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机制研究
白利云
陕西煤业化工建设( 集团) 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土木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领域,其施工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 。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大型桥梁、超高层建筑、轨道交通等复杂工程项目不断涌现。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如 2022 年某地铁隧道施工因防水质量不达标引发渗漏水,进而导致局部坍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这反映出传统施工管理模式下,质量与安全管理往往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缺乏有效的协同联动,难以应对复杂施工环境下的多重风险挑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与安全管理现存问题,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实现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研究成果对优化施工管理流程、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水平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同时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理论的完善提供参考,推动行业管理模式创新升级,助力实现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工程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美国、日本等国家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质量与安全管理协同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提出将安全管理纳入质量控制体系,通过系统化管理实现两者协同。国内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多,部分学者聚焦于 BIM 技术、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在质量安全协同管理中的应用,但在协同管理机制的系统性构建和实践推广方面仍有待深入。
2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与组织架构问题。管理理念脱节:传统施工管理中,质量与安全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各自制定管理目标与计划,导致管理理念存在差异。质量管理侧重于工程实体质量达标,安全管理关注施工过程安全防护,双方缺乏统一的协同管理意识,容易出现“重质量轻安全”或“重安全轻质量”的倾向。组织架构分散:多数施工企业采用职能型组织架构,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相互独立,信息传递层级多、效率低。在处理质量与安全交叉问题时,易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影响问题解决效率。
2.2 管理制度与执行问题。制度体系不完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协同设计,相关标准、规范未形成有机整体。例如,质量验收标准与安全操作规程未充分考虑两者关联性,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管理漏洞。执行力度不足:部分施工企业虽制定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检查监督流于形式等问题。例如,安全隐患排查未与质量检查相结合,导致质量缺陷引发安全事故,或安全防护措施影响施工质量。
2.3 技术手段与信息共享问题。技术应用孤立:质量检测技术(如混凝土强度检测)与安全监测技术(如边坡位移监测)各自独立应用,缺乏数据融合与协同分析。监测设备重复设置,造成资源浪费,且无法全面反映施工过程中的综合风险。
信息共享不畅: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采用不同的数据记录和管理方式,信息传递依赖人工报表,存在信息滞后、失真问题。各参与方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难以实现质量与安全信息的实时交互与协同处理。
2.4 人员素质与培训问题。专业能力局限:质量管理人员侧重于工程质量把控,安全管理人员专注于安全风险防范,双方专业知识相对单一,缺乏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的复合型能力。培训体系缺失:施工企业对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的培训重视不足,缺乏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指导,导致员工对协同管理理念和方法认识不足,难以有效开展协同管理工作。
3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机制的改进措施
3.1 革新管理理念,优化组织架构。树立协同管理理念:施工企业应强化全员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案例分析等方式,使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认识到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内在联系,树立“质量安全一体化”的管理理念。优化组织架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质量安全协同管理领导小组,整合质量、安全、技术等部门资源,明确各岗位在协同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推行矩阵式组织架构,加强部门间横向沟通与协作,提高问题处理效率。
3.2 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构建协同管理制度体系:制定涵盖质量与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协同管理制度,将质量标准与安全要求有机融合。例如,在施工方案编制阶段,同步考虑质量控制要点与安全防护措施;在验收环节,将质量验收与安全检查相结合。加强制度执行与监督:建立质量安全协同考核机制,将协同管理目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严肃处理,确保制度有效落实。
3.3 深化技术应用,促进信息共享。推广数字化协同管理技术: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构建涵盖质量与安全信息的三维模型,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与动态监控。通过 BIM 模型提前识别质量安全冲突点,优化施工方案。搭建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搭建质量安全协同管理信息平台,将质量检测数据、安全监测数据、施工进度数据等集成管理。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与共享,为协同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4 提升人员素质,加强培训教育。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施工企业应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的交叉培训,通过内部培训、外部进修等方式,提升其协同管理能力。鼓励管理人员学习跨领域知识,培养既懂质量又懂安全的复合型人才。完善培训体系:制定系统的质量安全协同管理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需求设计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包括协同管理理念、技术方法、案例分析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员工协同管理技能。
3.5 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制定质量与安全协同应急管理预案,明确质量事故与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减少事故损失。
4 结束语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机制的构建是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当前质量与安全管理存在的理念脱节、制度不完善、技术孤立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革新管理理念、优化组织架构、完善制度体系、深化技术应用等改进措施,有助于实现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进一步探索新技术在质量安全协同管理中的应用,持续完善协同管理机制,推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促进土木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施工企业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项目特点灵活调整协同管理策略,确保协同管理机制发挥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 张冰冰 , 熊春晓 . 基于 BIM 的住宅建筑土木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J].中 国 建 筑 金 属 结 构 ,2025,24(05):184-186.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5.05.061.
[2] 陈龙瑞 .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5,(06):7-9.
作者简介:白利云(1989.08- ),男,汉族,山西吕梁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 ;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