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理念下幼儿礼仪行为养成的实践与反思
陈肖依
苏州工业园区星慧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前言:
幼儿阶段是行为习惯与品德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应着重培养幼儿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等优良品德及行为规范。礼仪行为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其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性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念,为幼儿教育提供独特视角,与当前政策对幼儿教育及品德培养的要求相契合,能有效提升其礼仪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活教育”理念对幼儿礼仪行为养成的指导意义
“活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融合、尊重儿童主体地位以及倡导在实践中学习。该理念主张将礼仪教育融入幼儿日常活动,如入园离园时的问好道别、进餐时的餐桌礼仪等,使幼儿能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礼仪的重要性,并通过反复实践将其内化为行为习惯。教师还需注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尊重其兴趣和个性差异,以幼儿视角设计教育活动,如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礼仪的积极性。并遵循“做中学”的原则,通过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或参观公共场所,让幼儿在实践中理解礼仪内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此种教育模式不仅会使礼仪教育更具现实意义,还能有效促进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为其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二、“活教育”理念下幼儿礼仪行为养成的实践策略
(一)以环境浸润为基,厚植礼仪意识
“活教育”理念高度重视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将环境视为“无声的教师”,并强调通过营造富有礼仪内涵的幼儿园生活场域,来促进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在班级中,教师可合理规划空间,设置礼仪角,在其中投放绘本、角色扮演服饰等材料,引导幼儿通过模仿“递接物品用双手”“问候长辈说您好”等场景,直观感受礼仪规范;幼儿园内部走廊墙面可布置“礼仪小故事”连环画,以童趣的画面生动呈现“排队不推挤”“餐后擦桌面”等日常行为规范;在卫生间张贴“节约用水”“轻声说话”的图文提示,将礼仪要求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此外,教师还需以身作则,通过晨间主动蹲身与幼儿问好、取放玩具时轻声提醒“轻拿轻放”等行为,为其树立可模仿的礼仪范本,使环境成为“润物细无声”的礼仪培育土壤,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行为习惯[1]。
(二)以活动体验为径,培育礼仪行为
“活教育”理念倡导幼儿礼仪行为,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内化。为此,幼儿园可开展“礼仪小使者”岗位体验活动,让幼儿轮流担任餐点分发员、图书管理员等角色,在为同伴服务的过程中自然学会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体会责任与尊重的重要性。幼儿园还可定期组织“家庭礼仪日”活动,鼓励幼儿在家中践行“为父母捶背”“整理自己的玩具”等行为,并通过照片或视频在班级分享,将礼仪教育从幼儿园延伸至家庭,拓展幼儿礼仪行为的实践空间。结合传统节日设计主题活动,如在重阳节举办“敬老茶会”,让幼儿学习端茶敬长辈的礼仪;在春节期间开展“拜年情景剧”,引导幼儿练习祝福话语。通过这些具体情境的创设,幼儿不仅能理解礼仪的文化内涵,还能将外在的礼仪规范转化为自觉的主动行为,有效促进礼仪行为的养成。
(三)以教学引导为要,夯实礼仪认知
“活教育”理念反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主张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帮助幼儿理解礼仪的意义。在集体教学环节,可以将绘本《小熊的礼貌用语》作为媒介,通过提问“小熊为何受到大家的喜爱?”引导幼儿自主发现礼貌用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观察中,当幼儿出现争抢玩具的行为时,教师应避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提问“如果你的玩具被抢走,你会开心吗?”引发幼儿的共情,使其在情感体验中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再借助“礼仪小勋章”等鼓励机制,及时肯定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正向反馈来强化其对礼仪的认知与理解。
三、“活教育”理念下幼儿礼仪行为养成实践的反思
(一)从问题剖析入手,直面实践短板
一是部分教师在礼仪教育活动后,未能及时跟进和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比如,在“文明用餐”主题活动结束后,部分幼儿出现挑食、用餐时讲话等不文明行为,以此证实礼仪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仅靠阶段性的活动难以让幼儿形成稳定的礼仪行为习惯。二是家园共育的协同性不足,部分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度不高,未能以身作则,甚至在公共场合出现不良行为,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在礼仪教育方面的沟通和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统一的教育标准,导致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接受的礼仪教育存在差异,从而影响教育效果。三是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礼仪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教师若不能针对这些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影响部分幼儿礼仪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2]。
(二)从优化路径发力,提升教育实效
首先,强化教师培训,更新教育观念与方法。幼儿园应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活教育”理念及礼仪教育理论与实践,引导教师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同时,开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多样化培训,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礼仪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其次,完善家园沟通机制,增强家园共育合力。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开放日等渠道,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让家长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定期组织亲子礼仪活动、家长志愿者活动等,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增强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家园教育合力。最后,构建科学评估体系,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建立涵盖个人礼仪、交往礼仪、家庭礼仪、公共礼仪等多方面的评估体系,采用观察法、记录法、访谈法等多种评估方法,对幼儿的礼仪行为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结论:
“活教育”理念为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方向,通过制定一系列创新实践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礼仪素养的提升。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反思现有问题,针对性提出优化路径,以此提升“活教育”理念下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其能在礼仪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秋玲 .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行为养成教育实践探析——以中班的礼仪教育为例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25(6):116-118.
[2] 周晓荣 . 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礼仪教育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8):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