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MS 系统助力同课异构:从数据透视到教学改进
李桂鸿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尚雅学校 529199
近年来,数字化评价技术在各领域中日益发展,传统同课异构依赖教师经验与定性评价进行评课,缺乏对课堂细节、学生反馈的量化分析,难以精准定位改进方向。依托 CSMS 智慧评价系统,通过数据分析、课堂观察和教学反思,为同课异构提供数据透视视角,探讨如何借助系统数据实现观察—诊断—改进的闭环,重点聚焦教师如何通过数据优化教学行为以引导学生主动发言、提升课堂参与深度,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
一、研究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结合新课标小学科学课程五大核心理念,以六年级上册《人体司令部》为整合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重组,探索大单元教学,《人体司令部》侧重理论讲解与小组实验,《测试我们的反应》聚焦实验探究与动态互动,属于典型的同课异构模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人体结构已有一定的认知,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很少会把人体活动的相关器官联系起来 , 缺乏描述系统结构和关系的抽象思维。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质疑、分析和归纳,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三)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大脑具有指挥和协调人体各项活动的功能。(重点)
(2)通过自主实验和分析数据,提出人体做出反应的速度不同的观点。
(3)愿意小组沟通交流,善于有依据地质疑,乐于尝试运用新材料、新思路优化实验设计。(难点)
(四)数据采集
借助 EVA 录播系统对两节课全程音视频数据进行采集,经 CSMS 系统分析处理,生成多维度核心指标的分析报告,为教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表1 两节课CSMS 系统关键指标分析数据
二、CSMS 系统视角下的课堂差异与改进路径
(一)适配教学风格
借助 CSMS 系统教学效果序列分析数据,可清晰洞察教师教学风格从概念主导向场景融合转变的实践路径。在《测试我们的反应》教学效果序列数据中,不同活动片段展现出多样特征,部分片段师生发言相关度处于一定水平,学生发言主题与授课主题关联紧密时,反映出教学对学生注意力的有效引导。从《人体司令部》数据看,存在师生发言相关度低的时段,学生发言主题出现关键词偏离,说明单纯概念主导教学,易使学生脱离核心知识轨道,尤其当教学未充分结合场景时,学生理解易出现偏差,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难兼顾。
对比可知,场景融合教学风格优势显著。当教学融入感觉器官活动、小组实验等场景,能让知识具象化。像以小组实验为场景,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大脑作用等概念,契合不同学习风格学生认知特。这种转变,让师生发言相关度提升,学生发言主题聚焦知识本质,使教学从概念灌输变为场景化知识建构,增强教学对学生的适配性,促进不同学习风格学生深度参与,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二)优化提问策略
借助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数据,能清晰洞察课堂提问策略从单向传递向多维互动转变的实践逻辑。从数据看,《测试我们的反应》数据中师生交互总次数达 242次,学生主动发言 13 次;《人体司令部》数据里,师生交互总次数 180 次,学生主动发言仅6 次。在单向传递模式下,提问多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回应特征明显,单个学生发言平均时长 10.12 秒,反映出提问对学生思维激发有限,互动局限于教师问 - 学生答的浅层循环。《测试我们的反应》数据中,教师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情况达 16.30% ,高于《人体司令部》,且学生主动发言次数更多。当提问策略优化,引入追问、开放性问题,能延长学生思考与发言时长,推动互动从单向问答转为多维交流,让学生从被动回应者变为主动探究者。
这种转变需教师从把控提问节奏、丰富问题类型入手,减少简单复述型提问,鼓励学生质疑、分享思路,借助 FIAS 数据监测互动质量,及时调整提问方向,使提问成为串联知识、激活思维的纽带,实现从传递知识到培育思维的进阶,让课堂互动真正成为促进深度学习的引擎。
表2 两节课弗兰德斯(FIAS)互动分析数据

(三)激发学生思维
《人体司令部》数据在四何比例分布上,是何占比 52% ,明显高于其他三何,知识传授关注概念性知识的直接传递,学生基本上处于接受事实性知识的状态,思维活动限定在单一的线性思维模式之中。这种知识的倾置,使思维活动局限在对知识的简单识别和记忆之中,更加佐证思维启迪的单一化注重逻辑记忆,而难以创造思维,学生思维缺乏发散和创新的能力。
《测试我们的反应》数据中,四何比例分布更均衡,知识传递融入假设、应用类问题设计。四何数量分布里,若何如何数量可观,教师推动有效学习程度达0.81,接近理想区间。当教学投放丰富若何、如何类问题,能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引导其从接受知识转向探究知识。左右脑思维激活时长显示右脑激发为主,说明此类问题触发学生的想象、创造等多元思维,让思维从被线性灌输状态拓展为包含假设、实践、创新的多元格局。实现这一转变需教师优化四何投放策略,减少是何类单纯知识复述提问,增加若何、如何类问题占比,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探究性问题,借助四何分布数据动态调整投放节奏。
三、结论与展望
通过CSMS系统的精准诊断与针对性改进,两节课的课堂生态均实现显著优化。基于 CSMS 开展实践研究关注数据评价对同课异构的改进,CSMS 以数据量化的方式把教师的行动显性化,使教学决策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判断转变。面对同一个内容,教师应优化四何配比、丰富 IRE、加强情感联系,有助于提升学生活动频率与思维高度。未来,可尝试 AIGC 全面参与,自动生成改进指导,解析教学风格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综上所述,CSMS 是课堂教学数据的传感器和教师教学成长的指南针,结合数据和教学的智慧手段,将向课堂教学标准化生产更迭为个性化生长,助推教育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