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发公司战略的建筑工程品质提升关键因素与实施方法
高志国
370303197701207014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开发公司作为建筑项目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其战略决策对建筑工程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品质的建筑工程能够为开发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然而,当前建筑工程领域仍存在一些品质问题,如工程质量参差不齐、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开发公司的声誉,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开发公司有必要从战略层面出发,深入研究影响建筑工程品质的关键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实施方法加以解决。通过提升建筑工程品质,开发公司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开发公司战略的建筑工程品质提升关键因素
1. 人员因素
人员是建筑工程实施的核心要素,其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直接决定工程品质的优劣。从开发公司战略视角出发,人员因素涵盖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两大主体。管理人员的战略思维、组织协调能力与决策效能,深刻影响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品质管控。具备战略前瞻性的管理团队能够精准研判市场动态与政策导向,科学制定项目定位、进度计划与质量标准,并通过高效的资源配置与风险预控机制,保障工程有序推进。同时,项目管理者的质量意识与标准化执行能力,直接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地成效。施工人员作为工程实体的直接建造者,其技术水平、操作规范性与职业责任感至关重要。高技能工人能够熟练运用先进工艺工法,确保施工精度与结构安全;而严谨的职业态度则有效减少质量通病与安全隐患。然而,当前行业普遍存在人才结构失衡、培训体系不健全、流动性大等问题,尤其在一线作业层,技能型人才短缺与素质参差现象突出,严重制约工程质量的稳定提升。因此,开发公司需将人才战略纳入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强化全过程人力资源管控,构建专业化、稳定化的项目执行团队,为品质提升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
2.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是决定建筑工程品质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随着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建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发公司需从战略高度构建技术集成与创新体系。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不仅实现设计与施工的三维协同,更通过 4D/5D 模拟优化进度与成本控制,提升全生命周期管理精度。同时,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推动构件标准化与施工工业化,显著提高结构精度与施工效率,减少现场湿作业带来的质量波动。新型绿色建材如高性能混凝土、自修复材料及低辐射玻璃,结合被动式节能设计与可再生能源系统,有效提升建筑能效与耐久性。此外,物联网(IoT)与智慧工地系统的集成,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反馈,强化质量过程管控。然而,当前部分开发企业仍面临技术整合能力薄弱、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初期投入成本高及技术标准不统一等瓶颈,制约了先进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因此,开发公司应将技术创新纳入企业核心战略,建立技术评估与引进机制,强化与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协同,推动技术成果的工程化转化,实现品质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基于开发公司战略的建筑工程品质提升实施方法
1. 优化人员管理
开发公司应将人员管理纳入企业战略体系,构建系统化、专业化的人才发展机制,为建筑工程品质提升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针对管理人员,应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培训体系,重点强化战略思维、项目管控、成本控制及品质管理能力。定期组织战略管理、精益建造、BIM 协同管理等专项培训,引入行业权威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与标杆项目案例研讨,提升管理团队对前沿趋势与先进管理模式的认知水平,增强系统决策与资源整合能力。
针对施工人员,应依据岗位特性实施差异化技能培养。围绕砌筑、钢筋、模板、焊接等关键工种,制定标准化培训大纲,结合实操训练与虚拟仿真技术提升培训实效。推行技能等级认证制度,将技能水平与岗位晋升、薪酬待遇挂钩,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建立健全绩效导向的激励机制。设立品质专项奖励基金,对在工艺改进、质量达标、技术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团队与个人给予物质奖励与荣誉表彰。通过正向激励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推动形成“以质为先”的企业文化。
应加强跨部门协作与人才梯队建设,促进设计、施工、成本、运维等专业人员的协同融合,提升整体项目执行效能。通过持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与能力建设,为建筑工程品质的可持续提升提供核心支撑。
2. 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
开发公司应立足长远发展战略,系统制定技术创新规划,明确技术升级路径与研发重点,持续加大在数字化建造、绿色低碳技术、智能施工装备等关键领域的研发投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应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或技术中心,协同攻关建筑工业化、近零能耗建筑、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前沿课题。重点围绕本地气候条件与建筑功能需求,开展绿色建筑成套技术研发,推动太阳能综合利用、高性能保温系统、自然通风优化等节能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积极引进 BIM、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智能建造装备,强化技术集成与场景适配,实现设计 - 施工 - 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技术赋能。在技术引进过程中,需系统评估其技术成熟度、适用条件与经济可行性,避免盲目跟风,确保新技术在提升工程质量、安全与耐久性的同时,有效控制建造成本。
建立完善的技术应用后评估机制,对试点项目中的新技术实施全过程跟踪监测,量化分析其在工期、质量、成本、环保等方面的实际效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标准与应用指南。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与管理优化,提升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为建筑工程品质提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结论
基于开发公司战略的建筑工程品质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员、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建筑工程品质的关键因素,如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等,并采取相应的实施方法,如优化人员管理、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等,开发公司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品质。在人员管理方面,通过完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技术应用方面,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引入先进技术,为工程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持。然而,建筑工程品质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开发公司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战略,适应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需求。未来,开发公司应进一步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品质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司拴牢 , 张雪梅 , 吴娜 , 等 . 推进建筑施工标准化构建本质安全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品质 [J]. 工程质量 ,2024,42(02):1-7.
[2]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 [J]. 上海质量 ,2024,(10):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