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超”的爆火看网络传播:现象、成因与启示
喻鹏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性变化,体育赛事作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活动之一,在网络传播的助力下不断拓展影响力。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本是一项省级业余足球联赛,却在短时间内火爆网络,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甚至火爆出国,在境外受到广泛关注,吸引了大批球迷现场观赛和网友参与线上互动。“苏超”火爆“出圈”背后,各类“爆梗”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苏超”爆火背后的网络传播逻辑,不仅有助于理解体育赛事在网络时代的传播规律,也能为其他体育赛事乃至文化活动的推广提供有益参考。
一、“苏超”爆火的网络传播现象概述
1. 传播数据与热度表现
2025 年 5 月 10 日 00 时至 2025 年 6 月 06 日 14 时,有关“苏超”的网上信息约为 139.5 万条。通过观察趋势可知,舆情于端午节假期开始暴涨,06 月5 日达到最高峰。(微信公众号“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中心”https://mp.weixin.qq.com/s/PtL9x4HKtuWNhPY9fD5akw。)
自“苏超”开赛后,赛事热度不断攀升,相关话题频频登上各平台热搜榜单,各类内容长期“霸榜霸屏”。特别是在第四轮赛事中,无锡与常州的“十三妹”大战、徐州与镇江的“北南徐州之争”等多场网上舆论焦点之战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扬州主场的飞机助威事件,更是让赛事引爆社交媒体,成为网友讨论的热点。各类层出不穷的话题,不仅提升了赛事的观赏性,也为后续的传播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实现“短期”爆款频出与“长期”形象塑造的双赢。
2. 网络传播内容与形式
从传播内容看,“苏超”联赛的网络传播,涵盖了赛事精彩瞬间、球员风采、赛前赛后花絮、城市文化展示以及各种网络热梗等。短视频成为“苏超”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通过剪辑赛事亮点、制作搞笑段子、创意混剪、AI 音乐等方式,满足了网民对碎片化内容的观看需求。同时,图文报道、直播等形式也相互配合,全方位展示赛事。例如,一些自媒体制作的“苏超”球队实力分析图文,以及官方发布的赛事纪录片,都引发了广泛关注。在直播方面,不仅有赛事全程直播,还设置了演播室嘉宾解说、实时数据统计、观众互动抽奖等环节,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观看体验。通过烧烤店赞助“苏超”联赛爆火,江苏营商环境优良也受到网民一致称赞,对江苏省形象宣传加分明显。
3 受众参与度与互动情况
“苏超”在网络上引发全民互动的热潮。观众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甚至造梗表达对赛事和球队的支持,不同城市球迷之间互动交流极为频繁,形成了极为热烈的讨论氛围。在社交媒体上,各地球迷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加油助威,制作应援海报、口号,甚至开展线上线下的球迷聚会活动。一些球迷还自发创作与“苏超”相关的表情包、漫画、歌曲等二次创作内容,进一步推动了赛事在网络上的传播。此外,赛事主办方与媒体也积极与受众互动,通过线上投票、问答等活动,增强了与观众的黏性。
二、“苏超”爆火的网络传播因素分析
1. 地域文化与城市认同感的激发
在网络传播中,地域文化元素成为吸引用户关注和参与的重要因素,江苏各地媒体和全国各地的自媒体纷纷挖掘江苏各城市文化内涵,制作相关内容,制造相关话题,推动了赛事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传播。江苏各城市发达的经济、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城市间长期竞争合作关系,为“苏超”的网络传播提供了深厚土壤,每场比赛都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如徐州与宿迁“楚汉争霸”德比、扬州与镇江的“早茶德比”等,这些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对决,既引发了球迷情感共鸣,也为网络造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 网络热梗与话题制造的传播效应
“苏超”爆火离不开网络热梗的助力。从“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一发不可收,“没有假球,全是世仇”到“江苏十三太保”“叫南哥”“丨州”等热梗,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呈现了赛事特点和城市关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传播和讨论。这些热梗不仅在江苏本地传播,还通过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扩散到全国,既传播了赛事又为地域宣传助力。同时,官方放下严肃,下场参与玩梗,极大助力了热梗的传播,助推赛事火爆网络,如“南京发布”发布的《“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转载,进一步扩大了热梗的影响力。网络热梗的不断制造和传播,使“苏超”迅速摆脱传统体育赛事刻板、严肃的形象,增加了趣味性、亲和力、感染力,突破球迷范围的关注,也快速走出江苏、传遍全国、影响世界,成为好内容“破壁出圈”的典型。
3 . 新媒体平台与传播技术的助力
网络传播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为“苏超”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让各类信息能够快速传播和扩散。短视频平台的普及,使得视频拍摄、制作越来越简单、易操作,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用户注意力,传播赛事亮点。直播平台的实时性和互动性,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比赛氛围,扩大了赛事传播范围。同时,传播技术的创新也为“苏超”传播提供了支持,如多机位直播、高清转播、慢动作回放、实时数据统计分析等技术的应用,让普通网民也可以实现赛事直播。AI、VR 等技术的尝试应用,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赛视角和沉浸式体验,降低了网民参与话题讨论、创作产品的门槛。
4. 媒体融合与多元传播主体的协同
在“苏超”传播过程中,媒体融合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同合作,主流媒体、网络大V、网民自发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矩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苏卫视等传统媒体通过电视直播、新闻报道等形式,显著提升了赛事的权威性和覆盖面;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发挥官方立场、深入网络的优势,推出跨屏互动节目,如《江苏超会玩》特别直播节目,实现了大屏小屏的联动。新媒体平台上,自媒体、网络达人积极参与赛事传播,他们从不同角度制作内容,丰富了传播视角和内容形式。此外,赛事主办方、各城市政府、企业等也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信息、开展活动,与媒体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协同,共同推动了“苏超”在网络上的火爆传播。
三、“苏超”爆火对网络传播的启示
1. 体育赛事传播的新路径
“苏超”的火爆网络表明,单一内容的传播应注重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注重核心内容的提炼,结合地域文化、城市特色打造独特的 IP “苏超”对地域文化内核的发掘,利用网络热梗和话题制造吸引网民关注,打破传统体育赛事传播的局限,让省级业余联赛突破省域范围,拓展了受众群体,成为体育赛事传播的典型案例。同时,新媒体平台和传播技术赋能内容传播,让内容创作难度指数级下降,非球迷可以关注赛事周边话题,有效提升赛事的互动性,增强各界网民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2. 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借鉴
体育赛事历来是传播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之一,北京通过奥运会成功向世界展示城市形象也展示了国家形象,商业赛事领域的各类比赛也是国内外城市展示形象的重要渠道。“苏超”将江苏省 13 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精神融入赛事,借助网络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了江苏各城市,又通过各类热点和热梗,完成对城市形象的一次大规模宣传。在城市形象塑造和宣传上,“苏超”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范式,即挖掘城市独特的文化元素,结合体育、文化等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全方位、立体式传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网络传播中内容创新与互动的重要性
在网络传播中,内容的不断创新是吸引用户的核心因素。“苏超”相关内容通过独特的创意和新颖的形式,不断丰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在海量互联网信息中脱颖而出。同时,“苏超”相关内容实现“来源于网、传播于网、放大于网”,网民是“苏超”各类话题的最重要生产者、更是主要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全方位的互动,充分满足网民的参与需求,增强用户黏性对赛事话题的黏性和提升了赛事的传播效果。因此,无论是体育赛事传播或是其他领域的网络传播,“内容为王”始终是不变的真谛,不断创新内容,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传播需求是爆款内容的不二法门。
4.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播策略的优化
经过多年建设,各地媒体融合取得积极成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实现深度融合,在地方热点事件传播中,应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更应加强跨平台、跨媒体的合作,通过媒体协作,提升内容传播效率,提升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为受众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内容和服务。
四、结论
“苏超”的爆火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域文化挖掘、网络热梗制造、新媒体平台与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媒体融合背景下多元传播主体的协同,共同推动了“苏超”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为体育赛事网络传播、城市网络形象塑造以及网络传播研究领域带来了诸多启示,为体育赛事、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沈志伟,“苏超”火爆背后,传媒在地方文旅热点打造中的作用 [J],传媒评论,2025(07)
[2] 冯加付、职国宇、路莹、宋业猛,“苏超”现象解码:地方体育赛事出圈逻辑与启示,体育学刊[J],2025(07)
[3] 孙立彬,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苏超怎样从赛事发展为“赛市”和“赛势”[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7)
[4] 群仲平,用好“苏超”赛事的热效应[J],群众,2025(12)
作者简介:喻鹏涛(1986.11 ~),男,籍贯 ( 陕西商洛 )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网络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