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项目管理优化路径研究
刘辉
湖北中誉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湖北省孝感市 432800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传统分阶段、分专业的项目管理模式逐渐显现出效率低、协同弱、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应运而生,通过整合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实现项目目标最优化。但在推广过程中仍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标准化不足、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系统研究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项目管理的优化路径,已成为推动我国工程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一)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概述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简称全过程咨询)指以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为服务对象,整合策划、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管理及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环节的咨询服务。其核心特点包括:服务一体化、责任一体化和利益一体化。与传统分阶段委托相比,全过程咨询强调咨询单位作为总服务方,全面负责项目管理与咨询工作,具有减少信息损耗、提高决策效率的优势。目前,国内《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标准》(GB/T 51299-2017)已初步确立相关技术要求,但尚未形成统一强制性标准。
(二)当前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内推广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组织管理碎片化。虽然形式上实行全过程咨询,但多由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等单位临时组建联合体,缺乏统一管理平台与制度,项目管理机构权责不清。其次,专业协同不足。设计、采购与施工各阶段缺乏有效联动,BIM 协作平台应用率不足 30% ,信息传递仍依赖传统文档,存在误差与滞后。第三,成本控制与进度管理体系不完善,未普遍采用动态成本控制(如基于 Earned Value Management,EVM)的工具,仅依靠静态预算控制,缺乏对工程变更成本的实时跟踪。最后,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鲜有单位建立全过程风险清单及动态评估机制, 80% 以上项目依赖单一合同条款约束,未形成系统性的风控手段。
二、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项目管理优化路径探讨
(一)整合型组织架构建设
要实现高效项目管理,需构建以“项目管理中心(PMC)”为核心的整合型组织架构。具体做法包括:一是设立PMC 作为全过程咨询单位内部最高管理机构,明确其对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各环节的管理与协调职责,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横向设立专业部门(如造价部、技术部),纵向设立项目团队 [1]。二是推行专业团队融合机制,要求全过程咨询单位内部整合设计、监理、造价、风险管理等多专业人员,并设立跨专业工作小组。例如,结构设计与机电安装专业需在项目初期即开展联合评审。三是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推荐采用基于BIM+PMIS(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集成平台,统一数据格式与接口标准,实现各阶段数据的无缝对接。
(二)专业协同机制优化
在专业协同方面,首先需要强化设计、施工、监理三大环节的协作。建议在项目策划阶段即建立联合审查制度,例如通过 Design Review Board(DRB)机制,实现设计方案在施工前由施工方与监理方联合评估。其次,引入 BIM 技术,并与 GIS、IoT 平台集成,形成 4⋅BIM+GIS+IoT3. ”三位一体协作体系,实现施工现场设备状态、工程进度与成本信息实时同步。以江苏某市政道路项目为例,通过引入 BIM 5D 平台,项目变更响应时间缩短 40% 。再次,需完善跨专业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议参考《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标准》基础上,制定企业级协同工作手册,明确各专业接口要求与工作流程。
(三)全过程成本与风险管控体系完善
全过程咨询模式下,必须建立全周期成本管控机制。首先应采用动态成本控制工具,如 EVM,结合 BIM 5D 技术,对项目计划价值、已完成价值与实际成本进行实时对比,计算 Cost Performance Index(CPI)与 Schedule PerformanceIndex(SPI),从而动态调整项目策略 [2]。其次,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响应与监控四个环节。建议编制《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涵盖至少 50 项标准风险事件,如政策变动、材料价格波动等,并实施动态更新。第三,推行第三方评估与审计制度,引入独立第三方机构定期开展工程质量、
安全与成本专项审计,形成监督闭环。
(四)人才队伍与能力建设
全过程咨询单位需重点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议根据《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制定内部人才培养计划,培训周期控制在 12 个月内,培训内容包括 BIM 应用、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等。岗位职责方面,建议将人员划分为管理类、技术类与支持类三类岗位,明确每类岗位所需能力标准,如项目经理需具备 PMP 证书、三年以上同类项目管理经验。激励机制上,建议采用绩效奖金 + 股权激励双重模式,结合项目完成情况与客户满意度评价制定分配方案,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三、优化路径实施保障措施
(一)政策支持与行业规范建设
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建议出台《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条例》,明确咨询单位资质标准、责任范围与违约处罚机制,确保全过程咨询服务的规范性与合法性。同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全过程咨询模式示范项目,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形成政策性引导效应,带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二)技术平台与信息化支撑
推广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优化路径实施的重要支撑。建议优先选用基于云计算架构的 PMIS 系统,采用通用信息管理标准,确保数据互操作性与安全性,提高信息流转效率与管理透明度,推动项目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信息安全方面,应部署防火墙、VPN 与数据加密技术,制定严格权限管理制度和定期审查机制,确保项目敏感信息不被泄露,降低因信息安全问题带来的法律与经济风险,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三)企业内部管理创新
企业需持续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推动标准化、模块化流程建设,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执行效率 [3]。例如,将项目立项、合同签订、设计管理、施工管理等流程固化为模板文件,并结合 OA 系统实现自动化审批,提高工作流转效率与合规性。知识管理方面,建议建设企业级“项目经验库”,采用案例分析法,沉淀典型项目经验与教训,供后续项目参考使用,并促进企业内部技术积累与人才培养。
(四)社会参与与监督机制
建立社会公众与第三方机构监督机制,有助于提升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公信力与透明度。具体做法包括:在重点项目中设置信息公开平台,实时发布工程进展、投资情况与质量安全信息,接受公众与社会监督。鼓励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参与监督,并建立投诉举报渠道,畅通反馈机制,提高项目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同时有效遏制违规行为,促进项目规范运行。总结: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为提升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路径,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组织整合、专业协同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构建整合型组织架构、完善协同机制、健全成本与风险管理体系,并辅以政策支持与技术平台建设,可有效推动该模式落地实施。未来需持续探索适应不同类型项目的个性化优化策略,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向更加规范、高效、智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健旋 . 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的相关问题探究 [J]. 居业 ,2024,(12):146-148.
[2] 刘 尚 亮 . 全 过 程 工 程 咨 询 统 筹 管 理 流 程 设 计 研 究 [J]. 建 筑 经济 ,2024,45(12):36-43.
[3] 吴俊, 胡新赞, 程宝龙.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研究与对策[J].建设监理 ,2024,(11):65-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