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边缘群体的现代性探索

作者

方漫漫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 330022

在晚清至民国初期的上海,一个多元文化交汇、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的历史阶段,叶凯蒂的《上海·爱:名妓、知识分子与娱乐文化(1850-1910)》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颖而深刻的视角。本书不仅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对名妓的偏见,更将她们置于推动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位置,与知识分子共同构成了都市娱乐文化的先锋力量。

在 1850 年至 1910 年这一时期的上海,正处于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经历着深刻社会转型。租界的设立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带来了西方的商业文明、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 [1] 不过,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期下,名妓在上海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名妓、知识分子与娱乐文化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

《上海·爱:名妓、知识分子和娱乐文化(1850-1910)》(以下简称《上海·爱》)提供了一些回答。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名妓和作为新阶级出现的城市知识分子,在本书序言部分,作者借用一则报道,抛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这篇报道描写了前来看赛马的海上名妓,反映了名妓可以高调地在租界招摇,这与晚明时代名妓受人歧视的描写大相径庭。[2]

一、繁荣的娱乐文化

上海的娱乐文化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传统戏曲在租界内的戏园和茶楼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且不断吸收西方戏剧的元素进行改良创新。例如,在舞台布景上,借鉴了西方戏剧的写实风格;在服装道具上,更加注重细节和美观,提升了视觉效果。[3] 同时,新兴的西洋娱乐方式如舞会、赛马、电影等纷纷涌入上海,与本土娱乐形式相互竞争、融合。从外滩的西式剧院到城隍庙的传统杂耍场,不同阶层的人们在各自的娱乐空间中享受着休闲时光。富人们在豪华的剧院和俱乐部中享受着高端的娱乐服务,而普通市民则在街头巷尾的茶馆、戏院和杂耍场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快乐。[4] 西方的娱乐观念和形式在这里与本土文化相互影响,映射出上海社会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二、身处都市娱乐文化的晚清名妓

在书中,叶凯蒂笔下的上海名妓形象鲜活而多元,彻底打破了以往人们对这一群体的单一刻板印象。

从社会经济层面来看,名妓们凭借自身独特的才艺与出色的社交能力,在租界经济与社交网络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在租界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高级长三、书寓的名妓们过着相对优渥的生活,她们收取高昂的出局费和堂唱费,这些费用不仅成为她们维持奢华生活的经济来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们在社交市场中的价值。

在文化领域,名妓们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名妓精通琴棋书画,与文人雅士之间的唱和往来频繁。她们在诗词创作中展现出的才华,在书画作品中蕴含的艺术韵味,都为海派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注入了独特的活力。一些名妓的诗词作品被收录在文人的诗集或报刊杂志中,得以广泛传播,她们的书画作品也在一些文化展览或私人收藏中备受瞩目。在戏曲表演方面,名妓们也常常参与其中,她们的表演风格对戏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推动了戏曲艺术在上海的发展。

叶凯蒂在书中还详细分析了现代出版业对名妓与娱乐文化的形塑功能,各种小报和小说中大量关于妓女与城市空间的描写,不仅满足了市民的猎奇心理,还推动了娱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名妓们通过参与表演、文化包装等方式,提高了自己的“品牌”附加值,成为全国知名的明星。而文人则通过报道名妓的绯闻趣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塑造了“明星”的同时也定义了自身。

三、知识分子与名妓的文化互动

在那个传统道德观念根深蒂固却又受到新兴思潮强烈冲击的时代,知识分子对名妓的情感态度呈现出多面性。一方面,名妓成为他们逃避现实政治困境、寻求精神慰藉与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许多知识分子在仕途上遭遇挫折,对现实政治感到失望。而名妓们所处的相对自由、浪漫的世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暂时忘却烦恼、抒发情感的空间。[5] 在与名妓的交往中,文人墨客们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和动人的文学故事。另一方面,社会舆论的压力和传统士大夫的身份自觉,又使他们在与名妓的关系中不断进行深刻的反思。传统道德观念认为,狎妓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会损害士大夫的声誉和形象。因此,知识分子在享受与名妓交往带来的精神愉悦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社会的谴责和内心的道德挣扎。在他们的文学创作和社会评论中,时常流露出这种矛盾的心态。有的文人在诗词中对名妓表达深情厚意的同时,又在文章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批评和反思,这种矛盾的表现深刻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的精神迷茫与价值重构的艰难过程。

不过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在租界发达的出版业和新闻界找到了出路,逐渐形成了以记者为主体的新兴知识分子阶层。他们以名妓为对象,开展了各种造星运动,通过报道名妓的绯闻趣事,不仅提升了报纸的发行量,还塑造了公众对名妓的认知。名妓与文人之间彼此需要,又相互疏离,共同制造了一种以报纸和明星为核心的现代都市娱乐文化。

四、学术贡献与局限性

叶凯蒂在本书中运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社会史、文化史和文学分析结合起来,对近代上海的娱乐文化进行了多维度的解读。揭示了名妓在知识分子话语中的被建构过程;同时展现了大众文化的兴起及其与都市生活的深度结合。

然而,本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者对名妓作为文化符号的讨论较为深入,但对她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关注不足,未能全面展现她们的历史处境;虽然作者强调娱乐文化的全球背景,但在分析中对国际因素的探讨相对有限。

五、结语

总的来说,叶凯蒂的《上海·爱: 名妓、知识分子与娱乐文化(1850-1910)》是一部具有深刻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著作。她通过对晚清上海妓女这一边缘群体的深入研究以及与知识分子的互动,为我们揭示了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的独特风貌和复杂关系。

参考文献:

[1](法)白吉尔著;王菊,赵念国译. 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2] 柳素平 . 晚明名妓文化的悲剧性探析 . 东岳论丛 [J].2009.09.

[3] 陶小军 . 晚清中国戏剧观念的转型与戏剧改良 . 南大戏剧论丛

[J].2023.07.

[4] 江文君 . 从咖啡馆看近代上海的公共空间与都市现代性 . 史林

[J].2017.10.

[5] 袁一丹. 戏继续演:沦陷北平的“隔音空间”. 文艺研究[J].2024.03.

作者简介:方漫漫(2001-)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国史区域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