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第二外语法语课程模式探讨
王伟华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21
一、当前高校第二外语法语课程遇到的问题
高校在开展第二外语法语课程时面临着不少挑战。在选择必修课的过程中,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已有一定基础的英语,选择二外法语的学生兼有各种不同的学习目标,如考虑到英法语言学习的关联性和便利性、学术与专业发展的需求、职业规划与就业优势、个人兴趣和文化探索等。但就法语本身而言,其发音、语法规则和单词拼读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初期容易因畏难情绪而丧失学习兴趣。此外,部分高校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在法语这类语言课程中仍沿用常规的语言授课模式,未能充分兼顾法语学科的特殊性 —— 因此,即便教学体系相对完整,实际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
当前,不少高校在开设第二外语课程时,紧扣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外语技能与文化素养,以满足国家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然而,许多高校在实践中仍存在明显不足,导致课程实际培养效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偏差,主要体现在:一是市面上针对高校第二外语法语课程的教材选择有限,难以匹配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师资力量存在短板,不仅影响实际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导致部分课程难以顺利开展。这些问题均对高校第二外语法语课程的有序推进构成了挑战[1]。
二、国际化人才目标下高校第二外语法语课程模式研究
(一)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当前,不少高校在课程规划中对第二外语法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仅课时占比偏低,部分院校甚至未开设相关课程,导致学生错失学习机会。高校在课程规划时,应首先明确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方向,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第二外语法语课程的课时占比与重视程度,让学生能通过系统学习有效提升法语技能、拓宽国际视野,从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语言,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将第二外语学习纳入个人发展规划;并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清晰认知学习目标与自身成长的关联,进而提升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可借助各类智能教学工具拓展学生的学习路径,引导他们在语言学习中同步了解法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丰富跨文化知识储备,为未来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构建教学体系,丰富学习资源
相关部门需结合高校实际发展情况,编写符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目标的教材及配套资料,确保学生能获取充足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教材建设:首先,授课教师应依据当前人才培养方向,明确法语教材的编写目标。教材中可选取经典文章案例与连贯性漫画素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内容;同时,需依照学生的学习进度逐步提升教材难度,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实现高效学习。其次,教材编纂需兼顾课程实际规划。针对当前第二外语法语课程课时有限、学习难度较大的现状,应精简教材内容,删减重复篇章,将核心放在巩固基础法语知识与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上。编写过程中,可参考优秀法语教材的编写经验,借鉴其优势内容,提升教材的实用价值,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部分法语教材本身蕴含丰富的法国文化与精神内涵,编写时应深化对法国文化的研究 —— 既要有机融入优秀文化元素,也要适度渗透思想品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法语的同时,丰富文化认知、拓宽知识视野,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二外语法语课程教材体系的构建应立足长远,将核心知识点通过多种形式呈现,便于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从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学习,切实提高学习质量[2]。
(三)建设师资团队,提升教师技能
高校第二外语法语课程的教学难度主要体现在法语的发音规则、语法体系及词汇运用等方面。由于法语与英语在学习规律上存在巨大差异和前后摄影响,这需要教师通过多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法语知识,并引导学生掌握在实际场景中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在第二外语法语课程的推进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师资上的难题,比如部分高校现有教师不仅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还缺乏足够时间提升专业能力,导致教学中对新时代教育目标的关注度不足。对此,高校需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通过开展系统性专业培训、引进高水平法语人才等方式为教师创造成长空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研讨活动,及时把握法语学科的前沿动态,进而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的师资团队,为法语教学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此外,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还应主动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我素养:例如通过设计趣味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中锻炼思维能力。教师需始终坚守“学生是学习主体” 的理念,结合学生对法语的学习态度及个体特征持续优化教学方式,在逐步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完善教学观念的过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法语实践应用能力,助力其达成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 [3]。
(四)转变课程思维,开展多样教学
当前,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第二外语法语课程教学仍沿用传统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影响课堂活力。为改变这一现状、助力学生按需求成长发展,教师开展教学时应转变课程思维,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法语技巧与实际应用能力,以满足人才培育目标。由于法语是第二外语,学生在学习前已有第一外语的基础,教师可引导他们将法语与第一外语进行对比,探索两者的共性并提炼学习技巧,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法语学习方法,顺利完成法语学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技术设备被应用于教学中,为师生提供了诸多便利。教师可借助线上平台为学生拓展多样化学习路径,通过运用互联网资源有效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可结合当下热点话题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并组织学生参与交流讨论,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从容面对法语这门难度较大的语言学习[4]。
结语:
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第二外语法语课程的开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高校需从多维度推动第二外语法语课程改革:通过完善课程规划、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科学教学体系、丰富教学资源,为课程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技能,转变传统课程思维、开展多样化教学实践。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助力学生拓宽国际视野、丰富知识技能储备,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发展需求,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若澜 . 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第二外语法语课程模式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 , 2023(21):37-40.
[2] 冉平 . 思政视域下第二外语 ( 法语 ) 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J].进展 , 2024(14):125-127.
[3] 段洁菡. 法语作为第二外语的课程思政探索[J]. 2021.
[4] 曾丽红 .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二外法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J]. 学园 ,2021, 014(016):P.23-25.
作者简介:王伟华(1980.3),女,汉, 陕西省西安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法语教学、法国文学与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国际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