方式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使幼儿的创作内容更加丰富多样。AI 工具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提供个性化的灵感提示,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创作。

AI 聊天工具“豆包”“讯飞星火”能成为幼儿的“灵感伙伴”。在“我的家乡”创作活动中,当幼儿说不出具体想法时,教师引导幼儿与 AI 对话:“我的家乡有什么?”AI 会以儿歌、图片链接等形式回复“家乡有高高的山,清清的河,还有好吃的水果”,并推荐相关的简笔画素材。一个来自农村的幼儿受到启发,画出了爷爷的稻田、奶奶的菜园和村口的老槐树,画面充满生活气息。

AI 故事生成工具“Story bird”能根据关键词生成短篇故事片段。在“童话王国”创作课上,幼儿输入“小兔子冒险”,AI 生成了“小兔子寻找彩虹花瓣”的故事开头,幼儿由此展开想象,有的画小兔子遇见会说话的花朵,有的画小兔子在彩虹桥上和星星做朋友,创作内容从单一的动物形象扩展为完整的故事

链条。

“百度 AI 的图像识别”免费接口被教师整合到教学中。幼儿画出简单的线条后,AI 会识别并提示“这像弯弯的月亮,也像小船,你想让它变成什么呀?”一个小朋友画了一条曲线,AI 识别后提示像河流,幼儿便在旁边添加了小鱼、荷叶和青蛙,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这种即时反馈让幼儿的创作思路不断延伸,灵感源源不断。借助这些AI 工具,幼儿的创作内容从生活再现拓展到童话想象、情感表达、故事创作等多个领域,丰富了创作表达的内容多样性。

三、AI 技术促进幼儿个性化创作表达,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AI 技术能够以低成本方式精准捕捉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创作支持,促进幼儿进行个性化的创作表达。

AI 工具“晓黑板”的作业分析功能能记录幼儿的创作习惯。系统通过分析发现,有的幼儿偏爱用圆形元素,有的幼儿擅长画直线条,教师根据这些数据为幼儿推荐合适的免费素材。喜欢圆形的幼儿得到了太阳、气球、花朵等圆形素材包,擅长直线的幼儿获得了房子、树木、栅栏等直线元素,使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我设计的未来汽车”创作中,性格内向的幼儿通过AI 绘画工具“意间 AI”,输入“会飞的汽车粉色有爱心”,AI 生成基础草图后,幼儿在此基础上添加细节,创作出充满少女心的未来汽车。而活泼好动的幼儿则用“AI 涂鸦识别”工具,将杂乱的线条转化为越野车轮廓,再自由添加车轮、车灯,展现出大胆的设计理念。AI 语音转文字工具“微信语音转文字”帮助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幼儿记录创作想法。一个说话结巴的幼儿通过语音说出“我画的是爸爸带我去太空”,AI 准确转化为文字后,教师协助他将想法落实到画面中,使幼儿的个性化表达得到充分尊重。

结束语

综上所述,AI 技术对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幼儿创作表达多样性支持显著:通过丰富素材工具拓展表达形式,借灵感激发丰富内容,以个性化支持尊重个体差异。但 AI 应用存在功能有限、广告干扰、需教师提前筛选等问题。未来应优化整合工具开发轻量化应用,加强教师培训提升融合能力,建立 AI 资源库降门槛。随着技术发展与教育适配,AI 将更广泛助力幼儿美术教育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晨辉 . 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美术活动三重奏 [J]. 新班主任 ,2025,(20):63.

[2] 修婷婷 . 数字媒体技术与幼儿美术教育的融合与应用策略 [J]. 幼儿美术 ,2025,(03):39-40.

[3] 李 景 惠 . 让 幼 儿 美 术 教 育 回 归 儿 童 生 活 的 实 践 策 略 [J]. 家长 ,2025,(17):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