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论安全生产管理的优化策略与实践路径

作者

时坤

扬州曙光光电自控有限责任公司  225000

一、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1.1 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成效显著。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作为核心法律,明确了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原则和制度,各行业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形成了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 的工作格局。各级政府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司其职,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整治、执法行动等方式,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同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四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专业救援队伍配备先进装备,提升了事故应对能力。

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持续增加,在设备更新方面,淘汰老旧设备,引入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和安全防护装置;在技术研发上,加大对安全监测预警、事故预防等技术的投入;员工培训力度加强,通过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安全文化建设也得到重视,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安全氛围。

1.2 存在的问题

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重生产、赶交期、轻安全的现象。一些企业管理层将经济效益置于首位,认为安全投入是额外负担,导致安全设施陈旧、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小微企业受资金、技术限制,安全生产条件差,隐患突出。

安全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滞后。部分企业安全技术装备陈旧、更新缓慢,无法有效识别和评估风险,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受限。

企业和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层对安全生产重视不足,未充分认识其与企业长期发展的关联;员工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违规操作现象频发,且在事故发生时,因应急知识和技能缺乏,往往导致事故后果扩大。

二、安全生产管理优化策略

2.1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将安全意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安全指标,如事故发生率、隐患排查整改率、培训参与率等,与员工绩效挂钩,完成指标给予奖励,未完成则进行处罚;建立安全责任追溯机制,对事故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

利用企业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内部刊物等宣传阵地,定期发布安全知识、提示和案例;开展 “安全生产月” 等主题活动,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参与度。

建立“红丝带”安全文化激励机制,设立安全奖励制度,对表现优秀及发现并提出安全隐患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组织应急演练,模拟火灾、触电、危化品泄漏等事故场景,让员工熟悉应急预案流程和操作方法,提高应急反应和协同配合能力,演练后及时评估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2.2 完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依照法律法规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安全职责,避免职责不清和推诿。建立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宣传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制度要求;严格监督检查,定期评估制度执行情况;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对遵守制度的给予奖励,违反制度的进行处罚。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根据法律法规变化、企业发展和管理需求,及时更新完善。

2.3 加大安全技术投入

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安全技术设备,加大安全技术研发投入,设立专门研发基金,制定科学研发计划,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和安全风险开展研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对取得突出成果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创新积极性。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升企业安全技术水平。

2.4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建立监管考核机制,制定科学考核指标体系,对监管部门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优秀部门给予表彰奖励,不合格部门进行问责整改。

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企业生产设备运行数据、环境参数等信息,实现远程监控;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监管,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员工违规操作,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提前预警事故。

三、总结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系统且关键的工作,关乎企业生存、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

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的管理优化策略,包括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完善管理体系、加大安全技术投入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企业应积极落实这些策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事故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安全生产管理将面临新挑战与机遇,需持续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管理理念和方法,适应时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