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作者

鲍升秀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实验小学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界定和实践价值

“教学评一体化”是要求通过精准目标、设计活动与系统化的评价的基础上,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助力学生从“学会解题”走向“学会思维”,为终身学习能力奠基。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评价方式有机整合,使教学、学习与评价构成一个动态的、相互关联的整体。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评一体化”的灵魂与核心,不仅指引开展教学活动的和学生学习的方向和评价依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内涵丰富多样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展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评价反馈学习效果,及时相机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价值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能清晰的了解当堂学习目标和本班的评价标准,开展学习活动更具目的性。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尽可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优势与不足,便于调整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

“教学评一体化”要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考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包括知识掌握、思维发展、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多个维度,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现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不少教师们已认识到“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性,仍对其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学习与评价未能真正实现有机融合。教学目标设定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导致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缺乏明确导向,三者相互脱节。部分教师在评价方式上较为单一,过度依赖纸笔测试,侧重于对知识记忆和计算能力的考查,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仍习惯用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思维过程、创新能力等关键素养 ,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评一体化”中,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至关重要。实践中,不少教师在评价后没有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或者反馈内容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和建设性,学生无法从反馈中获取有效的改进信息,难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学习策略,影响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效果。

三、“教学评一体化”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一)学校或教研组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个人素养

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组织开展相关专题培训和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其内涵、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有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评价反馈技巧。

最主要的是教师个人要主动参与多渠道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与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及时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并且加强对新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深入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评有机融合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目标设定可以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各种方式,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准确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探究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力、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其次,围绕教学目标,我们要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

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中,教师布置小组活动如下:用面积是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通过测量并且探究计算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的面积,从而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再者,嵌入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有机融合学习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学习评价中,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思维发展。过程评价具体呈现如下:

(1)小组汇报后,其他小组从多方面评价。

在思路方法上,若有小组先将长方形摆满小正方形,再通过数小正方形个数得出面积,有小组提出疑问:“如果是很大的长方形,摆满小正方形操作起来很麻烦,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针对汇报时的表达清晰度,有小组评价:“你们小组在汇报时声音很洪亮,步骤讲解也很有条理 ,但是在介绍测量特殊形状(长和宽不是整数厘米)长方形时,表述有点模糊,还能再详细些。”

(2)小组内部讨论时,学生自评参与度。

有学生说:“我在小组讨论开始时不太积极,后来看到大家都很投入,我也认真思考,想到了用乘法计算小正方形总数的方法,下次我要一开始就积极参与。”

反思合作效果时,有小组总结:“我们小组分工不太明确,有人没事做,有人又很忙,导致效率不高,下次要提前分好工,提高合作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与评价手段

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如采用动画、视频、互动课件等,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展示给了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图形的运动”时,通过动画演示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变化规律。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设计多样化的评价任务,如在线测试、互动游戏等,提高评价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其次,还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如学习通、智慧树等,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采用电子课本、教学短视频、拓展资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而且在线教学平台还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数据,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反馈。

再次,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分析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数据,捕捉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为教学和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测试成绩,发现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

四、结论

总而言之,“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课堂观察、成长档案、项目成果等多维度数据,如课堂观察、作业评价、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公正和比较全面的评价。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学习与评价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系统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坚, 孔企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理论与实践[M]. 2018.

[2] 张华. 论学科素养与教学评一体化 [J]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4)

[3] 余文森.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