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思维在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素养培养中的实践探索
张海燕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元济高级中学 314300
引言
当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存在重知识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工程思维强调系统分析、设计优化与实践验证,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程思维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像工程师一样思考和工作,在真实项目中体验技术创造的全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技术素养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教学痛点与工程思维的契合点
当前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缺乏实践机会;二是实践环节往往停留在简单的手工制作层面,缺乏系统性。这两种情况导致学生难以掌握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
工程思维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工程思维包含五个关键环节:准确定义问题、系统设计方案、动手制作模型、严格测试验证、持续优化改进。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教学活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设计真实的项目任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完整经历技术实践的各个环节。这种做中学的方式,可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技术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实践:工程思维落地的具体策略
(一)项目驱动,问题真实化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环境,发现需要改进的具体问题。比如针对教室垃圾分类需求,可以设定设计教室垃圾分类装置的项目任务。这个任务需要明确具体要求:装置需要区分至少三类垃圾,体积不超过课桌大小,使用环保材料,制作成本控制在 50 元以内。同时要规定完成时限为两周,并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包括功能性、美观性、实用性等维度。通过设置这些真实约束条件,让学生体验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限制。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需求调研,比如统计班级垃圾种类和数量,测量教室空间尺寸,了解同学们的使用习惯等。这种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驱动,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促进其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及精准定义问题的能力,契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二)设计先行,方案系统化
确定项目任务后,核心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方案设计。此阶段需强调思维先行于动手,要求学生将重心放在周密的思考与规划上。垃圾分类装置项目,教师应引导学生组织分组进行头脑风暴,鼓励发散思维,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如针对垃圾桶:分层抽屉式、旋转桶盖式、脚踏联动式等多种构型) ) 针对每个初步构想,需绘制详细的设计草图,精确标注关键尺寸、部件连接方式和材料选用说明。接下来要进行方案论证,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考虑结构强度、制作难度、成本控制等因素。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制定具体的制作计划,包括所需工具材料清单、制作步骤分解、人员分工安排等。这个阶段特别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让学生明白好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功能、结构、材料、工艺、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不能只关注单一指标。
(三)动手实操,设计具象化
设计方案确定后,就进入实物制作阶段。这个环节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条件。以制作课桌收纳架为例,实验室需要准备木板、合页、螺丝等材料,以及锯子、电钻、砂纸等工具。教师要示范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安全操作规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比如木板切割尺寸偏差、钻孔位置不准确、组装后结构不稳等。这时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可能是设计图纸尺寸标注不明确,可能是材料强度不够,也可能是加工工艺不熟练。通过问题解决过程,学生能够切身感知设计图纸与实物制作间的差距,系统理解工程实践中工艺适配、公差配合等关键细节要素。这个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但也要适时给予指导,避免学生因困难而放弃。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来印照,通过实践操作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创”,使通用技术学科更具实际意义,更能体现通用技术学科特点。
(四)测试迭代,方案更优化
完成作品制作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评估。以改进的校园报架为例,测试内容涵盖:结构稳定性检测,承重能力测试,取放报纸的便利性检测等。教师要指导学生设计科学的测试方法,比如用砝码进行承重测试,组织同学进行使用体验调查。测试结果要详细记录,包括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比如报架在装满报纸时容易倾倒,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可能是底座面积太小,或者重心设计不合理。基于测试结果,要求学生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比如加大底座面积,或者增加配重。然后进行第二轮制作和测试,直到达到预期效果。通过 2 ~ 3 轮迭代,让学生体验:“设计→测试→优化”闭环,深刻理解工程实践中失败数据的价值。
三、实践案例:以“便携式课桌收纳架”设计为例
书桌收纳架项目,首先要进行详细的问题分析,通过测量课桌尺寸、调查同学使用需求等,明确了设计目标:需要开发一个置于课桌侧边、收纳书本、方便取放且不占用过多空间的收纳装架。在方案设计阶段,学生们集思广益,提出了挂钩式、卡槽式和折叠式三种设计方案,经过充分讨论和草图绘制,最终选择了兼顾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卡槽折叠方案。
进入制作阶段,学生们选用轻质木板作为主要材料,配以合页连接件,运用锯、钻、砂纸和螺丝等工具进行加工组装。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木工技能,更重要的是理解了材料特性与结构设计的关系。测试阶段暴露出两个主要问题:折叠关节易松动和承重时卡槽变形。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们没有气馁,而是运用工程思维寻找解决方案:增加三角形加固件提升稳定性,更换更厚实的木板增强承重能力,同时改进卡槽深度以优化使用体验。经过第二轮测试,改进后的收纳架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这个案例生动展现了工程思维指导下的完整实践过程,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获得了宝贵的技术素养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1] 陆婕 . 核心素养下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路径研究 [J]. 亚太教育 ,2023(4).
[2] 阮武林 .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以高中通用技术机器人教学为例[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4(3).
[3] 于贺辉 . 基于核心素养的通用技术大单元教学实践项目的选择与实施[J]. 广东教育 ,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