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食品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

王瑞祥

山东正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 251100

引言

农产品作为食品供应链的源头,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人类健康与社会稳定。近年来,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污染及微生物感染等问题频发,加剧了公众对农产品安全的担忧。因此,研究食品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产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检测可以有效防止有害物质超标或被污染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保护消费者健康;另一方面,检测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检测可以了解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指导农业生产者进行科学种植和养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检测结果也可为农产品的分级、定价提供依据,有助于实现优质优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此外,检测还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检测数据,能够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供应。

2 食品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2.1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通过高压下的液体流动实现物质的分离与分析。其特点在于高压、高速、高灵敏度以及广泛的适应性,使得 HPLC 成为检测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的理想工具。在农药残留检测中,HPLC 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农产品中的多种农药残留物质,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其高灵敏度确保了即使痕量农药残留也能被有效检出,为农产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HPLC 在重金属污染检测方面也展现出明显优势。通过特定的色谱柱和检测条件,该技术可以实现对铅、镉、汞、铬等重金属离子的有效分离和准确测定,为评估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2.2  气相色谱技术

气相色谱技术基于不同物质在气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差异,利用物质在色谱柱中的吸附、解吸和扩散等过程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检测。气相色谱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以及分析速度快等特点,使得其在农药残留分析和挥发性成分检测方面表现出色。在农药残留分析中,气相色谱技术能够准确测定农产品中的多种农药残留,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为农产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同时,该技术还能对农药残留进行定量分析,为农药使用量的控制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挥发性成分检测方面,气相色谱技术同样表现出色。它能够分离并检测农产品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风味物质以及有害挥发物等,为农产品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手段。

2.3  酶抑制技术

酶抑制技术是一种基于酶活性受抑制程度来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其技术原理主要利用乙酰胆碱酯酶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作用下的活性抑制效应,通过检测酶活性变化来间接判断农药残留情况。操作流程通常包括样品提取、酶试剂加入、显色反应和吸光度测定等步骤,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成本较低等优势。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酶抑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该技术能够迅速识别出含有超标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有效防止了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障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同时,酶抑制技术还具有多残留检测能力,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农药残留,提高了检测效率。然而,酶抑制技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对某些特定农药的灵敏度不足,以及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结果波动等。针对这些局限,在农产品检测中不断探索改进方向,如开发新型酶源、优化检测条件、引入智能化检测设备等,以提高酶抑制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推动农产品质量检测水平的提升。

2.4  光谱分析技术

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拉曼光谱技术是两种常用的技术手段。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测量农产品在近红外光区的吸收或散射特性,能够实现对农产品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糖分等营养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无需样品预处理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的品质控制和分级。拉曼光谱技术是通过测量农产品分子在激光照射下产生的拉曼散射光谱,来解析农产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该技术能够实现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添加剂、微生物污染等有害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农产品的真伪鉴别和产地追溯。拉曼光谱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且对样品无破坏性,为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和品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2.5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其中生物传感器技术和免疫检测技术尤为突出。生物传感器技术利用生物识别元件与信号转换元件相结合,能够高灵敏、高特异性地检测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这种技术不仅检测速度快,而且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大大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免疫检测技术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检测农产品中目标物质的抗体或抗原,实现对农药残留、致病菌等有害物质的精确检测。该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准确识别出微量的有害物质,为农产品的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实践中,生物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创新。通过不断优化生物传感器和免疫检测技术的参数,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多元化检测技术的融合发展

多元化融合将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各种类型的检测技术将彼此结合、优势互补,以获得更精准的检测结果。随着社会各界对农产品检测精度及效率要求的提升,多元化检测技术的融合发展也将向着更为复杂且高效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检测技术与信息化、自动化等前沿技术手段的结合也将更深入,加快检测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进程。

3.2 快速与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当前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对时效性与无损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积极开发整合快速、无损优势于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是大势所趋,已成为农产品检测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品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可以有效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然而,目前食品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标准体系和推广先进检测技术。未来,应进一步加大食品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力度,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参考文献:

[1] 王昊 . 农产品质量检测现状与完善策略研究 [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03)∶ 87-88.

[2] 徐楚. 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安全控制现状及对策探究[J]. 食品安全导刊,2024(06)∶ 14-16.

[3] 纪霞. 农产品质量检测分析技术规范化操作探讨[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01)∶ 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