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探索

作者

石焕英

邯郸市永年区第十六中学 057150

引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然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仍存在诸多困境:部分教师沿用“讲解分析 + 习题训练”的传统模式,课堂缺乏吸引力;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难以引发情感共鸣;评价过度关注分数,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探索有效的教学实施路径,成为突破这些困境、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关键所在。

1、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1 教学内容固化,脱离生活实际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资源,但部分教师将教学内容严格局限于教材文本,缺乏与生活的联结。例如,在讲解《背影》时,仅分析父子亲情的表达方式,却未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与父母的相处经历谈感悟;教学说明文《中国石拱桥》时,只关注说明方法的辨析,忽视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桥梁建筑。这种“以本为本”的教学,使语文学习沦为抽象的文字游戏,学生难以体会“语文即生活”的本质。

1.2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被动

多数课堂仍以教师“串讲分析”为主,学生处于“听记背”的被动状态。例如,诗歌教学中,教师逐句翻译《钱塘湖春行》,讲解“炼字”技巧,却未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画面美;议论文教学中,仅归纳“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缺乏让学生尝试写作短评的实践环节。单一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导致“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困”的低效局面。

1.3 评价体系片面,重结果轻过程

当前语文评价多以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为主,侧重考查知识记忆和应试技巧,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情感体验、实践能力关注不足。例如,作文评价过度强调“结构完整、语言优美”,对学生真实情感的表达、独特观点的呈现缺乏包容;口语交际能力仅通过课堂发言简单打分,未纳入正式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学生为分数而学,忽视了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2、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

2.1 重构教学内容:从“教材文本”到“生活资源”的延伸

教材内容的深度开发:对教材文本进行“二次解读”,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维价值。例如,教学《岳阳楼记》时,不仅分析“写景—抒情—议论”的结构,更引导学生探讨“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在当代的体现;学习《智取生辰纲》时,通过小组辩论“吴用的智慧是否符合现代道德标准”,将古典文学与现代价值观对接。

生活资源的有机整合: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热点转化为教学内容。例如,在“新闻阅读与写作”单元,让学生收集校园运动会、社区志愿服务等身边事件,撰写新闻稿并制作班级小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围绕“手机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展开讨论,结合自身经历发表观点。生活资源的融入使语文学习“有温度、接地气”。

2.2 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师讲授”到“学生探究”的转变

情境化教学的创设:利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手段构建真实或模拟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例如,教学《孔乙己》时,布置“咸亨酒店情景剧”表演任务,学生通过扮演孔乙己、掌柜、酒客等角色,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会背景;在“演讲”单元,创设“校园十佳歌手评选评委发言”“班级读书分享会开场致辞”等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演讲技巧。

任务驱动式学习的设计:以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统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语文知识。例如,在“名著阅读”教学中,以“为《水浒传》设计人物名片”为任务,学生需梳理人物生平、分析性格特点、选取典型情节,最终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说明文写作”单元,布置“校园植物观察报告”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拍摄实物照片辅助说明。任务驱动使学习目标更明确,过程更具探究性。

2.3 优化评价体系:从“分数判定”到“成长记录”的拓展

过程性评价的常态化: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成长档案袋等方式,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建立“语文素养成长手册”,收录学生的课堂发言记录(如“在《愚公移山》讨论中提出‘愚公的坚持与变通’的独特观点”)、作文修改稿(标注从初稿到终稿的进步点)、读书札记(记录阅读中的疑问与感悟)。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增强学习信心。

终结性评价的多元化:改革传统纸笔测试,增加实践性、创造性评价内容。例如,期末考试中加入“口语交际现场考核”(如模拟电话采访)、“综合实践成果展示”(如“家乡文化调查”报告);作文评价不仅看语言表达,更关注情感真实度和思维独特性,对有创意的观点(如“从《西游记》看团队管理”)给予加分鼓励。多元化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避免评价的片面性。

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学内容、方法、评价、教师素养的协同变革。通过重构教学内容让语文学习“扎根生活”,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优化评价体系让成长“可见可感”,提升教师素养让教学“专业高效”,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过程中,需避免形式化改革,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语文教学成为“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育人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 层级进阶:初中语文教学开发“小创造力”的实施路径 . 赵富良 ; 周

正梅 . 江苏教育 ,2024(27)

[2]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 张丽娟 . 甘肃教

育 ,2022(07)

[3] 基于教学反思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施路径. 黄捷. 智力,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