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签订与履约管理实操要点

作者

李铜岗

衡水市冀州区农业农村局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 053200

引言

农村土地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举措。而合同签订与履约管理是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流转双方的切身利益和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明确相关实操要点,对于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

1.1 明确流转双方主体资格

流转双方需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合法的土地权益。对于流出方,要确认其对土地拥有合法的承包经营权,可通过查阅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相关证件进行核实。流入方应具备农业经营能力和相应的资金实力,能够合理利用土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例如,企业作为流入方时,要审查其工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等,确保其符合土地流转的要求[1]。

1.2 开展土地调查与评估

对流转土地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地的位置、面积、质量、地形地貌、水利设施等。可委托专业的测绘机构进行土地测绘,确保面积准确无误。同时,对土地的地力、土壤肥力等进行评估,为确定土地流转价格提供科学依据。

1.3 了解相关政策法规

流转双方要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程序和禁止性规定。例如,要了解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损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等规定。同时,要关注当地政府出台的土地流转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以便在流转过程中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2]。

2 合同签订中的关键要点

2.1 合同条款的明确与细化

合同应明确流转土地的基本信息,包括地块名称、位置、面积、四至等。流转期限要合理确定,不得超过土地承包剩余期限。流转价格及支付方式要明确,可根据土地质量、市场行情等因素确定价格,并约定是一次性支付、分期支付还是按年支付等。此外,合同还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如流出方有义务保证土地的合法性和完整性,流入方有义务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等。

2.2 违约责任的设定

为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应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违约责任。例如,若流出方未按时交付土地或提供的土地存在权属纠纷,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若流入方未按照约定支付流转费用或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也应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设定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以便在出现违约情况时能够及时追究责任。

2.3 合同的签订与备案

合同签订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确认。同时,要注意合同的份数,一般应一式多份,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和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各备案一份。合同备案有助于政府部门对土地流转情况进行监管,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

3 履约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3.1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巡查流转土地的使用情况,查看流入方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有无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破坏土地生态环境等行为。同时,要监督流出方是否按照合同约定交付土地,有无干预流入方正常生产经营等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处罚。

3.2 加强沟通与协调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流转双方应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当遇到自然灾害、市场行情变化等不可抗力因素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双方应本着

互谅互让的原则,协商调整合同条款。例如,因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流入方可以与流出方协商适当降低流转费用。

3.3 强化纠纷处理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土地流转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化解流转双方的矛盾和纠纷。首先,鼓励双方通过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便捷、最经济的方式。若协商不成,可以申请乡镇人民政府或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进行调解或仲裁。对于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纠纷处理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办事,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3.4 完善档案管理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对流转合同及相关资料进行妥善保管。档案内容应包括流转双方的基本信息、土地基本情况、合同文本、审批文件、监督检查记录等。通过完善的档案管理,便于查询和统计土地流转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为解决纠纷提供有力的证据。

3.5 探索建立履约保证金制度

为增强流入方的履约意识,降低流出方的风险,可以探索建立履约保证金制度。要求流入方在签订合同前缴纳一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当流入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后,保证金予以退还;若流入方违约,可从保证金中扣除相应的违约金。保证金的数额可根据流转土地的面积、流转期限等因素合理确定。

3.6 加强对流入方的服务与指导

政府部门要为流入方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指导,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例如,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咨询、金融信贷支持等。通过加强服务,提高流入方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土地流转的可持续发展。

3.7 动态调整流转价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行情的变化,土地流转价格也应进行动态调整。可在合同中约定价格调整的周期和方式,如每 3-5 年根据当地物价指数、土地市场价格等因素进行一次调整。这样既能保障流出方的利益,又能使流入方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结束语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签订与履约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众多环节和利益主体。通过做好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合同签订中的关键要点,加强履约管理的各项措施,可以有效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政府部门、流转双方及相关社会组织应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土地流转的制度和机制,为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 思 奇 . 农 村 土 地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探 索 [J]. 合 作 经 济 与 科技 ,2025,(15):55-57.

[2]张建秋, 刘涛, 耿明斋. 土地流转、农村认同感与农民工迁移意愿——基于河南省农村入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J]. 经济经纬 ,2025,42(04):32-44.

姓名: 李铜岗,目前职称: 中级农经师,研究方向: 农经