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术后抑郁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

葛锐

宣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242000

1、引言

冠心病这种常见心血管疾病术后康复不仅有生理层面的恢复,患者心理状态也与其关系密切。这几年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使得人们越发关注心理健康在疾病康复里的作用。冠心病患者术后抑郁这个并发症很常见且发生率高,对患者预后影响明显。患者抑郁时可能治疗依从性会下降、生活质量变差、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增加,所以探寻有效干预措施非常重要。心理干预属于非药物治疗手段,借助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放松训练等能帮患者减轻负面情绪、改善心理状态。研究显示,科学合理心理干预不但可减轻术后抑郁症状,而且利于患者生理功能恢复,提高整体康复效果,这领域研究成果给冠心病术后管理优化带来新思路新方法。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特定人群的身心健康问题是这一研究主题关注的内容,研究把确诊冠心病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当作对象,由于这些患者术后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这会明显影响他们的康复进程和整体预后,所以选这类患者作核心研究群体很有针对性且现实意义强。具体做研究设计时,按是否接受系统性心理干预把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术后治疗之外加上科学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方案,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抑郁状态改善程度以及预后效果的差异,进一步探索心理干预的实际作用和对冠心病患者术后康复的潜在价值。

2.2 心理干预方案

冠心病患者术后抑郁状态及预后中,心理干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核心是借助科学的心理支持与疏导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以推动康复进程。由于疾病、手术创伤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术后患者常常会陷入焦虑抑郁等心理困境,这不但让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而且或许会对心血管系统恢复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干预方案一般包含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正念冥想以及强化社会支持系统等多种形式,目的在于助力患者构建积极心理应对机制、减轻心理负担、提升治疗依从性。定期做心理评估并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能更精准地契合患者心理需求,给术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并且进一步优化长期预后效果。

3、研究结果

3.1 患者基线特征

研究中,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是一项重要工作且其有着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因为纳入研究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有一定分布特点,而这些特征能给后续数据分析提供必要参考依据。具体来说,患者年龄相差很大且以中老年人居多,这是冠心病高发的关键年龄段。男性患者数量占优,在性别比例上符合冠心病于不同性别间发病率存在差异的情况。病程有长有短,初次确诊的患者和多次复发的患者都包含在内,这表明研究对象很多样。另外,像冠状动脉搭桥术、支架植入术这类常见术式属于研究采用的手术类型,这些方面共同构建起研究样本的基本特征并给探讨心理干预作用打下坚实根基。

3.2 心理干预对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改善中,心理干预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但能调节情绪,而且对整体预后也有深远影响。像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情感疏导这类系统化的心理支持与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让焦虑和抑郁程度大幅降低,还能帮患者建立起积极心理状态,增强治疗信心,改善医患配合度,进而间接提升手术效果与康复质量。另外,心理干预能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和恢复进程,减轻因病情误解带来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术后面对各种挑战时心态更稳,为长期健康状况的改善打下坚实基础。

4、讨论

4.1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术后抑郁的作用机制

冠心病患者术后抑郁状态及预后受心理干预的影响不容小觑,其机制主要是多层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因为冠心病患者术后常面临身体功能恢复挑战与巨大心理压力,身心交互易致抑郁情绪,而像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这类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助其构建积极认知模式,并且心理干预可加深患者对疾病和康复进程的理解,提升治疗依从性,进而间接推动生理指标改善,另外心理支持还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让患者预后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所以这一系列作用机制共同组成心理干预改善冠心病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关键路径。

4.2 心理干预改善患者预后的潜在途径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领域,它与多方面生理和心理调节作用的潜在机制可能存在紧密联系。冠心病患者术后常因身体创伤、生活方式变化及对健康前景的忧虑而产生抑郁心态,这种心理状况不但会让患者治疗依从性变差,而且可能经由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改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心理干预是一种非药物疗法,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手段协助患者修正负面思维模式,舒缓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改善其心理状态。另外,心理干预或许还能借助于降低交感神经兴奋程度、减少炎症因子分泌、优化自主神经功能等多重渠道减小心脏压力,助力患者生理机能的修复。再者,心理干预能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感知度,促使他们更踊跃地投入康复规划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切都有助于构建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坚实根基。

5、结论

对于冠心病患者术后抑郁状态与预后而言,心理干预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它不但影响患者心理健康,还与生理恢复整体效果息息相关。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虽然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理状况,但术后心理问题特别是抑郁状态给康复带来重要阻碍。研究显示,系统心理干预措施可显著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如建立积极医患沟通、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等能让患者情绪状态明显改善,并且心理干预还能促使患者更好配合术后康复计划、提高治疗依从性以加快身体机能恢复进程,此外心理干预对患者社会功能恢复也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患者重新融入家庭与社会生活进而提升生活质量,这些干预手段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冠心病患者术后的整体预后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瑞盈; 杨艳杰; 王宁; 王艳;. 归因心理调适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理韧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5(01):67-71.

[2]张云秋 ; 肖军 ; 刘雪梅 ; 王云琼 ; 王红艳 ; 许庆娅 ;. 基于心理资本干预模型的团体护理对社区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01):162-166.

[3]张胜男 ; 张翠萍 ;. 基于归因理论的双心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5(0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