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盐边县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唐子淇
攀枝花市盐边县城第一小学校 四川省攀枝花 617000
一、攀枝花盐边县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分析
自2009 年全国校园足球活动启动以来,校园足球已成为推动学校体育改革、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从娃娃抓起”的梯度培养模式,实现足球运动的普及化,进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育体育精神。攀枝花市以此为契机,于2012 年启动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同年获评“四川省足球后备人才基地”,截至2020 年已建成22 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形成“三层三级”联赛体系,并成功承办省级青少年足球冬令营,区域足球发展基础逐步夯实。
但盐边县的发展态势与市级层面形成鲜明反差。作为攀枝花市北部郊县,盐边县地域跨度大、地形复杂,汉彝杂居且农村人口占比高,城乡教育资源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其一,校园足球覆盖面窄,全县仅1 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且为近两年才达标;其二,赛事体系断裂,县域内常态化足球竞赛机制尚未建立,学生缺乏实战锻炼平台;其三,足球文化薄弱,家长、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知停留在 " 娱乐活动 " 层面,参与积极性低。这种滞后性不仅制约了当地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提升,也反映出欠发达地区在落实国家体育教育政策中的差异化困境。
二、攀枝花盐边县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 体育运动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攀枝花市盐边县的家长、学校、教师还存在比较落后的思想观念,家长对孩子学习体育运动的不支持,认为孩子运动影响学习。学校领导的不重视,社会长期以成绩的好坏来评判一个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社会风气导致了教师用学生文化成绩的好坏来区别对待学生,诞生了有些学校出现“一分压倒一千人”的口号,加之家长本身望子成龙的期盼,从而严重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便会产生“重文化,轻体育”的思想。在平时上课中发现,有很多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怕苦怕累,对足球课更是兴趣不高,严重阻碍了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改革。
2. 足球运动的社会普及度较低
现今,攀枝花市盐边县教育部门已意识到足球运动的重要性,并为本地区校园足球开展提供保障。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很多有条件的学校已经相继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加入足球课程,组织足球训练和足球联赛等,但从整体上看,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关于足球运动的重视程度还十分有限,因为校园足球的开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需要体育教师有足球专业知识做指导,要满足这些条件推广校园足球,对基层中小学而言相对困难,只有很少的重点中小学才能做到,所以攀枝花市盐边县对足球运动普及度较低,制约着校园足球的发展。
3. 资源保障存在系统性短缺
学校的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检验学校体育发展程度的标准之一,校园足球的开展对足球基础设施要求较高,不仅是足球器材的需要,还有标准的足球场地需要,而攀枝花市盐边县基层中小学很少有配备合格的学校,更不要说标准的足球场地,有的学校有一块操场,却没有人工草坪和球门,有的学校还是水泥操场,泥巴跑道。在这种情况之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校园足球全面推广和迅速普及的障碍。另外,盐边县一直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建设作为重点资金投入,校园足球资金投入就相应减少,从根本上又制约了校园足球的发展。
4. 课程实施存在断层现象
《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足球教学有明确梯度要求(1-2 年级培养兴趣、3-4 年级掌握基础方法、5-6 年级习得组合技术),但盐边县基层学校的课程实施严重偏离课标要求。具体表现为:其一,教学内容随意化,多数学校未将足球纳入常规体育课程,仅以“自由活动”替代系统教学;其二,教学过程形式化,部分教师因担心安全问题,刻意降低运动强度,将足球课简化为“带球跑圈”;其三,课程保障弱化,部分学校存在“主科占用体育课”现象,足球教学计划难以落实。这种课程断层直接导致学生足球技能培育缺乏连续性。
5. 足球专业师资缺乏
在新课程指引下,虽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是引领,发展校园足球体育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而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加快推进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则更需要专业足球教师提供技术的指导。目前盐边县基层中小学校的足球专业教师匮乏,可以说整个盐边县找不出几个足球专业的体育老师,基层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大多数都不是学习足球专业的,没有接触过足球训练、比赛等,甚至还有兼职体育教师的情况,没有接受专门的体育培训,还有很小一部分体育教师通过自学足球专业知识来满足学校教学需求和校园足球的推进,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导致学校校园足球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随着校园足球的不断发展,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盐边县的基层中小学校专业的足球教师已无法正常满足学校开展的一系列足球活动。特别是当前很多足球示范校、特色学校,都缺少足球专业教师,更大大阻碍了校园足球的发展进度。
三、结语
攀枝花盐边县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现状,折射出我国偏远地区及基层中小学足球运动推进的共性困境。尽管国家政策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引,攀枝花市也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基础,但盐边县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教育资源分配及传统观念等多重因素影响,其校园足球仍处于“低普及、弱保障、缺专业”的初级阶段。推动盐边县中小学校园足球的突破,需构建“政府引导、学校主导、社会参与、家庭协同”的多元机制,破解观念、资源、制度与人才的多重约束,才能为盐边县乃至同类地区的校园足球注入持续动力,最终实现以足球为载体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培育体育精神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莉.庆阳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视野,2020(06):89-90.
[2] 刘振卿 , 吴丽芳 , 张川 . 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9,42(06):33-40.
作者简介:唐子淇(1988,06-), 女,汉族,四川盐边人,体育教育学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足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