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王丽娟
甘肃亚盛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敦煌分公司 736204
摘 要:新时代下,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职工多样化的需求,亟需创新。本文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主要包括教育理念、形式和内容的创新。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科技化与互动性的形式、以及关注职工思想需求的内容,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分析了企业实践中的成功案例,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最后,展望了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强调其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引 言: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职工作为企业运行的核心力量,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凝聚力、执行力与发展活力。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理念、手段与内容上逐渐难以满足职工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存在“形式化”、“灌输式”等问题,亟需进行系统性革新。
一、新时代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主要路径
1.创新教育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理念,确立服务发展大局、服务职工成长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教育创新的根本遵循;同时,也要注重将理论学习与企业实际、职工需求相结合,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良性循环。
企业应探索“项目化+场景化”的教育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企业管理、业务培训、文化活动和岗位实践之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后台”走向“前台”。通过典型引领、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形式,引导职工在工作中理解政策、在实践中增强信仰,使教育内容真正“接地气、冒热气”,避免空洞说教和形式主义[1]。
2.创新教育形式:科技化与互动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也面临从传统向现代的跃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企业可以建立起多终端、多平台联动的“智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实现内容精准推送、学习进度跟踪、教育效果反馈等功能,有效提升教育效率与覆盖广度。
互动性是增强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关键要素。企业可通过线上讨论区、直播答疑、问卷调查、职工访谈、短视频互动等形式,激发职工的表达欲望和参与热情,营造出人人参与、人人有声的教育氛围。此外,应支持职工自主选择学习主题、参与内容共创,将思想政治教育由“企业做给职工看”转变为“职工共同建设、主动参与”,实现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
3.创新教育内容:关注职工的思想需求
新时代的职工呈现出更加多元的价值观和更强的个性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适应这一变化,避免“千篇一律”和“高高在上”。教育内容应从“大而全”的宏观叙述转向“精准化”“差异化”的内容供给,注重回应职工在职业发展、情绪管理、价值认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思想关注。
此外,应加强对职工心理健康、劳动权益、道德规范与法治素养等领域的教育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具温度与实效。在关注宏观意识形态建设的同时,深入职工“内心世界”,实现从“说教式”向“服务式”的转变,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与说服力。
二、新时代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挑战
1.实践中的成功案例
近年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新路径,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以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工程管理全过程,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红色项目部”等形式,强化一线职工的组织归属感。在青年群体中,中建集团依托“青马工程”平台,结合岗位实际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取得良好反响。
在民营企业中,阿里巴巴构建了“政企融合”的价值引导机制,通过“讲习所”“价值观研讨”等活动,使思想教育融入企业文化,强化员工对国家战略和企业愿景的双重认同。这些探索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企业实际深度融合、与职工需求紧密对接,才能实现真正的“入脑入心”。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企业中不仅可以“做起来”,而且“做得好”。无论是工程类央企还是高科技民企,都在结合自身特点探索路径,通过组织机制创新和文化实践深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软性支撑”转向“核心能力”。
2.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部分企业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更大范围内,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首先是理念滞后问题,部分企业管理层仍将思政教育视为“软任务”,缺乏系统谋划与资源投入,导致教育工作流于表面、走过场。其次是内容与职工脱节,存在“讲理论空对空”的问题,难以引发职工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再次是手段匮乏、形式单一,缺少科技化支持与创新机制,难以适应年轻职工的信息获取习惯与表达方式。
针对以上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企业整体战略和组织绩效考核,设立专项经费与专职团队;二是构建全员育人机制,推动各级管理者、党员骨干、先进模范参与教育过程,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育人网络;三是推动内容和形式双重创新,鼓励职工参与内容共创,运用短视频、图文推送、元宇宙场景等新兴媒介手段提升吸引力;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研究机构、党校等建立联动机制,借助外部专业力量提升教育质量与科学性[2]。
3.未来发展展望
面向未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将朝着智能化、系统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教育内容将更加精准推送、教育效果也可量化评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将更加紧密地与企业治理、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融合,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域联动”的新格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软任务”,而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职工凝聚力的重要路径。唯有不断创新机制与手段,才能使这一工作焕发出持久生命力。
三、结语
新时代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无法满足职工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亟需从理念、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深度创新。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借助科技手段提升互动性,以及关注职工思想需求,能够有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企业应积极探索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推动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此外,未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将朝着智能化、系统化、个性化发展,进一步融入企业文化与治理体系,增强职工的凝聚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不断创新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将在新时代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鸿,方雅晴.提高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25,(03):46-48.
[2]魏泽林.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举措[J].上海企业,2024,(0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