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桑丽琨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建设第二小学 652499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教育 APP 等新媒体工具的普及,小学生的学习环境正发生深刻变革。数学阅读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不仅包括对文字、符号、图表的理解,更涉及逻辑推理、信息提取和模型建构等综合素养。在新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多媒体呈现方式既为数学阅读教学带来新机遇,也带来认知干扰、深度思考不足等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优势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新要求
传统数学阅读以教材文本为核心,强调对静态文字和符号的精准解读。而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学阅读呈现出跨媒介、互动性、情境化的特征,对小学生的能力结构提出新要求。
首先是多模态信息解码能力。新媒体中的数学信息常以 “文字 + 动画 + 音频 + 交互元素” 的复合形式呈现,如某教育平台的 “分数概念” 课程,既包含 “分蛋糕” 的动画演示,也有 “分母分子” 的文字注解,还有点击图形可放大的交互设计。这要求学生能同时处理多种媒介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统一的数学认知。研究表明,10-12 岁儿童对多模态信息的整合效率存在显著个体差异,约 30% 的学生易被动画特效分散对核心数学概念的注意力。
其次是数字化工具运用能力。在线计算器、几何画板、思维导图软件等工具成为新媒体数学阅读的辅助手段。例如,在阅读 “立体图形展开图” 时,学生需通过虚拟折叠工具验证空间想象,这需要掌握基础的数字化操作技能。
二、新媒体在数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尽管存在挑战,新媒体工具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仍不可忽视。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情境化阅读增强理解深度。新媒体技术能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可体验的情境。例如,通过 VR 技术呈现 “圆柱体积推导”过程,学生可“进入”三维空间观察切割与拼接的动态过程;用互动视频展示“相遇问题”,通过调整人物速度和距离参数,实时观察时间变化规律。
2、个性化阅读满足差异需求。新媒体平台的智能推送功能可实现阅读内容的精准匹配。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系统可推送更多“图形拼接”的基础练习;对于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则推荐“数学推理”拓展阅读。
3、互动性设计激发阅读兴趣。游戏化元素的融入改变了数学阅读的枯燥感。如 “数学闯关” 类阅读活动,将知识点拆解为 “收集符号卡片”“破解算式密码” 等任务,学生在完成挑战中自然接触数学术语和表达;在线协作阅读平台允许多人共同编辑思维导图,通过讨论完善对 “统计图表” 的解读。这种互动性使数学阅读从 “被动接受” 变为 “主动探索”,尤其对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激发效果显著。
三、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
1、构建 “媒介素养 + 数学阅读” 融合课程
将新媒体使用能力纳入数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课程。例如,在 “百分数应用” 单元,可安排三课时的跨媒介阅读训练:第一课时学习 “从新闻报道中提取百分数信息”,分析不同媒体对 “升学率” 的表述差异;第二课时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将百分数转化为扇形图;第三课时通过在线辩论 “某品牌合格率99% 是否值得信赖”,培养批判性思维。
2、开发分层化数字阅读资源包
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构建阶梯式数字阅读资源体系。低年级以 “动画故事 + 互动游戏” 为主,如将 “20 以内加减法” 转化为 “森林小火车” 动画,学生点击车厢数字完成计算;中年级侧重 “交互式文本 + 工具辅助”,如在 “条形统计图” 阅读中,提供可调整数据的动态图表,观察图形变化规律;高年级增加 “拓展阅读 + 问题探究”,如链接 “斐波那契数列” 在自然界的应用视频,引导撰写简短阅读报告。
3、培养 “问题导向” 的深度阅读习惯
针对新媒体信息碎片化的弊端,强化 “带着问题读” 的阅读策略。教师可设计 “阅读任务单” 引导思考方向:在阅读 “鸡兔同笼” 相关内容前,先明确“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有哪些隐含信息”“不同解法的适用场景是什么” 等问题;阅读结束后,通过在线讨论区分享答案,用思维导图梳理多种解题思路的共性与差异。
4、建立家校协同的阅读监控机制
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学阅读常发生在家庭场景,需构建家校协同模式,及时反馈学生的阅读时长、互动频率和练习正确率,同时提供 “亲子阅读建议”,举办 “家庭数学阅读日”,“共同制作数学手抄报” 等活动,将家庭阅读转化为亲子互动。
新媒体时代为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提供了全新路径,其核心在于实现 “技术工具” 与 “阅读素养” 的有机融合。教师需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数字阅读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掌握跨媒介解读技能;家长应成为协同伙伴,共同营造健康的阅读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媒体真正成为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助力,让他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既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又具备理性解读和运用数学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景中。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探索 [J]. 课程·教材·教法,2020 (05):45-50.
[2] 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4] 王吉庆。信息素养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5]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20.
[6]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7] 李艺,钟柏昌。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8]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