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中职护理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究

作者

侯小凌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1520

中职护理教育把培养一线护理人员作为目标,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卫生服务基层的实际水平。[1] 伴随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朝“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已从纯粹的技术护理转变为包含心理疏导、人文呵护的综合服务。但此刻中职护理教学依旧存有“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护生参与临床实习时常出现沟通不柔和、共情不足等现象,因此把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融入中职护理教学全过程,探索可操作、易推广的创新途径,成了提升中职护理教育质量的关键课题。

一、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中职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要求中职学院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办学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中职护理作为中职教育里的关键领域,教师应破除“技术至上”的陈旧观念,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里,这既是呼应教育改革的政策要求,也是护理教育往“以人为本”本质回归的一种体现。处于临床护理工作期间,护生需精确执行打针、输液这类操作,还得应对患者的焦虑心理、解决家属的沟通诉求等人文情形。而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中职护理教学,会进一步塑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加之护理职业的特殊性体现为服务对象复杂又脆弱,护生若缺乏人文素养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在实施完人文教育后,护生会体悟“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关怀”的意义,在照护过程中达成情感共鸣与职业价值感。

二、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中职护理教学的现存问题

现有的中职护理教材中,人文知识多是以独立章节呈现,跟护理场景存在割裂的问题,护生结束学习以后仍旧不宜把“尊重患者”“保护隐私”等原则转变为临床行动,造成人文教育形式化。[3] 同时,多数中职院校依旧把课堂讲授当作主要形式,借助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开展的人文教学,占比不到 30% 。部分中职院校设置了实训环节,基本上是技术操作模拟,忽视了人文场景的实操训练,造成护生人文技能培养缺少承载体的弊端。另外,当前的评价多把理论考试成绩当作主要方面,人文素养考核往往被边缘化处理,一些高校虽增设了“医德考评”,但指标模糊混沌(如:思想品质达到良好水平),缺少可量化标准及过程的记录,造成护生更留意技能分数,忽视对人文素质的主动提高,面临“学用分离”的窘境。

三、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中职护理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重视“案例式”人文教材模块的开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 20 条)明确提出“德技并修”的育人目标,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因此,在“入院接待”模块当中,编入“怎样用通俗语言为老年患者介绍病房环境”“面对聋哑患者的沟通办法”等具体案例,每个案例均附有“人文要点提示”(如:采用患者易理解的方言词汇、进行眼神交流),教师应当主动挖掘专业课程里的人文成分,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过程中讲解“铺床法”时着重强调“动作轻缓别惊醒患者”表达尊重。再或者,教师讲解《内科护理》中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时,融入“压力管理”“家庭支持系统”的社会心理学知识,推动专业教学跟人文教育自然地衔接

(二)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开展“情景模拟 + 反思”教学操作,搭建模拟的病房环境,布置“患者不接受治疗”“家属情绪过激”等冲突情境,引导护生分组扮演护士、患者及家属身份,借助实战练习掌握沟通本领,撰写反思日志(如:当患者说“护士你技术一般呢”时,以护士角度应当先道歉再去说明,而不是去辩驳),教师则凭借日志点评深化护生的人文认知。教师也可试着引入“叙事护理”教学法,引领护生采集真实患者故事(如:一位患糖尿病者的血糖管控经历),分析患者情感方面的需求与心理上的变化,继而以承担护理工作者身份拟定“关怀计划”,如护生得知患者因担忧并发症而失眠后往计划里加入“每晚睡前进行10 分钟心理疏导这一项”,提升其共情的能力。

(三)设计“三维度”评价指标

为了增进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中职护理教学的成效,教师有必要制订“三维度”评价指标,依据“态度”“技能”“效果”三个维度制定量化标准。在实训考核阶段,若护生能准确地用“您感觉哪里不舒服?”而非“怎么了?”就可在“技能维度”增加相应分数。教师可引入“临床导师评价”机制,与合作医院一起搭建实习评价体系,由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人文表现加以记录(如:辅助行动不便患者去卫生间时是否保护其隐私、面对患者发问是否耐心回应等),评价结果录入期末总成绩里面,实现“学评用”的一体化。

结束语

人文素质教育并非中职护理教学的“附加项”,而是与专业技能共生共荣的核心素养。当前中职护理教学中存在的内容脱节、方法单一、评价模糊等问题,本质上是对护理职业“人文性”的忽视,通过重构“场景化”教学内容、创新“实践型”教学方法、完善“全过程”评价体系,可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护理教学的每个环节,让护生在学习中体会“关怀”的本质,在实践中掌握“沟通”的技巧,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和要求的新时代护理人才,真正实现护理教育“以人为本”的初心。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 . 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中职护理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究 [J]. 靖远教育 ,2024(1):62-64.

[2] 翟颖 . 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中职护理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究 [J]. 课堂内外( 高中教研 ),2022(12):155-157.

[3] 史瑞芬 , 闭晓君 . 在护理专业课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1,36(6):3.DOI:CNKI:SUN:ZHHL.0.2001-0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