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习字立人”课程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作者

曹慧奇

山东烟台海阳市发城镇第一小学 265138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中国书法随时代不断发展。但近年来,书法教育、习字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未获足够重视,书法课形同虚设;电子科技产品盛行又使人们写字机会大减,写字氛围淡薄,师生的习字能力、意识与重视度亟待提升。

对几所小学学生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显示,超 80% 的教师认为学生书写水平“越来越差”,超六成家长表示“不满意”。学生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不当,笔画、笔顺、运笔问题普遍;年轻教师中握笔正确者不足半数,习字教学现状堪忧。写好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体现,也是小学基础教育的责任。

教育部 2011 年印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小学一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书法课;2013 年又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内容与要求。我校作为山东省强镇驻点试点学校,提出“一笔一划习字,一撇一捺立人”理念,开展“习字立人”课程研发,追求“写字文化浸润,书法课程立人”目标。

一、完善机制促保障

通过设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全面促进“习字立人”课程实施。一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规划习字课程实施,明确分工职责,做到务实高效;二是聘请专家引领,先后邀请市书法协会专家和教育局教研员进行讲座指导,在提供理论支撑的同时帮助把握研究方向;三是积极筹措资金,实行专款专用,购置习字光盘、图书及专用本,保障课程顺利实施;四是实行“家校一体化”育人机制,邀请家长献计献策,参与习字课程,提高育人功效;五是健全成果共享机制,教师每月及时总结课程实施的成功经验,利用微信群或专题会讨论交流,实现成果共享。

二、氛围营造促浸润

教学楼设立书法文化长廊,介绍历代书法名家及代表作品,让师生了解书法发展历史和各种书体特点,领略书法魅力;教室内开辟班级书法作品园地,走廊中设立学生书法作品展示栏,及时更新展示学生作品;定期举行校级和班级习字交流会,引导同学间互相探讨、学习、借鉴。通过营造浓郁的书法文化氛围,让校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打上书法教育特色的烙印,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用艺术氛围浸润师生。

三、时间保障促落实

提高学生习字水平的确是个慢功夫,短期内让学生坐得住、写好字并不容易。学校必须保障训练时间的落实:一是落实任课教师组织每节课前“5 分钟静心习字”、每天中午“习字一刻钟”自主活动;二是落实语文教师每周习字指导课质量,让学生达到“姿势、运笔、作业”三规范;三是落实每日亲子练字活动,保证课外训练效果;四是落实师生周展评、月展评与期末展评活动,激发师生参与习字活动的主动性。

四、师资建设促保证

针对以往习字课由语文或 美术教师 兼任的现状,学校从专业培训入手,充分挖掘现有教师潜力,提高教师书法基本功:一是全体领导和教师每周在教学走廊展出一幅粉笔字作品, 上交 一篇硬、软笔书法作品,并聘请社会上书法造诣高的人士作为校外辅导员进行培训与指导;二是开展教师习字沙龙活动,每周二、四下午组织教师进行书法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促进教师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内容统一促规范

为保证习字课程的立言、立行效果,学校在内容上提出统一要求:一是学科体现差异性,语文以习汉字为主,数学以习数字、算式为主,英语以习字母、单词为主,构建全学科共习字的良好机制;二是专兼职习字教师讲授好习字教材,从基本笔画入手,让学生掌握笔画组合、字形变化和书写要领等;三是围绕“忠、孝、廉、耻、勇、仁、义、礼、智、信”这“十德”内容,从诸多文化典籍、先贤论述、格言名句和诗词歌赋中精选出 600 句,统一印发给师生供训练,有效突出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

六、比赛活动促兴趣

爱比赛是孩子的天性,为顺应天性、让习字趣味化,学校每月举行一次习字比赛,通过争夺小红旗、开展擂台赛、争当“习字新星”“习字达人”和“习字明星”等形式,调动学生习字的积极性,并将每次比赛的优胜作品张贴在教室宣传栏,展示学生练习书法的点滴成长。同时,全校教职工也在限时限内容的要求下每月举行一次习字比赛,评选出优胜作品和优胜者,结果列入目标考核。

七、课堂指导促实效

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法,创新了六种习字课型,促进高效课堂落实:

(1)字形分析课——重在分析笔画书写组合及字形变化等规律;(2)运笔演示课——利用视频资源实施微课助学,对运笔过程、要领和字形结构进行直观演示;(3)规律总结课——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中深刻领会避让原则、穿插原则和包容原则等;(4)自由习字课——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习字,感受传统艺术熏陶;(5)反馈矫正课——展示评析学生的习字作品,使其在观察、分析、思考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6)名品赏析课——师生共同赏析名家书法作品,积极参与名人书法作品展。

八、德育渗透促立人

将育德、启智、审美、习惯养成等贯穿于习字课程实施过程,以经典事例和活泼形式开展传统书法艺术熏陶活动。如引导学生积累“心正则笔正”“养吾浩然之气”“功到自然成”等与习字、做人相关的名言警句,接受书法文化熏陶;搜集张芝、王羲之等 书法家 的事例,举行“习字故事会”,培养学生认真、坚韧等意志品质,真正达到“墨香怡情、习字育人”的功效。

九、评价激励促提升

学校健全评价机制,全方位、多层次、跟踪式评价课程实施情况:一是通过座谈、问卷、家长会等形式,收集家长及社会各界对习字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反馈;二是通过评选习字优胜班级、举行授牌仪式、给予物质奖励等形式,激励后进;三是为每个学生建立“习字足迹”档案袋,通过比进步、看发展,对学生做出客观全面的质性与量化评价,评选出班级和校级“书法之星”。

十、资源整合促共育

创建课程特色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离不开社会、家长的认可与支持。为此,学校每学期举办师生习字作品展示活动,邀请家长、社区人员参与观察指导,整合利用社区、家庭等资源,扩大“习字立人”成果的宣传。

习好字非短期易事,“习字立人”刚起步,成效或许难立现,但正如“做事暂不见成果是在扎根”,我们以字为媒培育孩子,让其在习字中掌握“技”、领悟“道”,养成平心静气、认真踏实、持之以恒、谦让有礼的品性,使“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成为校园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