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林勇
桂林市第十三中学 广西桂林 541000
随着初中数学的深入学习,很多学生对数学现出了畏惧的情绪,究其原因是学生缺失基本的计算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因计算出错丢分,很多学生在做题时能列出正确的算式,但计算结果错误,有些学生前一问的答案算错,导致后面的答案也错;二是做题时间太长,计算能力差的学生通常是花大量的时间在计算上,导致学习的效率低下;三是不会巧算,有些计算看似复杂,但可以通过巧算来减少计算量,但学生缺乏巧算方法,导致计算变得复杂,最后计算的准确性也受到影响。四是对计算结果不够自信,一些学生在做完题目后总要对答案,对计算结果不自信,甚至会将原本正确的答案改错。
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没有花时间进行训练,运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学生在不断训练中养成的一种能力。但现在很多小学生没有养成计算训练的习惯,导致基本的口算,分数运算,混合运算等能力的缺失;初中学生每天只完成知识内容作业,很少有学生能坚持每天进行计算训练。二是没有单独检测计算能力的考试,计算能力差的学生也不够重视,数学试卷题目针对计算能力单独检测的部份较少,很多学生把计算出错归为粗心,只要下次细心一点就可以了,像这样不重视计算的问题是影响运算能力差的最主要原因。
一、培养计算能力的作用
巩固基础知识,初中的数学基础知识较多,很多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一环扣一环的,前面的知识没有学好,就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而计算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初中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计算不过关,老师在讲完解题思路后还是算不对答案,归根到底也是计算能力差的原因,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改善,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训练专注力,要想计算准确尤其是复杂的计算,是要有较强的专注力的,学生容易计算出差的一个原因也是专注力不强,做计算的时候容易开小差,从而导致计算出错,开展计算能力训练也是训练学生专注力的途径之一。
二、培养计算训练习惯
明确目标,循序渐进。设定每个阶段的训练目标,根据学生水平制定阶梯式训练计划,如七年级可以从小学五 - 六年级的内容开始训练,口算内容有100 以内的加减乘除法,笔算内容有整数的四则运算,分数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等;八年级重点解决整式加减乘除运算,解方程不等式的运算;九年级则针对自身薄弱的内容开展综合训练。
多样化训练形式,激发兴趣。游戏化练习,用“24 点”、“计算大挑战”、“数字迷宫”等趣味形式代替枯燥刷题,通过口算竞赛,限时答题等方式增加互动性;结合生活场景,让学生计算购物花销、家庭收支等实际问题,感受计算的实用性。
规范习惯,注重细节。强调书写与步骤,要求计算时字迹工整、步骤清晰,避免跳步或潦草导致的错误;养成检查习惯,训练学生用逆运算,如加法用减法验算;学会巧算,如 49×7=50×7-7=343. 。
三、计算训练时间和内容设计
(一)计算训练的时间设计
计算能力与阅读能力一样,是要靠长期的积累,短时间的练习不能促进计算习惯的养成和计算能力的提升,增加训练时间是基本保证,通过开展每天的计算训练让大脑保持对计算的“热度”,形成稳定的计算节奏,避免计算方法的生疏,每天5-10 分钟的时间,既可以达到训练的目的,又能使学生坚持下去。
学生准备一个计算练习本,教师每天将计算训练题目写在黑板一角或者发送到班级学习群,然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当天将作业本上交,教师通过批改,掌握学生计算训练情况。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每天计算打卡训练,教师可通过校校class 等平台,建立班级,在班级里发布每天要打卡的训练题,学生通过上传计算训练题进行打卡,通过平台优点是教师可以发布一个星期的计算训练题,也可以方便统计每个学生的打卡情况;缺点是批改难度较大,学生要借助手机上传和查看结果。
(二)计算训练内容设计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一周或一个月的计算训练内容,强化知识点,提升知识的熟练度,提升计算的准确性。如七年级有理数的计算训练题可以设计 3-(-2);(-3)(-6);(-18)3 等口算类的训练题,让学生快速掌握有理数的计算法则;再通过等综合训练题提升学生对有理数混合计算的准确性。
基础巩固类: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训练,整式的加减,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度分秒转化等;易错强化类:去绝对值训练,去括号训练,解分式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综合拓展类:有理数的混合训练,整式的加减乘除训练,分式的运算,三角函数计算等。
(三)人工智能辅助计算训练
对于在训练过程中错误较多的内容,可以通过 deepseek,讯飞星火等大模型针对错题生成同类型的题目再进行强化训练,可以提升对错题的掌握。
四、开展计算检测活动
随堂小测,上课前教师开展3 分钟的计算训练检测,根据训练内容设计3-5题进行检测,让学生及时了解计算训练的成效,不断激励学生自觉开展计算训练。单元测试,在每个单元检测中根据单元学习内容融入 3-5 题的计算训练检测题,学生通过检测了解本单元对计算的要求,做到及时查缺补漏。游戏检测,设计闯关游戏如“24 点”等,通过开展小组竞赛来检测学生对计算训练成效的了解,小组竞赛也有足于提升学生参与度。
随堂检测和抢答挑战,教师当场批改或让学生互相批改,统计并记录每个学生的结果,针对学生错误的题目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要求进行同类型计算训练。单元测试后对学生试卷进行必要的分析,整理出高频错误类型,编入计算训练内容,根据学生错误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计算提升计划,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计算能力会随着学生每一次的训练在不断的提升,从短期看可能变化并不明显,但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对计算越来越有自信,同时还能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对学好数学帮助也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