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风险与防控对策探讨
蔡敬猷
湖南国星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在现代化工程建设进程 具有临时性、动态性与环境复杂性等显著特征。临 直接影响施工进度,更与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紧密 业规范要求,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已成为建筑施工安全 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风险识别不全 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风险,并探索切实可行的防控对策,对提升工程建设安 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概述
(一)临时用电定义及特点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是指在建筑施工、设备安装等工程建设过程中,从电网引入电源或利用自备发电设备,为满足施工需求而临时搭建的电力供应系统。该系统的临时性体现在其使用周期与工程建设周期紧密相关,工程结束后即完成使命,不同于永久性供电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具有多变性和环境复杂性。多变性表现为施工不同阶段用电需求差异显著。环境复杂性则表现为施工现场多处于露天环境,面临高温、潮湿、粉尘、振动等恶劣条件,对电气设备与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严峻挑战。
(二)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工程进度角度看,安全、稳定的临时用电系统能够为施工设备正常运转提供动力支持,保障工程建设按计划推进。同时,良好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与信誉,增强市场竞争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风险分析
(一)管理层面风险
1、用电组织设计缺失或不规范
未按规定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如设备≥ 5 台或总容量 ⩾ 50kW 时未编制),或设计内容不全(缺负荷计算、配电系统图等),导致配电系统布局不合理、负荷超载。
设计变更未履行 “编制 - 审核 - 批准” 程序,随意更改配电方案,引发线路过载、保护失效等问题
2、人员资质与管理不到位
电工无证上岗或证件过期,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与专业技能不足。违规进行接线、维修作业,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短路、漏电。部分施工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无证上岗,对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缺乏了解,缺乏基本用电常识(如私拉乱接、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容易出现违规操作行为,如带电检修设备、湿手操作电气开关等。安全技术档案不完善,缺少检查记录、接地电阻测试数据等,无法追溯隐患整改情况。
此外,一些施工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对安全警示标识和操作规程视而不见,冒险作业,增加了触电、电气火灾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施工现场管理 对临时用电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监督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人员的违规行为,也为安全事故埋下隐患。部分项目经理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上,忽视了临时用电安全检查,导致安全隐患长期存在。
(二)电气设备风险
1、配电系统不规范和电气设备选型不合理是常见风险因素之一。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选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与施工现场实际需求不匹配的电气设备,容易引发设备过载、发热甚至火灾事故。依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规定,变压器容量应根据施工总负荷计算确定,且需预留 20% - 30%的裕量。但实际工程中,部分项目未严格执行规范,导致变压器长期过载运行,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并增加火灾隐患。
2、设备老化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随着使用时间增加,电气设备内部的绝缘材料性能下降,导电部件氧化、腐蚀,导致设备绝缘性能降低、接触电阻增大,增加漏电、短路等事故发生的概率。以配电箱为例,老化的配电箱内部接线端子松动、绝缘隔板碳化,极易引发电气故障。此外,市场上存在部分质量不合格的电气设备,这些设备在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存在缺陷,投入使用后易出现故障,严重威胁用电安全。
3、未执行 “三级配电(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二级漏电保护” 制度,存在越级配电、漏电保护器缺失或参数不匹配(如开关箱漏电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 >0.1s )。
配电箱 / 开关箱配置混乱:缺少隔离开关、熔断器,或内部接线裸露、线头松动,导致短路;箱体破损、防雨防尘措施不足,雨水渗入引发漏电。
(三)线路敷设风险
1、线路私拉乱接现象在 识或为图方便,随意增加用电设备、延长线路,导致线路 成线路绝缘层磨损,引发漏电事故。特别是在 、挤压,导致绝缘层破损。同时,线路长期处于高 定律,线路电流增大时,线路发热量与电流平 此外,部分施工现场线路敷设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等因素作用下,线路绝缘性能下降,安全隐患凸显。在地 潮氧化,导致接触电阻增大,引发局部过热。
2、电缆线路未埋地(埋深 <0.7m )或架空,直接拖地、被碾压,绝缘层破损后漏电;穿越道路、脚手架时未加防护套管,被机械损伤。
3、架空线路档距 .>35m. 、线距 <0.3m ,或与外电线路安全距离不足(如 10kV 外电线路与在建工程距离<6m),未设隔离防护,易引发触电。
4、接地与防雷失效
保护接零(TN-S 系统)与保护接地混用,部分设备金属外壳未接保护零线,或保护零线断线、接地电阻超标 (>4Ω )。
塔吊、脚手架等高大设备未做防雷接地,雷雨天气易遭雷击引发设备损坏或人员触电。
(四)环境因素风险
施工现场的特殊环境对临时用电安全影响显著。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在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施工,或安全距离不足且未设绝缘隔离屏障,机械作业(如挖掘机、塔吊)误碰架空线路,易造成线路断裂和人员、机械误触外电线路。此外,材料堆放混乱,压迫电缆线路等也是安全用电的隐患。
潮湿环境会降低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性能,使原本正常运行的设备和线路更容易发生漏电现象。高温、多尘环境导致设备绝缘老化加速;雨水、泥浆进入配电箱,容易引发短路或接地故障。多尘环境中,粉尘会积聚在电气设备内部,影响设备散热和绝缘性能,同时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还存在爆炸风险。
此外,施工现场频繁的机械振动可能导致电气设备连接松动、线路接头脱落,引发电气故障。
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防控对策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用电安全的基础。施工单位应制定涵盖临时用电设计、安装、验收、使用、维护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
在临时用电工程施工前,需编制详细的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对用电负荷进行准确计算,合理规划线路布局和设备选型。
临电工程竣工后,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确保临时用电系统符合安全要求。验收环节应包括绝缘电阻测试、接地电阻测试、漏电保护装置动作试验等项目,形成完整的验收记录。
同时,建立定期检查与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约束机制。检查频率应不少于每周一次,对发现的隐患需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整改期限,实现闭环管理。
(二)规范电气设备管理
规范电气设备管理是降低用电风险的关键环节。施工单位应严 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施工现场实际需求,选用质量合格、性能匹配的电气设备。在设备采购环节,加强对供应 质审查,确保设备来源可靠。优先选择通过 3C 认证、具有良好市场口碑的供应商,要求供应商提供设备的型式试验报告和出厂检验报告。设备投入使用前,需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调试,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三)规范设备配置与线路敷设
规范设备配置与线路敷设是保障用电安全的重要措施。强制落实 “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总配电箱、开关箱分别设置漏电保护器(总箱漏电动作电流 ⩽50mA ,开关箱 ⩽ 30mA,动作时间 ⩽0.1s ),且两者参数匹配(乘积≤30mA·s)。
配电箱 / 开关箱采用标准化铁质箱体,防雨防晒,安装高度符合规范(固定式 1.4-1.6m,移动式 0.8-1.6m ),
内部接线整齐,标识清晰(注明回路、容量)。
在临时用电线路敷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合理规划线路路径,避免线路交叉和缠绕。线路应采用穿管保护、桥架敷设等方式,确保线路绝缘良好,防止机械损伤和环境因素影响。对于穿越道路的线路,应采用钢管埋地敷设,埋深不小于 0.7 米,并设置警示标识。同时,根据用电负荷合理选择导线截面,避免线路过载运行。导线截面选择应考虑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线路电压损失、机械强度等因素,确保导线在各种工况下安全运行。建立线路日常巡查制度,定期检查线路绝缘性能、接头连接情况和线路负荷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线路老化、破损、过载等问题。巡查人员应配备绝缘电阻测试仪、钳形电流表等检测工具,对线路进行全面检测。对长期运行的线路,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更新改造,确保线路安全可靠。
(四)管控操作并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管控操作并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严格执行 “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严禁多设备共用开关箱;手持电动工具使用前检查绝缘(绝缘电阻≥2MΩ),潮湿环境优先采用 12V/24V 安全电压照明。
带电作业必须拉闸断电、验电、挂 “禁止合闸” 警示牌,使用绝缘工具;雷雨天停止室外用电作业,塔吊等设备收回臂杆并接地。
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临时 气设备操作规程、安全用电常识、触电急救方法等,提高施工人员 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例如通过模拟触电场景进行急救演练, 岗,并定期进行复审和继续教育,确保其掌握最新的安 涵盖新技术、新规范等方面。此外,通过开展安全事故 全防范意识,使其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规操作行为。 析事故原因和教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五)强化环境适应性措施
针对施工现场复杂的环境条件,应采取相应的适应性措施。外电线路周边设置警戒区(半径≥安全距离),禁止材料堆放、机械作业;高大设备(塔吊、脚手架)加装防雷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 ⩽30Ω )。配电箱、电缆接头处加防雨罩,潮湿区域设备垫高 30cm 以上;材料堆放区与线路保持 1m 以上距离,机械作业前划定线路保护区,设专人监护。
在潮湿环境中,选用防水型电气设备和线路,对电气设备和线路接头进行防水处理,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并适当降低用电设备的工作电压。对于多尘环境,对电气设备采取密封防护措施,定期清理设备内部粉尘,防止粉尘积聚影响设备性能。可采用防尘型配电箱,并每月进行一次内部除尘。在有机械振动的场所,对电气设备和线路采取加固措施,减少振动对设备和线路的影响。例如,对塔吊配电箱采用减震支架安装,线路采用柔性连接方式。
(六)完善应急机制
1、配备应急物资
现场配置绝缘杆、绝缘手套、漏电断路器测试仪、急救箱(含除颤仪),在配电箱旁设置 “紧急断电” 按钮。2、制定应急预案
定期组织触电事故演练(每季度 1 次),明确 “断电 - 急救 - 上报” 流程:触电后立即拉闸或用干燥木棒挑开电线,对伤者实施心肺复苏,同时联系医院。
四、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风险防控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需以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为原则,通过强化管理、规范配置、管控操作、优化环境四方面协同发力,将风险点纳入闭环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触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生命与财产安全。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临时用电安全风险防控技术的研究,如智能化监测技术、新型绝缘材料应用等,提高风险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 网技术实现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同时,加强行业间的 , 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和技术,推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建立行业安全管理联盟,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活动。
参考文献:
[1] 史慧明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风险管控研究 [J]. 山西建筑 , 2024, 50 (23): 136-141.
[2] 张明恒 .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现状及措施 [J]. 建筑与预算 , 2023, (04): 28-30.
[3] 康士明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隐患统计分析及预防 [J]. 建筑安全 , 2022, 37 (06): 73-76.
[4] 常启忠 .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J]. 房地产世界 , 2022, (01): 146-148.
[5] 张久君 . 施工现场安全控制策略研究 [J]. 科技资讯 , 2013, (31): 126-127.
作者简介:蔡敬猷(1975.03)男,汉族,湖南益阳,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消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