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方国强

安徽旭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30000

一、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然而,水利工程建设在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其中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水土流失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导致河道淤积,削弱水利工程的调蓄功能,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风险,对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二、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设计不足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规划设计中,水土保持工作往往未能得到充分重视。部分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过于侧重于水利工程主体功能的设计,而对水土保持措施的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例如,在一些水库工程建设中,对库区周边山坡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简单,仅考虑了植树造林等常规措施,未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复杂影响,导致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规划设计阶段对水土保持工程的投资预算往往偏低,使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无法按照设计要求实施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影响了水土保持效果。

2.2 施工过程监管不力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是水土流失发生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在这一阶段的监管存在诸多薄弱之处。一方面,监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水土保持监管方面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建设单位往往更关注工程进度和质量控制,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施工进度,忽视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存在随意开挖、弃土弃渣乱堆乱放等违规行为;监理单位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理力度不足,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监管手段和技术落后。目前的水土保持监管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和定期报告,缺乏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和设备,难以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和评估。对于一些隐蔽工程和复杂地形区域的水土流失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使得监管工作存在盲区和漏洞。

2.3 后期维护不到位

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的后期维护是巩固水土保持成果、确保水土保持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后期维护工作往往被忽视。部分水利工程在建成后,缺乏专门的水土保持管理机构和人员,对水土保持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和管理不到位。例如,一些护坡工程、排水设施等由于长期缺乏维护,出现破损、堵塞等问题,导致其功能失效,无法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此外,后期维护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制约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因素。由于水利工程运营单位往往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工程的运行和维护,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维护资金安排较少,使得一些必要的维护工作无法开展,影响了水土保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三、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问题的对策

3.1 合理规划设计

合理的规划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设计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将水土保持理念贯穿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在规划设计前,应开展详细的水土保持专项调查,全面了解工程建设区域的地形、地质、土壤、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水土流失现状和成因,为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水利工程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制定系统、全面、具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规划方案。方案应包括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治理措施和监测措施等内容,明确各项措施的实施范围、布局、规模和技术要求。同时,要合理安排水土保持工程的投资预算,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注重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充分考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并通过合理的生态修复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

3.2 加强施工全过程监管

加强施工全过程监管是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实施的关键。首先,要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水土保持监管方面的职责,建立健全监管责任制度,将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定期组织召开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水土保持意识和操作技能;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监理职责,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全程监督,对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行为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其次,要引入现代化的监管手段和技术,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地面监测设备等先进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和分布情况,为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3 加强运营过程中的维护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维护是保障水土保持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水利工程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和管理。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和制度,定期对水土保持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对于损坏的护坡、排水沟等设施,要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对于堵塞的排水管道,要及时进行疏通清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要加大对后期维护资金的投入,合理安排资金预算,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水土保持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和社会资本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后期维护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监管和后期维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加强施工全过程监管和加强运营过程中的维护等对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工作机制,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 王潇潇 ; 王然 . 水上安全 ,2024(22)

[2]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 张棋 . 中国水运 ,2024(24)

[3]  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 孙静 . 城市建筑空间 ,2024(S2)

作者简介:姓名: 方国强,男(1978.3.9-)大专,汉族;籍贯: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现有职称: 水利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