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底座零件数控加工优化与改进

作者

邓海军

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机加厂 四川成都 610000

1 零件描述与加工难点

1.1 零件功能特性

在飞机的机头或机翼上,朝着飞机的正前方管子,就是空速管,它是感受气流的总压(也称全压)和静压,并将测得的压力数据传送给大气数据计算机、飞行仪表的装置。传统空速管的主要功能是采集飞行器飞行时的总压和静压压力,并将压力传递到压力传感器,发展到现在,空速管还可以解算出飞行器的攻角和侧滑角。底座作为飞机空速管核心支撑部件,其加工精度直接影响飞行参数测量的准确性。

1.2 结构工艺性分析

Qsn6.5-0.1 具有典型的高导热性 , 低弹性模量(110Gpa)特性,热膨胀系数 18.5*10-6/0C ,导热系数 75W/(m.K), 抗拉强度 ⩾350Mpa , 伸长率≥ 60% 。在切削过程中易产生热变形与让刀现象,零件最小壁厚仅 1mm,关键部位包括:高精度安装孔位置度0.04,对称度0.05,平行度0.05,内外异形曲面轮廓度0.2。

1.3 铣削加工难点分析

材料切削特性:铜合金粘刀倾向显著,铜合金与刀具的亲和性强,切削温度达到 200O 以上时,材料软化加剧粘附。动态稳定性:壁厚最薄处仅 1mm ,长度接近 120mm ,造成零件刚性较差,抗变形能力弱,在夹紧力,切削力,加工热量以及残余应力的作用下,很容易使零件在加工中产生共振变形 , 槽深度大于 21mm ,为避免刀具与零件发生干涉碰撞,刀具伸出长度大于 60mm 刀具长径比20 时,振动幅值增加 300% 。特征结构难点:异形曲面过渡区刀具可达性分析显示最小曲率半径 R1.5mm 限制刀具直径 ⩾3mm . 切削热传导特性:瞬时温升速率200-3000C/S 。热影响区深度 0.3-0.5mm 。典型变形模式:薄壁翘曲(最大变形量 , 曲面畸变(局部曲率变化达 8-12%) ),长径比刀具问题;长径比5 :1 固有频率 1250,允许最大转速 18000 径向跳动(um) ⩽5 ,长径比10:1 固有频率 680 ,允许最大转速 9500,径向跳动(um)8-12. 多物理场耦合变形:切削力 - 热 - 残余应力耦合作用 ,单因素影响 0.05-0.08mm , 热变形贡献 0.03-0.06mm , 残余应力释放 0.02-0.04mm , 耦合效应放大系数 1.3-1.8 倍。工艺系统刚性:机床 - 刀具 - 工件系统典型分布值,机床本体 35%-45% ,刀具系统 25%-35% ,夹具系统 15%-25% ,工件本身 10%-20% 。薄弱环节为刀具伸出段柔度占比〉 60% 。

2 工艺系统优化

2.1 铜合金铣削参数优化

建立切削参数正交试验方案:采用高转速 '10000r/min, ), 小切深( :0.15mm )微进给( (0,03mm/z )组合可获得最佳表面质量,同时将切削温度控制在 180 度以下。粗加工型腔铣策略切削速度 180-220m/min , 每齿进给量 0.08-0.12mm/z ,轴向切深 0.5-0.8mm , 径向切深为刀具直径的 60-75% ,动态铣策略 切削速度180-250m/min , 每齿进给量 0.08-0.15mm/z , 轴向切深 70-100% , 径向切深为刀具直径的0.3-0.5mm. 精加工切削速度 220-250m/min , 每齿进给量 0.03-0.05mm/ z, 轴向切深 0.1-0.3mm , 径向切深为刀具直径的 20-30% ,冷却方式高压切削液。

2.2 先进刀柄技术选用

热缩刀柄优势:径向跳动 ⩽ 3um(ER 刀柄典型值 10um⋅ ),刚性提升 40% ,允许切削速度提高 25% ,夹持长度可缩短 30% ,显著降低振刀风险,实际应用中,采用热缩刀柄使刀具系统刚性提升 40% ,加工表面质量提高 1 级,刀具寿命延长 30% 。

2.3 定位系统创新

一面两销定位原理:主定位面限制 3 个自由度( z 平移 ,X/Y 旋转)圆柱销限制 2 自由度(X/Y 平移)菱形销补偿公差,限制绕 Z 旋转。多工位扩展应用:基准统一化设计建立全工序统一的工艺基准体系,创新采用“基准先行,分面加工,逐步释放”的工艺原则。基准面加工,立式加工中心,一面两销,粗加工,立式加工中心,动态铣削技术,半精加工,立式加工中心,变余量控制,精加工,立式加工中心,微切削技术。

2.4 材料粘刀控制方案

刀具优化组合:基体选用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粒度 0.5UM)涂层选用多层纳米复合涂层(TiAIN+MoS2), 几何参数选用大前角( 180–200)+ 抛光刃口。

3 关键工艺创新

3.1 装夹系统设计及减震综合方案

矩形工艺凸台分布原则:刚性薄弱区每 50mm 布置一个,曲面突变处增设辅助凸台,与最终轮廓保持3mm 安全距离,设置凸台要便于后期去除。被动减震:刀具螺旋角优化至 45 度,采用变齿距设计( 30 /60 交替),主动控制:编程策略的优化实施变速切削策略,优化走刀路径避免共振,主轴转速避开临界转速区( 6000-8000r/min. )

4 加工工艺规划

4.1 粗精加工变余量控制

三阶段加工策略 :粗加工留余量 1.0mm , 采用层切方式,去除材料 80% ,半精加工余量 0.15-0.5mm 采用等距偏置策略修正基准,精加工分区域控制余量采用参数线策略,平面区域 0.3mm , 曲面区域 0.2mm , 薄壁区 0.15mm . 转角区域 0.1-0.15mm。

4.2 走刀策略优化

曲面加工路径规划:陡峭区域等高线切削(层间重叠 30% ),平面铣区域:螺旋进给(步距 ),清根处理,摆线铣削(径向切深 0.1mm ),曲面区域固定轮廓铣 / 可变轮廓铣,控制精度。变形补偿方案:预变形反补偿(反向偏移 0.05mm ),分区域温差控制切削液喷射差异化,走刀方向选择原则沿最大曲率方向走刀,避免突然的方向变化,保持恒定的切削载荷,采用螺旋或者摆线进刀方式。特殊区域处理:凹角区域采用圆弧插补,凸台区域采用等高线加工,过渡区域采用3D 等步距加工。

5 实施效果

5.1 技术指标达成情况

动态加工的稳定性:频率段 0-300Hz ,改进前振幅(mm)0.15,改进后振幅(mm)0.04,抑制效果 73% ,频率段 300-800Hz ,改进前振幅(mm)0.08,改进后振幅(mm)0.02,抑制效果 75% ,频率段 800Hz ,改进前振幅(mm)0.05,改进后振幅(mm)0.01,抑制效果 80% ,切削力平稳性主切削力均值降低 28%

5.2 刀具性能提升

刀具寿命对比:刀具类型 D6R1 铣刀,原寿命(件)10,现寿命(件)25,提升幅度 150% ,具类型 D3R1.5 铣刀,原寿命(件)10,现寿命(件)25,提升幅度 150% ,年消耗量减少 50% 。

5.3 关键尺寸技术指标

位置度:0.02-0.03 提升 30% ,轮廓度:0.05-0.08 提升 75% ,表面质量:Ra1.6 提升 50% ,一致性: ±0.03 提升 70% ,OEE 从 42% 提升至 70% 。

6 结论

本课题通过系统优化铜合金铣削参数,采用先进刀柄技术,创新定位装夹方案以及优化曲面加工策略,有效解决了异形薄壁零件加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主要创新点包括建立了铜合金分级铣削参数数据库,实验验证了基于热缩刀柄的高刚性切削方案,提出了变余量分布控制变形的方法,工艺凸台设计解决了异形零件的装夹难题,实现了底座零件数控加工优化与改进。

参考文献:

[1] 铜合金高速切削参数数据库 .JMTE2022

[2] 航空薄壁件防变形工艺手册. 国防工业版 2021

[3] 热缩刀柄动态特性研究. 机械工程报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