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工作应对“微时代”青年思想特征的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王运兴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保定 071051
“微时代”是以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为核心,改变信息传播模式、娱乐和社交方式的新时代。在“微时代”背景下,青年信息获取习惯和社交途径的变化,也影响了青年的思想特征,如何让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避免受“微时代”干扰,成为了高校党组织必须要关注的目标。党组织应结合“微时代”特点,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强化党建工作力度,以党建强化对青年思想的引导,减少青年对新媒体的依赖,让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更加成熟。
1、“微时代”青年思想特征
在“微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变化,其不仅更倾向于线上虚拟社交,而且青年大学生的情绪、爱好、价值观也产生了显著改变,若缺乏及时干预,则很容易影响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1.1 情感表达与需求更个性化
“微时代”背景下青年思想对于情感表达的需求更加个性化,青年大学生不再满足于统一化的情感输出模式,而是更倾向于通过个性化的符号、语言风格和传播形式释放情绪,例如在社交平台用独特表情包、网络热词或原创内容传递自己情绪,不过这种思想很容易因为过于个性化而走向极端化,例如可以反抗主流思想等,党建工作必须要关注这一趋势,避免对学生思想造成严重影响。
1.2 社交网络范围更加复杂且趋于线上
“微时代”背景下青年的社交网络范围也更加复杂,青年大学生能够通过兴趣社群、话题讨论结识素未谋面的群体,社交对象也覆盖年龄、职业、价值观的人群。不过复杂的社交环境,以及线上为核心的社交形式,不仅会占据学生大多数时间,而且还会导致学生接触多元观点乃至不良信息,尤其是在虚拟环境下,学生不了解对方的真实性,因此在社交时容易面临恶意引导、虚假信息、受到欺骗的情况,此外线上社交还会影响学生现实社交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1]。
2、高校党建工作应对“微时代”青年思想时话语权体系创新研究
在面对“微时代”青年思想变化时,高校党组织必须要意识到话语权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工作方式、内容层面的创新,建设更符合青年需求和思想特点的党建工作体系,让党建工作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2.1 建立线上党建工作社群
在“微时代”构建党建新话语权时,高校党组织必须要以建设党建工作社群的方式,强化党建工作力度,以此强化话语权的创新效果。首先,党组织需要对青年学生的网络社群渠道使用习惯和偏好进行分析与调查,选择诸如微信、QQ、微博、专业管理和学习类 APP 等作为线上党建工作社群的主要阵地。例如通过微信创建党建工作公众号,定期推送权威且深入的党建资讯、内涵丰富的理论解读文章、生动鲜活的党员先进事迹等内容,利用丰富的内容增强党建信息传播效果,并通过微信群方便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资源共享。在 QQ 平台,则可以利用其群聊功能建立大规模的党建学习交流群,通过群文件共享海量的党建学习资料,包括经典著作、研究报告等。在微博或者短视频平台,则可以借助其传播迅速、话题性强的特点,开设党建话题讨论,并以流行微文化为视角创新党建宣传内容,让青年学生可以利用更多渠道接触丰富的党建信息[2]。
在社群建设的基础上,党组织还需要加强社群管理机制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熟悉网络管理的党员教师或学生骨干担任管理员,并明确社群管理员的职责与权限。管理员需要负责发布信息审核、成员管理、话题引导、维护社群秩序等日常运营工作,还需要利用细致的社群规则明确成员的行为。同时,管理员还需要收集群员的反馈,了解青年学生对社群内容、党建工作内容的意见,为不断优化党建工作,强化话语权的创新效果提供重要参考。
2.2 构建符合“微时代”青年思想的流行党建文化
在党建文化创新方面,党组织需要分析“微时代”对青年思想造成影响的因素,并且了解相关文化的特点,以此为基础实现党建文化流行化,强化党建工作的吸引力。首先,党组织需要要推动党建文化内容与青年话语体系的深度融合,深入研究青年群体在“微时代”形成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进而将党建理论、红色文化等核心内容转化为青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话语形式,利用简洁明快、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流行的网络语言,并结合青年关注的社会热点、校园生活等话题,找到党建内容与青年思想的契合点,让党建文化更贴近青年实际,以此增强党建工作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其次,党组织还需要创新党建文化的展现形式,例如将党史内容制作成动画短片、将党的新思想和新政策拍摄成短剧、将红色战争故事改编成游戏等,强化党建知识的吸引力,实现党建知识的内化。同时,党组织还可以设置文化宫闯祸的,为青年提供参与党建文化创作和传播的平台与机会,激发青年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比如组织线上党建文化创作比赛,鼓励青年创作诗歌、散文、绘画、短视频等作品等,在丰富党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也能增强青年对党建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2.3 根据学生思想变化展开个性化沟通
针对“微时代”学生思想个性化变迁的特点,党组织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变化展开个性化沟通,帮助学生纠正负面思潮。基于此,党组织需要搭建动态化的思想检测体系,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园社群、社交平台的日常言论,结合定期开展的思想状况调研,实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轨迹,全面分析学生的政治认知、价值取向、生活困惑等多个层面,既需要关注群体共性趋势,也要追踪个体思想波动,为开展个性化沟通提供重要参考。
其次,党组织还需要通过创新分层的措施,设计个性化沟通方案。比如对于思想活跃、关注社会热点的学生,沟通时可采用思辨式交流,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展开深度探讨,让学生能够从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中理解政策内涵;对于思想相对保守、注重实际利益的学生,沟通时则可以分析党建工作与个人发展的关联,用平实语言解读党的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路径。而针对存在思想问题的学生,党组织还需要提供解惑方案并进行引导,例如针对极端思想的学生可以利用摆事实的方式进行引导、对于沉浸网络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现实生活、对孤僻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破冰活动带领学生接触现实朋友,以此解决学生困境、纠正错误思想,让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得到有效提升。
3、结语
总的来说,面对“微时代”青年思想变迁的过程中,高校党组织必须要密切关注大学生思想特点、变化与需求,并结合“微时代”的特征,通过建立线上党建工作社群、设计流行党建文化、与学生进行个性化沟通等措施,构建符合“微时代”青年思想的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思政引导价值,解决“微时代”青年面临的成长困境,为强化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 彦 珍 .“ 微 时 代 ” 大 学 生 思 想 行 为 特 征 分 析 [J]. 鄂 州 大 学 学报 ,2020,27(03):81-83.
[2] 黄晓丽 .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调查分析及引导策略 [J]. 扬州大学学报 ( 高教研究版 ),2017,21(04):48-52.
[3] 赵琳琪 .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究 [J]. 辽宁师专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7,(0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