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中的新型节能降耗技术及其应用
李坤 赵文虎
泰安汉威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泰安 271000
引言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但生产过程能耗高、污染大,传统技术已难以满足当前能源与环保需求。据统计,化工行业能耗占工业总能耗的 20% 以上,且部分工艺能源利用率不足 60% 。在此背景下,研发与应用新型节能降耗技术成为化工行业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聚焦化工工艺中的新型节能降耗技术,探讨其技术要点与实际应用情况,旨在为化工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成本、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推动化工行业向低能耗、低污染方向迈进。
一、化工工艺中新型节能降耗技术的核心类别与原理
化工生产流程复杂、能耗环节多,新型节能降耗技术需精准作用于不同能耗节点,目前主要分为工艺优化、设备升级、能源回收三类,从生产各阶段实现节能与资源高效利用。
(一)工艺优化技术
该技术通过调整反应参数、简化流程,减少无效能耗与资源浪费,核心原理是基于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确定最优生产条件。如在合成氨工艺中,传统技术能耗高,新型工艺优化技术精准控制反应温度(降至 400∘C )、压力(降至25MPa),优化催化剂配比,使反应更充分,能耗降低 18% 。部分企业采用“一步法”替代“多步法”,如聚氯乙烯生产省去中间提纯环节,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能耗,资源利用率提升 12% 。
(二)设备升级技术
设备老化、效率低是化工能耗高的重要原因。新型设备升级技术采用新型材料、优化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原理是利用材料特性与结构设计减少能量损耗。以换热设备为例,传统壳管式换热器热损失大,新型螺旋板式换热器采用不锈钢螺旋板结构,换热面积增加 30% ,热交换更充分,热效率从 75% 提升至 92% 。在泵、风机等动力设备中,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根据需求调整转速,避免空载运行,能耗降低 25%-30% ,某化工企业在循环水泵应用该技术后,年节电80 万度。
(三)能源回收技术
化工生产产生大量余热、余压等废弃能源,能源回收技术通过专用设备将其转化为可用能源,实现循环利用,原理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将低品位能源转化为高品位能源。如炼油工艺中,催化裂化装置产生的高温烟气,传统工艺直接排放,新型余热锅炉技术可回收热量发电,每吨原油加工可回收电能 15kWh,某大型炼油厂应用后年回收电能达 1.2 亿度。在化工废水处理中,采用沼气回收技术,将废水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收集用于锅炉燃烧,替代天然气,某化工企业年处理废水50 万吨,可回收沼气120 万立方米,折合标准煤1500 吨。
二、新型节能降耗技术在化工工艺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理论研究需结合实际以体现价值,不同化工领域技术应用重点与效果有别。以下选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三个领域,分析技术应用情况。
(一)石油化工领域
石油化工能耗大,节能需求迫切。某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在乙烯生产中,综合应用工艺优化与能源回收技术:优化裂解炉操作参数,将裂解温度调至820∘C ,缩短停留时间,降低能耗,使乙烯单位能耗从 650kg 标煤 / 吨降至560kg 标煤 / 吨;采用裂解气余热回收技术,在裂解炉出口设余热回收器,年回收热量折合标准煤2.3 万吨。两项技术结合,企业年减少能耗成本1800 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5 万吨。
(二)精细化工领域
精细化工产品附加值高,但生产流程复杂、能耗分散,设备升级效果显著。某精细化工企业生产染料中间体时,将传统反应釜升级为新型夹套式加热反应釜,采用陶瓷涂层内胆,配备智能温控系统,反应转化率提升至 95% ,单位产品能耗降低 22% ;在离心分离环节,采用新型卧螺离心机,分离效率提升 40% ,能耗降低 18% ,年减少生产成本600 万元。
(三)煤化工领域
煤化工能耗高、污染大,能源回收是关键。某煤化工企业在煤制甲醇工艺中,应用新型能源回收技术,回收合成塔出口气体余热与甲醇精馏塔余压,使单位能耗从 3.2 吨标煤 / 吨降至 2.8 吨标煤 / 吨,年减少煤炭消耗 1.2 万吨,同时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0 吨。
三、新型节能降耗技术在化工工艺中的发展挑战与对策
尽管新型节能降耗技术在化工工艺中取得一定应用成效,但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技术成本高、企业认知不足、政策支持不够等挑战,需采取针对性对策,推动技术进一步普及。
(一)发展挑战
一是技术成本高。新型节能降耗技术如变频调速设备、余热回收系统等初期投资较大,例如一套中型余热回收装置投资约 500 万元,部分中小型化工企业资金有限,难以承担;二是企业认知不足。部分企业仍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对节能降耗技术的长期收益认识不足,缺乏技术升级动力;三是技术适配性问题。不同化工工艺特性差异大,通用型节能技术难以满足所有企业需求,需定制化开发,增加技术应用难度;四是政策支持不够。目前针对化工行业节能降耗技术的补贴、税收优惠政策较少,难以激励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
(二)应对对策
针对上述挑战,可从政府、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三方协同发力:一是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对应用新型节能降耗技术的企业给予 30%- 50% 的设备投资补贴;实施税收优惠,对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降低企业成本;二是企业转变观念。加强节能降耗宣传,引导企业认识到技术升级的长期经济效益,例如某企业通过节能技术改造,3 年即可收回设备投资,同时降低生产风险;三是技术研发机构加强定制化开发。根据不同化工领域的生产特性,研发适配性强的节能技术,例如针对精细化工小批量生产特点,开发小型化、模块化的节能设备;四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化工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保障技术稳定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工工艺中的新型节能降耗技术在工艺优化、设备升级、能源回收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可看出,这些技术能有效降低化工生产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为化工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尽管当前技术推广面临成本、认知、适配性等挑战,但通过政府政策支持、企业观念转变、技术定制化开发等对策,可推动技术进一步普及。未来,随着技术不断创新与应用环境持续优化,新型节能降耗技术将在化工工艺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化工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健 . 化工工艺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J]. 化工管理,2023,(15):89-91.
[2] 李红,张涛 . 石油化工行业新型节能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J]. 石油化工应用,2022,41(8):45-48.
[3] 赵亮 . 精细化工设备升级与节能降耗研究 [J]. 化工装备技术,2023,44(3):21-24.
[4] 陈明,刘敏 . 煤化工工艺中能源回收技术的应用探讨 [J].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22,(10):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