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智化背景下知识图谱赋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作者

邹霞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510850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智化(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高等教育领域,立德树人是高校和教师的根本任务,如何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成为数智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命题。知识图谱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具备知识组织、语义推理与智能检索等能力,为教育内容的系统化、个性化与智能化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融入政治认同、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始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难点问题。而知识图谱通过构建结构化的知识关联网络,能够将专业课程中的隐性思政元素显性化,并通过智能检索实现精准渗透,为破解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内容碎片化、融合度不足等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商务谈判 仅包含专业能力培养,更需通过真实商业 素的整合上存在形式化、浅层化 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研究聚 构建包含专业概念、思政要素、 式的融入问题,推动思政教育 也为同类商科课程的教学改革提 色基因 + 专业特色 + 数智技术”的协同育人生态, 根本任务的提质增效。

2 相关理论

2.1 数智化技术概述

数智化是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 动与智能算法实现系统效率的优化与响应能力的提升。这一 过程 字化驱动技术因其数据整合与智能优化特性,为传统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术包括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区块链等核心组件,这些技术的有机 了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深刻变革。例如,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确保数据不 篡 于优化信息存储与交互流程,例如在多方协作中实现透明化管理。

2.2 知识图谱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图谱作为一种以结构化形式组织知识的语义网络,通过实体、关系与属性三要素构建知识体系,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知识的可视化表达与语义推理,从而提升知识的可发现性与可理解性。在教学领域,知识图谱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线性教学模式的局限,能够将分散的知识点转化为动态关联的知识网络,为个性化教学与精准教育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在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呈现方面,知识图谱能够将学科知识模块转化为可视化拓扑结构,清晰展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与层次关系,帮助学习者快速把握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这一特性尤其适用于课程思政教学,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模块进行语义关联,形成“课程思政知识图谱”,能够系统化呈现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嵌入路径,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碎片化现象。知识图谱在教学中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其智能化功能的延伸应用。在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方面,知识图谱通过分析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学习行为数据,能够动态生成适配其认知水平的学习路径,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2.3 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与要求

课程思政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人才 程体系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这一教育理念要求 隐性渗透的方式实现 " 润物无声 " 的育人效果。在理论层 分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 特别是在商务谈判实训这类实践性课程中,课程思政需要将诚信意识、 法 养、 力培养有机结合,形成 " 知识 -技能- 价值观"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商务谈判实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需重点关注四个维度:一是通过案例教学强化商业伦理教育,使学生理解诚信谈判不仅是职业操守,更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二是通过跨国商务谈判模拟培养全球视野,引导学生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共赢;三是结合最新国际贸易法规强化法律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合规经营的底线思维;四是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这种多维度的育人设计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既要把握专业教学的知识逻辑,又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认知规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辩证统一。

3 商务谈判实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

3.1 商务谈判实训课程概述

商务谈判实训课程作为工商管理、 ,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构建贴近现实的商务谈判场景,系统培养学生在 以及团队协作意识。课程设计通常以企业并购、跨国贸易、品牌合 色扮演、模拟谈判、方案研讨等多样化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价格磋商 冲突化 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要求学生运用博弈论、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多学科 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动态决策推演,从而实现知识转化与能力迁移的双重目标。

当前商务谈判实训课程的思 容的重构与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中。课程设计者普遍意识到,在全球化市场竞争加剧 谈判能力的提升必须与诚信意识、法治观念、社会责任感同步发展。为此,教学 引入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商业伦理困境、企业文化冲突等思政案例,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在决策过程中思考法律合规性与道德正当性。

3.2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情况

当前,商务谈判实训课程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主要以隐性渗透模式为主导,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价值观讨论等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环节。例如,在实训课程中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谈判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商业伦理、契约精神等核心议题,或在角色扮演环节强调团队协作、责任意识等价值导向。

从教学内容维度观察,当前课程思政元素的植入呈现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尽管部分教师在案例选择时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缺乏对思政内容的体系化梳理与结构化设计,导致 " 诚信 "" 合作 "" 法治 " 等核心主题在教学环节中呈现零散分布状态。例如,商务谈判课程虽在多个案例中涉及诚信原则,但未能建立贯穿整个教学周期的逻辑主线,致使学生难以形成对思政元素的系统认知。这种零散性不仅削弱了思政教育的连贯性,还容易造成专业教学与价值引导的割裂,难以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

在教学方法层面,当前实施模式仍以教师主导的单向灌输为主, 课堂互动形式较为单一。尽管部分教师尝试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增强学 面化价值讨论,缺乏深度的价值辨析与情感共鸣机制。例如,在探讨 " 利益分配中的伦理抉择 通过预设答案引导学生得出既定结论,未能构建开放性的思辨空间,导致教学过程更多体现为价值观的单向传递,而非学生自主建构价值认知的过程。

评价机制方面,现有课程思政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估体系。多数院校仅通过期末问卷或教师自评对思政效果进行定性判断,未能建立可量化的评估指标。例如,对学生 " 合作意识 "" 责任意识 " 等思政素养的评价多依赖主观观察,缺乏对谈判行为、决策过程、价值选择等具体维度的客观记录与分析。这种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不仅难以准确衡量教学成效,也制约了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的动态优化。

3.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商务谈判实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系统性问题,制约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内容构建层面,现有教学设计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存在碎片化倾向,多数院校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伦理等要素纳入课程大纲,但缺乏对商务谈判场景中隐性价值观的系统性梳理。例如,诚信观念、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自信等关键议题尚未形成逻辑连贯的知识链条,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呈现 " 两张皮 " 现象,难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教学方法的滞后性进一步加剧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弱化。传统讲授式教学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多采用单向知识传输模式,学生在模拟谈判、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的 度不足 特别是在虚拟商业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环节,未能充分运用数字化工具实现沉浸式教学体验,导致学生对思政元素的认知停留于表层。调查显示,仅 32.6% 的受访者认为现有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其价值认知,反映出传统方法在情感共鸣与价值观内化方面的显著局限。

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则成为制约 深化发展的关键瓶颈。 当前评价多停留在课堂表现、理论考试等传统维度,缺乏对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等思政素养的量化评估指标。特别是在学生价值观转变、职业伦理意识提升等软性指标的测量上,尚缺乏科学的评估模型与数据支撑,导致教学改进缺乏精准依据。这种定性为主的评价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课程思政效果可测量、可追溯的要求。

资源建设滞后问题则凸显出传统教 化转型 的结构性矛 现有课程资源存在知识碎片化、数据孤岛化等特征,未能构建涵盖典型 素的结构化知识体系。特别是在商务谈判场景中涉及的国际贸易规则、跨文化 等复杂情境, 缺乏基 大数 据的智能分析工具支持,导致教学资源难以适配不同学习者的需求特征。这种资源建设的滞后性,使得个性化教学、精准思政渗透等目标难以有效落地。

这些问题的交织存在,暴露出当前课程思政教学在理论建构、技术赋能、评价创新等方面的系统性缺陷。特别是面对数字经济时代商务谈判场景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传统教学模式在价值传递的精准性、知识整合的系统性、教学反馈的及时性等方面已显疲态,亟需通过知识图谱等数智技术重构教学范式,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智能化转4 数智化背景下知识图谱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知识图谱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知识图谱作为结构化知识表示与语义关联的重要工具,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展现出显著的赋能价值。其通过构建 " 思政 - 专业 " 知识网络,能够有效破解传统教学中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结合松散、逻辑断裂的困境。

在教学目标设定层面,教师可依托知识图谱的层级化架构,将宏观的课程思政总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微观教学节点。例如,在商务谈判实训课程中, 可收 技 诚信 "" 法治 "" 责任 " 等要素,与课程知识点建立映射关系。具体而言,通过图谱节点将 商务谈判中的诚信原则 " 定位为一级目标,进一步细化为 " 合同履约意识培养 "" 谈判伦理判断能力 " 等二级目标,最终落实到 " 案例分析中的诚信要素识别 " 等具体教学行为。

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知识图谱通过语义关联技术构建跨维度的知识网络,为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提供结构化支撑。以商务谈判实训课程为例,知识图谱可将 " 谈判策略 "" 价格协商 "" 合同签订 " 等专业模块作为核心节点,与 " 契约精神 "" 法治思维 "" 社会责任 " 等思政主题建立语义链接。例如在 " 合同签订 " 教学模块中,知识图谱不仅关联法律条款解析的技能目标,更通过边的权重关系强调 " 法律意识培养 " 的思政维度,形成 " 专业知识点 - 技能训练 - 价值引导 " 的三维知识结构。

知识图谱的语义推理功能还可用于动态优化教学设计。通过分析图谱中各知识点的关联密度与路径依赖,教师能够识别思政元素渗透的薄弱环节,例如在 " 跨文化谈判 " 模块中,可能需要强化 " 文化包容性 " 与 " 全球治理观" 的关联节点。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设计方法,使课程思政的融入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此外,知识图谱的可扩展特性支持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例如在国际贸易政策变化时,可快速更新图谱中的 " 国际贸易规则 " 节点,同步调整与 " 国际视野 " 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

4.2 知识图谱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中的应用

在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够为教学活动提供多维度的支持与优化。通过构建课程知识体系与 化与个性化。在智能导学方面,系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数 识图谱中的节点关联关系,推荐符合个体需求的个性化学习路径。 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伦理规范等思政元素嵌入知识图谱的节点, 倾向与能力短板,为其定制包含相应思政内容的学习模块,引导学生在提升专 业技能的同时深化价值认知。

课堂互动环节中,知识图谱 答系统的运行。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识别学生提问中的关 思政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在教学资源管理层面,知识图谱支 的更新规则与阈值,系统可自动抓取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热点 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估是知识图谱赋能课程思政的另一重要维度。 动记录,系统能够生成多维评估指标,包括思政知识掌握程度、价值观内化水平及实践应用能力等

4.3 知识图谱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在数智化转型背景下 。知识图谱作为结构化知识表 课程中,知识图谱 据缺失等问题。具体实施路 为、决策路径、协商策略 标签体系。其次, 其 例如在跨境商务谈判场景中 的路径追溯功能,回溯其知识掌握的断裂点 了传统表层行为观察的局限。

5 结论与展望

中的创新应用路径。通过构建基于数智化 。研究证实,知识图谱的通过动态知识网络的构建点关联,为思政元素的沟通技巧等专业内容互动的深度与广度,学生在角色扮 别是在教学评价维度,知识图谱通过量化指标与质性分 政教学效果的动态追踪与科学评估。

参考文献:

[1] 马英杰 , 杨亚涛 , 肖嵩 , 李莉 . 基于知识图谱的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智慧教育体系构建 [J]. 高教学刊 ,2025, 11 (18): 90-93+97.

[2] 王琦 . 基于知识图谱的课程思政资源整合与教学案例设计探索——以“现代景观发展史”课程教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 2025, (26): 105-108.

[3] 郝培男 , 宁慧聪 . 基于知识图谱的《离散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J]. 教育信息技术 ,2025, (06): 46-50.

[4] 时文龙 . 基于知识图谱的“课程思政”研究:热点议题与前沿动态 [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 30 (02): 51-56.

[5] 彭垚 , 黄思博雅 , 杨娅 . 知识图谱赋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 [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5, (07): 111-112.

[6] 房宏君 , 蔡红 , 汪昕宇 . 数智化教育背景下知识图谱赋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设计 [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 2025, 39 (02): 7-14.

[7] 苗莉 , 张蓓 , 齐泽轩 . 知识图谱赋能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 [J]. 食品工业 , 2025,46 (02): 162-166.

[8] 柯国凤 . 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探析——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J]. 西部学刊 ,2025, (03): 93-96.

[9] 王志娟 , 沈丽巍 . 基于知识图谱的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5, 43 (02): 172-174.

[10] 龚璇 . 知识图谱赋能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研究与实践 [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23 (05): 53-58.

[11] 卢艳丽 , 王洪强 , 高峰 , 叶奇 . 基于“课程思政 + 知识图谱”的材料专业高质量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 高教学刊 , 2024, 10 (20): 38-41.

[12] 李雪宁 , 赵璇 . 知识图谱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现实阻点及应对策略 [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 2024, 33 (02): 13-20.

作者简介 : 邹霞,女,汉族,籍贯江西南昌人,职称: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高校教育教学。本论文是依托于广州工商学院 2024 年立项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项目:商务谈判实训第 6 章商务谈判策略KCSZ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