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互联网时代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模式优化

作者

朱鹏飞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710075

引言

互联网技术中的 5G 和大数据等,正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改变,并且对教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中生对于网络信息的接受程度颇高,可在分辨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却表现较差,随着网络环境日益趋于复杂,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已无法与当代学生道德教育的需求相适应。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优化,在提高德育实际成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价值

(一)拓展德育信息传播渠道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多为德育信息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传统德育教育所依赖的方式较为有限,像课堂讲授、班会活动等便是主要形式,其在信息传播上存在着范围狭窄以及时效性差的状况,而处于互联网时代之中,班主任借助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QQ 空间等社交平台,能够及时地去发布与德育相关的文章、视频、案例等诸多内容,如此一来,积极健康的德育信息便可供学生随时随地接触到。

(二)整合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

海量的教育资源被互联网所汇聚,丰富的素材也因此为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得以提供,以往之时,德育教育资源呈现出相对匮乏的状态,班主任往往只能凭借教材以及有限的教学参考资料,到了如今,凭借互联网,班主任可以获取到源自全球的优质德育资源,像是名校的德育课程视频、经典的德育电影、感人的德育故事等等。这些资源有着多样的形式以及丰富的内容,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能够被极大地丰富起来。

二、互联网时代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模式优化策略

(一)构建网络德育课程体系

基于互联网时代特点以及学生的需求,需要构建系统的网络德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方面,传统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有涵盖,同时着重对网络道德、网络安全、信息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予以增加,像开设网络文明课程以教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从而做到文明上网;设置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对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等网络安全风险有所了解进而掌握防范措施,在课程形式上,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网络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线上借助录制微视频、开展网络直播课程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线下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对学生自主参与课程设计和开发加以鼓励,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起来。

(二)创新网络德育教育方法

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所具有的互动性优势,来实施互动式的德育教育,对于班主任而言,其可着手创建诸如班级微博、抖音账号这类新媒体平台,在平台上发布与德育主题相关的内容,并借此与学生展开互动式的交流活动,就像在微博平台上,可发起关于德育的话题讨论,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身的观点以及经历;在抖音平台上,则能够制作颇具趣味的德育短视频,进而吸引学生去关注并参与其中,达到增强学生参与感与体验感的目的,让德育教育呈现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效果,另外,还可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以此强化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及道德体验。比如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期间,借助VR技术重现历史事件的场景,使得学生仿佛置身于那段历史当中,能够深切地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们所怀有的爱国情怀;而在进行生命教育之时,通过 VR 模拟灾难场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从而增强他们的生命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

(三)加强网络德育环境建设

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观这件事,班主任有着重要职责,要通过提高学生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来为营造健康网络环境助力,如定期组织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教导学生识别与抵制不良信息的方法,还需让学生明确遇到不良信息应及时举报,在与家长合作方面,班主任需共同监督学生的网络行为,限制其接触不良信息的渠道,像 指导家长合理设置家庭网络过滤软件,以此屏蔽不良网站和信息,利用网络平台去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网络文化,这对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很有帮助。还可以创建班级网站或网络社区,将班级的活动风采、学生的优秀作品、班级荣誉等内容展示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鼓励学生在班级网络平台分享如励志故事、学习经验等正能量内容,从而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此外,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像线上诗歌朗诵比赛、网络书画展览等,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和家长的网络沟通与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也是关键,利用微信、QQ 等社交软件建立家校沟通群,及时把学生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动态,定期组织线上家长会,共同探讨学生的德育问题和教育方法。

(四)提升班主任网络德育能力

对于学校而言,系统开展班主任网络德育能力培养工作实属必要,一方面,需定期组织关于网络技术的专项培训,其培训内容着重聚焦在网络平台操作、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网络资源整合等方面,借助这样的培训助力班主任对视频编辑、在线问卷等工具予以掌握,达成德育工作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的效果,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起教研交流的平台,通过举办诸如网络德育研讨会、案例分析会这类活动,推动班主任展开经验分享,实现相互学习与借鉴;同时鼓励开展网络德育课题的研究,针对学生出现网络沉迷等现实状况的问题,去探寻能够有效解决的路径,借此提升网络德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水平。

结语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进程当中,高中班主任应当积极去适应互联网时代所提出的发展要求,持续不断地对德育教育模式展开探索并加以完善,充分将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出来,以此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为培育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以及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筑牢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张凤芹 .“互联网 + ”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9):181-183.

[2] 朱玲 .“互联网 + ”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1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