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角色转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任倍宁
香港岭南大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AI 技术的引入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同时也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智慧课堂的组织者和教育技术的应用者。然而,教师在智慧课堂环境下的角色转变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技术应用、教学理念和专业发展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研究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角色转变及其应对策略,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角色转变面临的挑战
(一)从陌生到熟练的跨越
在智慧课堂环境下,AI 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教师在面对新兴的 AI 工具和平台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如一些教师可能对如何操作智能教学软件、如何利用 AI 分析学生数据感到困惑。这种技术上的陌生感不仅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还可能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出现操作失误,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和适应这些新技术,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掌握 AI 技术的基本操作,还要能够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设计中,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准辅导。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在技术应用方面还停留在表面,无法充分发挥AI 技术的优势。这种技术应用能力的不足,成为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大障碍,阻碍了智慧课堂的有效实施[1]。
(二)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智慧课堂的出现,促使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拥抱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然而,在智慧课堂环境下,这种单向的知识传递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AI 技术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教师需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设计更加互动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 AI 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然而,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许多教师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难以快速适应智慧课堂的要求。
(三)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的压力
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理念的快速变化,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保持自己的专业竞争力。然而,目前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实际来看,在教学中也有许多教师反映,现有的培训课程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无法满足他们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对专业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已经承担了较重的教学任务,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参加专业培训。这种专业发展机会的不足,使得教师在智慧课堂环境下难以实现自我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智慧课堂中的角色更加多元化,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掌握教育技术、数据分析、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使得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压力。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这种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压力,成为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挑战之一。
二、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应对策略
(一)技术赋能,提升教师的AI 应用能力
在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需要熟练掌握 AI 技术以更好地支持教学活动。为此,教育机构和学校应提供系统的 AI 技术培训,帮助教师从技术新手成长为熟练的应用者。这些培训不仅应涵盖 AI 工具的基本操作,还应包括如何将这些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学习如何利用 AI 驱动的学习管理系统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数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建立技术支持团队也是关键,他们可以在教师遇到技术难题时提供即时帮助,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应用的实践与创新,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教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 AI 技术的潜力,并将其应用于个性化教学和精准辅导中。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对
智慧课堂的信心和掌控力。
(二)理念革新,推动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为了适应智慧课堂的需求,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要求教师采用更加多样化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设计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利用 AI 工具进行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模式,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讨论和实践,而不是单向的知识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 AI 辅助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课堂上则专注于深入理解和应用。这种教学理念的革新,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智慧课堂环境下的角色转变 [2]。
(三)持续成长,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新生态
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个持续的支持体系。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新生态,以满足教师在智慧课堂中的多样化需求。这包括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应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场景进行设计,确保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于那些在数据分析方面感到困难的教师,可以提供专门的数据分析培训;对于那些希望提升课堂互动性的教师,可以提供互动教学工具的使用培训。且建立教师学习社区也是关键,通过在线平台或线下活动,教师可以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并从同行那里获得支持和灵感。这种社区不仅能够提供即时的帮助,还能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最后,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活动,例如通过提供额外的津贴、晋升机会或荣誉证书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的持续成长。
结语
本文通过对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角色转变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教师在技术应用、教学理念和专业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从技术赋能、理念革新和持续成长三个维度出发,为教师在智慧课堂环境下的角色转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通过技术赋能,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AI技术;通过理念革新,教师能够采用更加多样化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持续成长,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策略在不同教学场景中的应用效果,为智慧课堂的全面推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 婷 婷 . 智 慧 教 育 时 代 教 师 角 色 的“ 变 ”[J]. 现 代 教育 ,2023,(01):40-42.
[2] 刘茂勇 , 钱学翠 . 智慧课堂中教师角色的错位与重塑 [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01):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