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多样态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举措探寻

作者

班梨花

阿坝县阿坝镇第一寄宿制小学 四川阿坝县 624000

引言:

语文教学作为阅读能力培养的主阵地,理应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通过科学性、系统化的阅读教学设计,将文本解读、思维训练、情感熏陶、文化传承等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多样态阅读是一种以教材为基础,以语文素养为导向,通过科学整合多模态文本资源,构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学科教学要求的多样化、立体化阅读模式[1]。以多样态阅读赋能语文教学创新,可突破传统单篇精读的窠臼,实现从“篇本位”到“人本位”的范式转变,促进语文教学目标高效达成。以下是基于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实践,对多样态阅读策略的探讨研究。

一、以单篇阅读精研文本解码艺术,培养学生文本细读能力

单篇阅读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又是多样态阅读的重要组成,在培养学生文本细读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经典文本,设计分层递进、互动探究、情境体验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在语言品析、结构解读、情感体悟等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以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阅读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圈画文中反复出现的细节描写”任务,引导学生聚焦“真正心酸的哭”“孤舟缓缓夜行”“弯腰低头缝补”等描述,感知文本语言特色;通过“梳理父亲为‘我做的几件小事”任务,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由实到虚”的叙事逻辑;通过“分析‘小船’从交通工具到情感载体的转变过程”任务,引导学生体悟意象背后“父爱如舟,载我远行”的深刻内涵。基于单篇阅读的精细化解读,可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言—象—意”的思维路径,使学生在把握文字表层信息的同时,发展出捕捉文本隐含逻辑、领会作者匠心独运的阅读素养,实现从“学会阅读”到“通过阅读学习”的能力跃升。

二、以群文阅读构建主题探究网络,发展学生整合分析能力

群文阅读通过多文本的关联比照,可有效培养学生信息整合、比较分析、逻辑推理、批判评价等高阶思维 [2]。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立足教材单元主题,精选具有关联性、互补性、递进性或对比性的文本组群,通过结构化的问题设计、多层次的对话研讨等,引导学生在横向勾连与纵深挖掘中构建认知网络。以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教学为例,教师根据单元主题“民间故事”整合《精卫填海》《牛郎织女》《田螺姑娘》等文本,设计“比较人物形象特点”“分析情节结构共性”“探讨故事文化内涵”“绘制民间故事元素思维导图”等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民间故事中英雄形象的共同特质与个性差异;在讨论中辨析不同情节结构对主题表达的作用;在总结中归纳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与艺术规律。这种以教材为基点、以思维发展为导向的群文阅读,既能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又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三、以多媒介阅读开辟多维学习路径,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多媒介阅读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通过整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元媒介,构建了立体化的阅读情境,对学生阅读兴趣激发、认知思维拓展、信息素养提高等具有显著效果。以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为例,教师可精选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珍贵历史影像,结合《人民日报》原始报道文本,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媒介在记录同一历史事件时的视角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穿插播放京剧《华子良》中“绣红旗”选段,通过对比影视化叙事与戏曲程式化表演的艺术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媒介形式对内容表达的塑造作用;通过设计“新闻通讯与影视改编的细节差异”“历史照片与文字描述的互补关系”“不同时期文艺作品中的历史解读演变”“用数字化工具创作多媒体读书报告”等任务,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多媒介阅读实践。这种多媒介阅读将抽象的历史概念转化为学生能够感知的学习体验,有效突破了单一文本理解的局限性,利于其阅读素养、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以跨学科阅读融通多元知识谱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跨学科阅读通过有机整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构建了开放且多元的知识网络,在学生认识维度与思维深度拓展,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中具有较大优势。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跨学科要素,多维度设计融合性学习任务,搭建学科知识互通桥梁,并在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用多学科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语文 + 科学”维度,组织学生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太阳远近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培养其实证精神;在“语文 + 历史”维度,引导学生查阅先秦时期的天文观测记录与辩论文化,分析两小儿观点背后的历史认知局限,理解古人探索自然的智慧;在“语文 + 哲学”维度,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孔子“不能决”的诚实态度与两小儿“辩斗”的思维方式,开展“绝对真理与认知相对性”的讨论,培育其思辨能力。在课后,可设计“科学报告会”“古今对话”等实践活动,巩固跨学科学习成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

结论:

多样态阅读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科学与有效应用,对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灵活运用单篇阅读、群文阅读、多媒介阅读、跨学科阅读等阅读形式,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阅读教学体系,以实现多样态阅读作用的高效、精准发挥。

参考文献:

[1] 朱燕萍 . 支架策略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中高段“ 快乐读书吧” 板块教学为例 [J]. 教育观察 ,2024,13(14):53-56.

[2] 蒋美容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中高段语文延伸性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 亚太教育 ,2022,(1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