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康复训练在慢阻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机制探讨
毛润
拱墅区人民中西医结合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发展为肺心病或呼吸衰竭。受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吸烟率和空气污染的影响等,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在 2030 年将为全球第三大死因,常规治疗 ( 药物,氧疗,手术等 ) 在改善慢性患者长程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存在局限。呼吸康复训练是属于非药物方法,呼吸肌训练和运动疗法以及健康教育提高呼吸功能,改善运动耐力,降低急性发作和减缓疾病进展,研究其作用和机制,对于制定更优的治疗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1. 呼吸康复训练的方法
1.1 呼吸肌训练
呼吸康复训练包含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阻力呼吸。缩唇呼吸要求患者闭嘴经鼻吸气,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2-3 倍,每日执行3-4 组,每组练习时长10-15 分钟,借此加大气道内压力,改进通气能力;腹式呼吸要患者处于卧,半卧或坐姿,吸气时鼻吸腹挺,胸部不动,呼气时口呼收腹,每日操作3-4 次,每次练习10-15 分钟,以增大膈肌活动程度;阻力呼吸依靠阈值负荷,阻力等呼吸训练器,患者根据自己的状况选取适当的阻力等级,每次训练15-20 分钟,每周进行3-5 次,可有效地锻炼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1.2 运动训练有氧运动
步行训练: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由短距离、慢速度开始,逐渐增加步行距离与速度。如开始时可进行每次 10-15 分钟、速度为 3-4km/h 的步行,随着耐力的增加,逐渐增加到30-60 分钟,速度增加到 4-5km/h,每周 3-5 次。
骑自行车:采用功率自行车,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调节阻力。训练时保持适当节奏,每次训练20-30 分钟,每周训练3-4 次。
力量训练
上肢力量训练:使用哑铃、弹力带等器械进行上肢的屈伸、外展等练习,如手持哑铃进行手臂上举、弯举动作,每组 10-15 次,做 3-4 组,每周 2-3 次,可以增强上肢肌力,减少患者在穿衣、提物等活动时的呼吸困难。
下肢力量训练:通过深蹲、抬腿等动作锻炼下肢肌肉,比如做慢速深蹲,每组8-12 次,做3-4 组,每周训练2-3 次,可以提升下肢运动能力及耐力。
1.3 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
健康教育:利用讲座、宣传手册、视频等各种形式,给患者普及COPD 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办法和自己管理知识,例如正确吃药、合适吃饭、防止感染等内容,从而让患者更了解疾病,提升自己的掌控能力。
心理干预:采用一对一心理辅导,团体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分享治疗,康复的经验,相互鼓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教授患者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松弛法等,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
2. 慢阻肺治疗中呼吸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
2.1 肺功能改善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呼吸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开展呼吸肌群锻炼,实施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提升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改善呼吸模式,增进肺部通气能力,而且还能削减气道阻力,缩减残余气体积,改良气体交换效果,从而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2.2 运动耐力提升
运动疗法属于呼吸康复体系里的核心构成要素,其中包含有氧运动,步行,骑行以及抗阻力量训练等多样化的形式。长时间坚持这种干预手段可以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心肺功能。有关研究主要以 6 分钟步行测试(6MWT)作为重要评价工具,结果显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康复治疗之后,患者的步行距离明显增长,日常生活能力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经过系统的运动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持久性,而且还能促使身体各项机能得到恢复,缓解运动疲劳状况,从而为患者重返正常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2.3 生活质量提高
呼吸康复训练对 COPD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被广泛认同,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与运动能力,减轻了呼吸困难和疲劳等症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社交活动参与度以及心理状态等都得到了显著改善。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等手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展开评定显示,经过呼吸康复训练之后,患者的 SGRQ 总分有了明显的下降,在症状、活动能力和疾病影响等各个方面的得分都有所改善,这就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2.4 心理状态调节
COPD 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不但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而且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康复训练时的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能促使患者正视疾病,学会疾病的自我管理方法,增添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集体康复训练活动还给患者给予交流与支撑的场所,减轻患者的孤单感与心理压力。通过相关研究显示,经过呼吸康复训练之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大幅下降,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康复积极性显著提升。
3. 慢阻肺治疗中呼吸康复训练的作用机制
3.1 呼吸肌功能调节
COPD 患者存在普遍的呼吸肌功能障碍,肌力减弱,耐力降低,容易疲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形成呼吸肌萎缩和通气需要增加的恶性循环。呼吸康复训练中呼吸肌训练,利用阻力呼吸训练器等器械,遵循渐进超负荷原则,对呼吸肌进行刺激,使其产生适应性变化。从分子机制来看,负荷刺激激活 mTOR 信号通路,促进肌源性调节因子表达,增加呼吸肌蛋白合成,促进线粒体合成,增加氧化代谢,减少乳酸堆积,延缓疲劳。从临床数据看,经过 12 周的规律训练,患者的最大吸气压提高 20%-30% ,最大呼气压提高 15%-25% ,膈肌厚度增加 0.8-1.2 毫米,这明显改善了呼吸困难,6 分钟步行距离延长 50-80 米,圣乔治呼吸问卷得分减少10-15 分,运动耐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2 炎症反应抑制
炎症反应对 COPD 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气道内长期存在以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 T 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 , 炎症细胞不断分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 等炎症介质, 引起气道壁结构重塑,表现为黏液腺增生、平滑肌肥厚和胶原沉积 , 使气道壁增厚、狭窄。炎症反应还可引起蛋白酶- 抗蛋白酶失衡,使弹性蛋白酶过度降解肺组织弹性纤维,导致肺泡结构破坏,从而引起肺功能进行性下降。
呼吸康复训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抑制炎症反应,从运动生理学角度讲,规律的有氧运动(步行,骑自行车),抗阻训练能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而且减小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这种免疫调节效果在临床研究当中也得到了证实,一项包含 120 例 COPD 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持续 12 周的运动训练使得病人血清 TNF-α 水平下降了 23% ,IL-6水平下降了 18% 。呼吸肌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通过改善呼吸模式,削减无效腔通气,减轻呼吸肌负担,让病人呼吸效率上升大约 15%-20% ,进而减小了由呼吸肌疲劳引发的炎症反应。 气道管理方面,呼吸康复中的体位引流、振动排痰等技术,可以改变重力作用方向和物理振动,从而促进气道内炎性分泌物的排出,一项 meta 分析显示,结合物理排痰的呼吸康复训练,可以降低痰液中性粒细胞计数 30% ,明显改善气道炎症程度。
3.3 氧化应激平衡调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过程中,氧化应激失衡起到关键作用,COPD 病理过程里,烟草烟雾以及其引发的炎症因子不断促使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并释放大量 ROS 和 RNS,由于机体抗氧化酶合成能力下降,抗氧化物质储备不足,氧化还原平衡被打破,蛋白质,脂质,核酸氧化损伤,肺组织细胞凋亡,肺部结构与功能恶化。
呼吸康复训练重塑氧化应激平衡的多层次调节机制研究:
内源性抗氧化系统激活:规律性的有氧运动,比如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会推动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进程,并且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类的基因表达量,从而达成它们的生理作用。据研究显示,连续 8 周的中等强度运动干预,可以使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浆 SOD 活性得到 23% 到 31% 的改善,而且明显减小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数值。
炎症- 氧化应激恶性循环阻断:呼吸肌训练(阻力呼吸训练、缩唇呼吸)改善呼吸肌功能,降低呼吸做功和呼吸肌氧耗,减少呼吸肌疲劳产生的ROS,规律运动调节免疫细胞功能,降低TNF-α、IL-6 等促炎细胞因子水平,间接减轻炎症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
氧代谢优化:结合有氧训练以及呼吸技巧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病人的肺通气/ 血流比值,提高病人动脉血氧饱和度( Sp02 ),减少由于组织缺氧而导致的线粒体的损伤以及 ROS 的过量生成,通过临床的观察发现,对于经过 12 周的呼吸康复训练的病人的病人,其静息状态下的 Sp02 平均会提升 4.2% ;病人运动时乳酸堆积时间会推迟;氧化应激相关生物标志物水平也会降低。
呼吸康复中心理干预(如放松训练、正念呼吸),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从而间接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达到生理- 心理的协同作用。
3.4 神经- 内分泌系统调节
呼吸康复训练对于神经 - 内分泌系统也会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从神经递质角度来讲,运动训练可以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奖励机制,使得大脑内部的神经元分泌出 β- 内啡肽以及 5- 羟色胺等神经递质。 β- 内啡肽属于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它能够与大脑中的 μ 型阿片受体结合,从而发挥类似于吗啡的镇痛效果,极大地减轻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而产生的躯体不适感;而且,5- 羟色胺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患者所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心理方面的调节间接地缓解呼吸肌的紧张状况,进而减少呼吸时所做的功。
在神经- 内分泌轴调节上,规律的呼吸康复训练可以改变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HPA轴)的稳态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长期缺氧会激活HPA 轴,导致皮质醇持续高分泌,从而抑制免疫功能,促进肌肉分解代谢。而呼吸康复训练通过运动介导的负反馈调节,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分泌,减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从而使皮质醇分泌恢复到正常水平,不仅减轻了机体的慢性应激状态,还通过减少蛋白分解、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提高机体免疫防御能力,为受损肺组织修复创造良好的内环境,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4. 结论
此研究全面剖析呼吸康复训练在 COPD 治病当中的应用成效和机理,显示其可当做安全有效的非药用手段,从诸多维度改良患者临床现象及其生活品质,诸如改善肺功能,运动持久性,调和心理状态等,作用机理牵涉呼吸肌功能调教,炎症抑制等诸多方面。将来可围绕如下四个方向展开探究,第一是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计划,以改善功效;第二是持续追踪长时间的疗效,从而评定对于疾病进步的效果;第三是对症施药或者吸氧之类的联合医治办法加以探究改良;第四是结合虚拟现实,远程技术之类的开发新的康复模式,进而促使 COPD 综合医治水平达成改进。
参考文献:
[1] 冯晓云 . 探讨慢阻肺患者采用运动加呼吸训练康复治疗的价值 [J]. 中国实用医药 ,2025,20(13):165-168.
[2] 张小莉 . 体外膈肌起搏治疗结合呼吸训练法对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 婚育与健康 ,2024,30(24):52-54.
5
[3] 张智慧 , 邹贵珍 , 林琼凤 . 渐进式康复训练联合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影响 [J]. 医疗装备 ,2024,37(24):61-64.
[4] 刘利华 , 张和忠 , 吴振盛 , 等 . 运动联合呼吸训练在慢阻肺患者康复期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效果 [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4,30(12):2241-2242.
[5] 龚美菊 . 呼吸肌训练治疗慢阻肺 [J]. 人人健康 ,2024,(32):32.
[6]林雪婷,陈惠莉,林晓兰.呼吸训练器康复治疗在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30(0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